京杭大運河全線斷航百餘年 目前通航河段逐年增加 看看都在哪

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城以及坎兒井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古代宏偉工程。

開啟電腦,瀏覽與運河相關網頁,映入眼簾的都是有關這條古運河“何時全線復航”、“預計某某時復航”、“可能全線通航”等類的訊息和分析。

甚至還有一條“未來京杭大運河將直通雄安新區,微山湖可與白洋淀相連”的預測報道,讀來頗為振奮人心。

關於中國的京杭大運河,早有定語,說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

京杭大運河全線斷航百餘年 目前通航河段逐年增加 看看都在哪

鼎盛時期的大運河,經人工開鑿水路,從涿郡貫通到江南名城餘杭,途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被連通,全長近1800公里。

當年的運河水面,不僅行駛過隋煬帝的豪華“龍舟”,清代的康熙大帝和他的孫子乾隆皇帝數次下江南,也都是浩浩蕩蕩走的運河水道。

昔日如此輝煌的大運河,雖在一百多年前全線斷航,但仍在區域性留下了一些通航的河段,且繁榮依舊。

在歷史上口碑不高的隋煬帝,遷都洛陽後。為了掌控江南廣大地區,並把那一帶的豐富物產運往都城,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

又於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今淮安市)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形成隋代縱橫交錯的運河水運系統。

隋以後的各代王朝,無論是統一的政權,還是割據分裂時期的王國,都一直注重運河的疏鑿與完善利用。

到了蒙古人統治的元代,京杭大運河被全線貫通並去彎取直。明、清兩代,京杭大運河更是成為南北水運交通命脈。

在史料介紹中,按地理位置劃分,京杭大運河水域大致為七段:

在北京到通州區稱通惠河。自昌平縣經昆明湖至積水潭、中南海,在朝陽區楊閘村向東南折至通州張家灣村入潞河,長約82公里。

京杭大運河全線斷航百餘年 目前通航河段逐年增加 看看都在哪

從通州區到天津的河段稱北運河,長186公里。天津到臨清稱南運河,長達400公里;從臨清到臺兒莊稱魯運河,長約500公里。

臺兒莊到淮安河段,被稱中運河,長186公里;江蘇淮安到瓜洲,稱為裡運河,長約180公里。

從鎮江到杭州的河段,稱作江南運河,長約330公里。

滄海桑田,朝代更替,大運河歷盡滄桑和戰亂,最終在滿清朝廷手中全線斷航。

1842年,英國侵略軍在鴉片戰爭中攻佔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的鎮江,封鎖漕運。

道光皇帝眼見水路運輸命脈將被掐斷,無奈作出求和的決定,不久即簽訂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條約》。

1853年後,太平天國運動在江南大地星火燎原。

太平軍佔據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帶十餘年,致使通往北京的漕運被中斷。期間運河沿線主要城鎮都遭到戰火重創,漕運設施遭焚燬,漕運秩序被打碎。

除了人禍,還有天災。

1855年,黃河河水氾濫自行改道,古運河山東段水源受損,許多河段逐漸淤廢。

腐敗的晚清朝廷無力修復,只好被迫把漕運改為繞道的海運。後又加之鐵路的興起,長途漕運一蹶不振,蹣跚邁向終點。

1901年,晚清朝廷釋出停漕令,撤銷大運河漕運機構,令有著千百年歷史的京杭大運河正式斷航。

京杭大運河全線斷航百餘年 目前通航河段逐年增加 看看都在哪

斷航後的大運河航道失修,水源不足沒人再管,僅有少量船隻作區域性間歇性通航。山東北部與河北境內的一些河段,淪為雨季排水河道,已不能用以船舶航行。

新中國成立後,對大運河這一寶貴遺產進行了大規模整修,部分河段被拓寬加深,去彎取直,還修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千方百計讓它重新發揮航運、灌溉、防洪和排澇的多種功能。

1988年底完成的京杭運河與錢塘江溝通工程,成功把江、河、海串連一體,構成了以杭州為中心、以京杭運河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錢塘江五大水系相連通的水運網。其中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公里航道,500噸位的船舶可以暢通無阻。

至今,京杭大運河的通航河段,主要分佈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濟寧以南地區和江蘇、浙江三省,季節性通航里程達1100多公里。在“北煤南運”和地區物流運輸中,運河發揮著極其重要作用。

京杭大運河全線斷航百餘年 目前通航河段逐年增加 看看都在哪

齊魯大地的山東,對京杭大運河一直情有獨鍾,他們維護、利用、管理從未放鬆。在運河山東段,已建成濟寧、棗莊、菏澤三個港口,泰安港也完成在即。

有資料顯示,京杭大運河濟寧到杭州段,有運輸船舶約4。5萬艘,每年的貨運業十分繁忙。2018年山東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7366萬噸。

2002年,原本只承擔通航灌溉等功能的京杭大運河,被納入了著名的“南水北調”三線工程之一,使之成為中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環節。透過它,把長江下游的水送到北部缺水的山東和河北京津等地。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的東線工程,將從江蘇揚州附近的長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運河以及與其平行的河道輸水,連通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並作為調蓄水庫。

經泵站逐級提水進入東平湖後,分水兩路。一路向北穿黃河後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東經新闢的膠東地區輸水乾線,接引黃濟青渠道,向膠東地區供水。

據說,全線梯級提升水位達30多米,相當於10層樓房那麼高。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江蘇省就開始利用京杭大運河河道向北調水。

建設在運河與長江交會點上的江都抽水站,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抽水站,可以以每秒473立方米的流量,將長江水調入古運河中。每年枯水季節,透過設在古運河上的多個泵站,逐級將江水送達江蘇淮北和山東南部。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東線工程(一期)已經完工並向北方地區調水。

京杭大運河全線斷航百餘年 目前通航河段逐年增加 看看都在哪

截至2020年6月,南水北調投入使用的工程,已經安全輸水2000天,累計向北方輸水300億立方米,使沿線6000萬人口受益。

天津地段的京杭大運河全長140餘公里,鑿通於隋朝。天津曾有“是大運河載來的城市”的說法。

運河在天津南起靜海九宣閘,北至武清木廠閘,流經武清、靜海、西青、河北、紅橋、南開和北辰七個區,其中,武清段全長62。3公里。

經“十三五”期間努力,2017年武清界內運河已有15公里實現恢復通航,水深4米,河道最寬處達到100米。

2019年10月3日,京杭大運河通州城市段,舉行了旅遊通航儀式,北關閘至甘棠閘段11。4公里正式旅遊通航。

有媒體報道說,未來待京杭大運河全線復航後,航道將由德州市出山東,爾後連通雄安新區。

這也意味著,位於河北的白洋淀水系,或將透過京杭大運河與位於山東的微山湖貫通,再一路向南直達錢塘江匯入東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