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本身價格高昂, 為何清朝貧民人人都抽得起? 實情令人憤怒痛心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四月二十二日,欽差大臣林則徐主持在廣東虎門集中銷燬大批鴉片,史稱“虎門銷煙”,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禁毒活動,在國內外引發巨大轟動,甚至成為諸多國家的禁毒範例。然而在此之後,罌粟之花仍以驚人速度侵佔了中華大地,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才被剷除。為何中國近代史上鴉片屢禁不止、氾濫成災?

自絲綢之路開始,中國以霸主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無數西方人帶著對東方的好奇和貪慾來到這裡,他們大批次購買絲綢瓷器和茶葉,而中國人對西方商品卻毫無興趣。於是大量白銀開始流入中國,這讓西方人十分苦惱。眼見無法進行正常貿易,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人決定利用鴉片促成白銀外流,結果發現效果奇佳,於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歐洲人開始向中國輸入大量鴉片。

其實這與清政府有著直接關係。由於清廷並未出臺相關律法控制鴉片吸食行為,僅靠百姓的自我約束根本無濟於事。“虎門銷煙”後不久,大量鴉片又繼續傾銷至國內,眼見徹底禁菸無望,一些大臣甚至提出以國產鴉片抵制外國鴉片的餿主意,期望以此阻止白銀外流。

對普通百姓而言,種植鴉片能多掙一些錢來改善生活,對官員而言則能帶來鉅額賦稅,實在是一種“雙贏”。於是在從清廷到民間全方位的推波助瀾下,本土種植的鴉片最終戰勝了洋人傾銷的走私鴉片,其價格也一低再低。

參考文獻:

《廈門志》《清代史料筆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