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真是各有各的悲情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真是各有各的悲情

建興十二年(234年),蜀漢經過三年的休養生息,丞相諸葛亮決定開始第五次北伐,他親率十萬大軍由漢中出發,取道斜谷,穿越秦嶺,進駐五丈原。

同時,魏軍由司馬懿統率二十萬大軍,背水駐營,想與蜀軍打消耗戰。由於魏軍先搶佔北原先機,致使蜀軍很被動。蜀軍和魏軍對峙100多天,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方艱守不出,兩軍僵持在五丈原。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真是各有各的悲情

才過半年,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惡化。諸葛亮對各將領交代後事以後,病逝於五丈原軍中。他生前設下一計,令司馬懿在蜀國退軍時不敢進攻,大軍得以從容退回蜀國。

當諸葛亮的死訊傳入成都,後主劉禪聞言大哭;而吳太后聽說後,也放聲大哭起來,多位官員哀慟,百姓人人涕泣。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真是各有各的悲情

福頓首泣奏丞相已亡;將丞相臨終言語,細述一遍。後主聞言大哭曰:“天喪我也!”哭倒於龍床之上。侍臣扶入後宮。吳太后聞之,亦放聲大哭不已。多官無不哀慟,百姓人人涕泣。後主連日傷感,不能設朝。

後主劉禪另擇吉日,親自送諸葛亮的靈柩至定軍山安葬。在《三國演義》電視劇裡面,當時的鏡頭下,有兩個人哭得尤為傷心,一位是後主劉禪,一位就是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

後主劉禪和孟獲為何痛哭諸葛亮?我們分析有如下幾個原因: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真是各有各的悲情

後主劉禪

想當初,先帝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之時,命自己的三個兒子以父視諸葛亮,不可怠慢。諸葛亮也依誓言,為蜀國肝腦塗地,蜀中一應大小事務,全由諸葛亮管理。

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後主劉禪能穩坐帝位,全靠諸葛亮鞠躬盡瘁,辛苦操持國事。諸葛亮死後,後主劉禪痛哭的原因如下: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真是各有各的悲情

一、劉禪哭國家失棟樑之才。

諸葛亮對於當時的蜀國來說,就是國之巨擎,朝中一應大小事務,全由他掌管。後主劉禪雖為天子,卻根本不管事。

現在諸葛亮死了,也就是天塌下來了,劉禪不知道以後怎麼應對?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應對的好?蜀國前途未卜。

所以劉禪在送葬時,哭得尤為傷心,既是為國家哭,也是為他個人哭。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真是各有各的悲情

二、劉禪哭自己將要擔負起國家重擔。

諸葛亮死後,後主劉禪再沒設丞相位。

諸葛亮生前給他安排了文臣、武將聽他排程,但對比之諸葛亮在世之時,他什麼事都不管,諸葛亮死後,劉禪身上的擔子重多了。

後主劉禪有一句名言,此地樂,不思蜀。後世人聽聞這句話,對他的感官很不好,覺得他就是一位昏君,德不配位。

但歷史上的劉禪並不是完全沒有才能,諸葛亮死後,蜀國在他的掌控下還維持了接近30年。由此可見,劉禪雖然不是特別優秀,但還是有一些處理國事的能力。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真是各有各的悲情

三、劉禪哭自己再無長者可依。

對於後主劉禪來說,諸葛亮既是丞相,又是相父。自己年幼時,親生父親劉備已去世。

他在少年時,諸葛亮親授他很多學識;他登天子之位後,能力不夠,又是諸葛亮給他撐起大局,讓他做一個安樂君王。

現在,諸葛亮去世了,他身邊已再無男性長者。以後無論國事、家事,都得他自己用肩挑起來。對於此時的劉禪來說,再無人可依託。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真是各有各的悲情

孟獲

建興三年,蠻王孟獲起兵十萬,犯蜀境劫掠,諸葛亮親自率軍征討,在南方不毛之地,七擒七縱孟獲,孟獲感念諸葛亮的恩德,說出南人不復反的這句話。

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遂同兄弟妻子宗黨人等,皆匍匐跪於帳下,肉袒謝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矣!”

諸葛亮死後,他為什麼哭得尤為悲傷?我覺得是因為諸葛亮對他有不殺之恩,孟獲與諸葛亮,不打不相識,諸葛亮待他恩重於山。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劉禪和孟獲哭得最傷心?真是各有各的悲情

雖說七擒七縱的故事在歷史上並沒有定論,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專門寫了這一段,諸葛亮用智力七擒孟獲,也讓孟獲對他大為服氣。而且諸葛亮將所奪他的地盤,全都退還給他,這點更讓他感恩。

諸葛亮之死,陌生人聽到都會流淚,更何況是他曾七次放過的孟獲。所以孟獲痛哭,完全是真性情所致,心中充滿了對諸葛亮深深的哀悼。

從諸葛亮死後,後主放聲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可見諸葛亮對蜀國,居功甚偉,乃一代人傑也!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