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滄海變幻,唯我獨尊

水母遍佈地球所有海域,即使在因人類過度捕撈而生物減少、汙染嚴重的海域,它們也能欣欣向榮。水母連大腦都沒有,卻能輕巧地捕捉到獵物。它們有時是海中的美景,有時卻是致命的毒器。

水體越汙染,水母越昌盛

全球出現了數百個死亡海域,這些海域被嚴重汙染,藻類和浮游生物瘋狂繁殖,導致氧氣不足,大多數生物無法在此生存。位於歐洲的波羅的(dì)海就擁有7個全球最嚴重的死亡海域,過度捕撈使這裡的生態系統嚴重惡化,許多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然而,這裡卻是水母的天堂,水母幼體佈滿了人造海床,大量水母充斥著水體。

水母雖然身體簡單,但其巧妙的生存策略使其自5億年前出現以來,成功地在全球海域建立了棲息地,它們具有哪些特異技能呢?

水母寶寶像根帶刺的管子

水母並非一出生就像傘,受精卵在海洋中發育後首先形成上端帶刺的管子結構,大部分幼體不是隨波漂流,而是附著在固體表面,如海床、船體表面、鑽井平臺、碼頭等處。幼體在發育過程中會經過幾次變形,最終才形成傘狀成年水母。

無腦無眼的水袋子

有時在沙灘上,人們會看到一個透明“塑膠袋”,你以為它是塑膠垃圾,但它很可能是一隻水母。水母的主體,即傘形頭蓋確實就像一個裝著水的塑膠袋——兩層細胞組成的透明薄膜包裹著非生命的膠狀物質,一般水母的身體95%都是水,有些水母的含水量更是高達98%。

水母也沒有類似複雜動物的大腦和眼睛,只有簡單的神經網路和感光眼點。即使結構如此簡單,水母也足夠勝任自己的生存繁衍之責。

守株待兔,以靜制動

水母無法憑藉自身力量逆流而上,因此,在開放的海域,它們通常隨波逐流,成群聚集在洋流的交匯處。也正因為游泳能力的劣勢,它們捕獵通常都採用守株待兔的方式——不追蹤獵物,而是將長長的觸鬚作為一張網,等待獵物自投羅網。它們的每一根觸鬚上都覆蓋著數千個刺細胞(刺絲囊),每當感受到壓力或化學變化,刺細胞就會被啟用,像毒箭一樣放射出去,在7×10

-7

秒內將毒素注入獵物體內,使它們被麻痺或死亡,成為水母的大餐。

所有水母都是食肉動物,大型水母吃魚和蝦,小型水母吃微小的浮游動物。大部分水母的毒素對人類而言是不致命的,但可能會造成灼傷。

黃金水母,集體追光

在太平洋的偏遠地帶,有一座無人小島——埃爾馬爾克島,島不起眼,但島上有一個湖,棲息著數百萬只黃金水母,因此該湖得名“水母湖”。

雖然湖水與太平洋相通,潮汐帶著洋流進進出出,但很少有海洋動物能夠進出這裡,因此,這裡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態棲息地。在開放的海域,水母很容易成為鯊魚、海龜等海洋捕食者的獵物,但是在這裡,它們幾乎沒有天敵,可謂水母的世外桃源。

只有東海岸定居在海床岩石上的海葵會襲擊經過的水母,但海葵怕光,於是黃金水母發展出一種策略,它們可以集體追隨太陽的光輝,在湖面上來回遊動。每天,數百萬只黃金水母會集體橫渡湖面,場面蔚為壯觀。

黃金水母集體追隨太陽光輝的行為就是一邊靠眼點感受光暗變化,一邊靠神經網路協調運動而達成的。

五花八門的水母

世界上有數千種水母,有的奇怪,有的美麗,有的張揚,讓我們一起欣賞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幾種。

水母的吸氧秘訣

汙染嚴重的水體缺氧,水母是如何克服的呢?水母沒有呼吸系統和迴圈系統,它們透過表層細胞薄膜吸收氧氣,並傳遞到內層薄膜。細胞薄膜的需氧量很少,同時位於兩層薄膜中的膠狀物質還能儲存氧氣,這使它們面對缺氧環境時從容不迫。水藻和浮游生物則為它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而且,水母的天敵都因這裡環境惡劣而不復存在。以上原因都使水母在此肆無忌憚地繁殖。

箱水母——世界上最毒的生物之一

在澳大利亞有一種最危險的水母——箱水母,最多有60根觸鬚,每根都帶5000個刺細胞。當它漂游時,觸鬚可縮至15釐米,但狩獵時可伸長至3米。箱水母釋放的神經毒素比眼鏡蛇的還毒,能使人的心跳停止,讓一個成人在5分鐘內死亡。

水母成災

不僅是波羅的海,全球各海域都有大群水母突然出現的情景。2000年,紅色的海蕃茄水母群沿著澳大利亞海岸蔓延了1600千米,甚至從太空中都能看到。而且水母還成為了一種海洋災難,它們有時漂進發電廠系統,導致系統受損;它們的毒素有時會使海邊的人受傷。

但無論如何,水母的繁榮再次證明,簡單生物有時比複雜生物更成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