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人吃魚的講究

高淳,不乏山的厚重,更具水的靈性。高淳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三分之一卻是水,舊時,丹陽湖、固城湖、石臼湖,三湖盪漾,永豐圩、相國圩、南蕩圩,溝渠潺潺,水流之處,魚蝦成群。據調查,高淳有各種魚近100種,高淳老百姓自古形成吃魚的習俗,幾乎無魚不成席,娶親嫁女、上樑做壽要一對鯉魚,請菩薩要一隻“元寶魚”(鯉魚),祭祖先必不可少一尾鰱魚或一盤大白鰷,擺桌子宴客必須有一碗水煮魚(汆魚)……

高淳人吃魚的講究

高淳人吃魚極為講究。吃魚自然講滋味,如甲魚、鰻魚之類,油多而肥,做菜的時候,甲魚燒醃菜、米粉蒸鰻魚,吃起來就肥而不膩,滋潤味美。

高淳人吃魚也吃出了一些“規矩”。吃魚的文化充溢於餐桌,尤其表現在正規的農家宴席間。如今,老百姓生活條件優越,價格相對較高的無“厴”(高淳方言裡指魚鱗)的魚——汪丁(黃顙魚)、鱖魚等也上了尋常餐桌,並且認為“汪丁”諧音“旺丁”,鱖魚的“鱖”諧音“貴”。吃魚,寄託著人們對人丁興旺,家道富貴的希望與追求!

高淳人吃魚的講究

不過,傳統上高淳老百姓部分的拒絕這些魚,他們有另一種文化心理。高淳秀麗的山水養育了高淳人,高淳人追求生活的淡泊和做人的平和,高淳人說到鯽魚,普遍改說“潮魚”,因為“鯽”,急也。而像旺丁、鱖魚之類有大刺的魚雖然味美,也不上正規餐桌,祭祀的桌子上更是嚴格禁止,因為高淳話裡有一個運用非常普遍的貶義詞,叫“刺戳戳”,它是用來形容喜歡找茬的人的,如果這些大刺外露的魚上了正規餐桌,或者祭祀的供桌,那麼,家裡將不得安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非常緊張。

魚種的選用有講究,上菜的程式也有所安排。席終的的時候,倒數第二個菜上一碗青魚或者草魚做成的汆魚(水煮魚),汆,高淳話說“催”,就是含蓄地告訴你全部的菜結束了,你可以吃飯了。但是這個時候,又有人端來一盤魚,對著整個桌子的人喊一聲“碗頭魚來了!”這魚,是一條完整的鰱魚,高淳話叫“家魚”,它不是吃的,而是看的,寓意做事情“有頭有尾”。

高淳人吃魚的講究

高淳水多捕魚人多,依傍三湖的人家多半半耕半漁。俗話說:行船跑馬三分命。湖上行船捕魚的危險就催生了許多忌諱。吃魚也吃出了忌諱。若在漁民家吃魚,最忌諱的是將碗裡的魚翻身,因水中游魚代表水上航船,將魚翻身,意味著船要翻面。如今行船技術的進步,漁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吃魚的忌諱漸漸地淡化了。

今天,高淳水質的優良,人工養殖的普遍,各種魚蝦蟹鱉都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近年來,高淳螃蟹名揚天下,清蒸螃蟹,紅燒螃蟹,蟹黃湯包蟹黃醬,香味飄滿街頭巷尾,在現實中演繹著另一種吃魚的餐桌文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