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大將竇憲,縱有燕然勒石之功,與霍去病齊名,最終卻難逃一死!

公元89年,竇憲為了紀念他立下的不世之功,命班固在燕然山石碑上刻寫《燕然山銘》,隨後對手下將士炫耀道:“這下小皇帝沒話說了吧?”士兵們不敢出聲。沒曾想班師回朝後,小皇帝給他來了一個下馬威。

東漢大將竇憲,縱有燕然勒石之功,與霍去病齊名,最終卻難逃一死!

竇憲剛走到朝堂之下,漢和帝就大喝一聲:“來人,賜竇將軍一杯毒酒!”竇憲腦子一下懵了:我不是來接受封賞的嗎?為何讓我自裁!這時竇太后站出來說了一句:“望皇帝明察,竇憲將功補過,罪不至死。”可皇帝心意已決,最終竇憲還是被賜死。為何竇憲立下大功還是要被皇帝殺掉呢?其實還是他自己野心太大,驕橫跋扈所導致的。竇氏家族世代為官,祖上竇融是後漢的開國元勳,被封為安豐侯,大司空。父親竇勳和東海恭王劉強之女沘陽公主成親,官至武威太守。從小竇憲便對文人那一套不感冒,反而對軍事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興趣。但殷實的家底讓竇憲蠻橫無禮,一副紈絝子弟的作派。公元78年,竇憲的妹妹被漢章帝看上,被封為皇后。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竇憲趁勢被封為虎賁中郎將,他的弟弟竇景,竇篤也入宮擔任要職。

東漢大將竇憲,縱有燕然勒石之功,與霍去病齊名,最終卻難逃一死!

竇憲倚仗妹妹被皇帝劉炟寵愛,在朝中作威作福,目中無人,他看上了沁水公主的莊園後,想以低價購買回來,就連沁水公主也忌憚竇家的權勢,只能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竇憲。後來還是漢章帝巡幸至沁園時,竇憲才說出真相。皇帝大怒,竇皇后拼死替哥哥謝罪,竇憲也立刻將沁園歸還給公主,此事才作罷。竇憲眼看皇帝不敢動他,於是更加作威作福,漢明帝年間,竇勳犯了罪,審查的官員韓紆按照律法斬了竇勳,到了漢和帝時期,竇憲仍懷恨在心,派人夜裡刺殺韓紆,不過韓紆已經去世,竇憲便將韓紆兒子的首級帶回父親墓地,以此來祭奠父親竇勳。漢章帝去世後,竇太后因漢和帝年齡尚小,開始垂簾聽政。本來因為沁園一事不被重用的竇憲看到妹妹大權在握,重新進入朝廷,加封為侍中,管詔命之事。朝臣們看到竇氏權傾朝野,紛紛投靠竇憲,甚至他們在私下裡拜見竇憲時,都稱其為“萬歲”,竇憲一時風頭無兩。竇憲被突如其來的巨大權勢衝昏頭腦,漢章帝葬禮期間,都鄉侯劉暢前來弔唁,他是光武帝劉秀的哥哥劉演的曾孫,實屬皇室宗親。竇太后看劉暢談吐不凡,便三番五次召見他。竇憲看妹妹如此賞識劉暢,害怕權力被瓜分,於是又使出老一套:派刺客殺掉劉暢,嫁禍他的弟弟劉綱。

東漢大將竇憲,縱有燕然勒石之功,與霍去病齊名,最終卻難逃一死!

可是紙裡包不住火,後來此事被竇太后知道,太后大怒,將竇憲抓捕入獄,準備擇日處死。竇憲再怎麼求情也沒用。同一時間,漢朝的盟國南匈奴前來求救,希望能派兵攻打北匈奴,朝廷內部發生了不同意見,主戰派認為北匈奴內亂,剛好趁此機會消滅;主和派則認為君王交替之時,這樣貿然出擊不利於穩定。此話傳到竇憲耳中,他心想:“這種事應該我來啊,打仗殺人我最擅長了!”於是連夜找人修書呈遞上去。竇太后一看,心中頓生一計,她其實沒想處死自己的親哥哥,剛好派他出兵,除去匈奴之患,以功補過,也能免除死罪。回來後朝臣們也不好再說什麼。於是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耿秉為輔,統領幾十萬大軍,和南匈奴一起遠征塞外。竇憲到了戰場,充分發揮自己喜歡暗殺的特點,情報部門蒐集完戰場資訊後,用小分隊的形式分頭奇襲,匈奴擅長正面硬剛,看到這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作戰方式也傻了眼。公元88年,竇憲率領幾千鐵騎,在稽落山擊潰北匈奴,單于落荒而逃,接著一直打到私渠比鞮海(在今蒙古國境內),隨後又多次出兵邊塞,匈奴單于不知所蹤,至此,竇憲徹底剷除外患,北匈奴滅國。接著就是開頭那一幕,竇憲在離京城三千餘里的塞外,登上燕然山,以碑文為證,炫耀功績,史稱“燕然勒石”。

東漢大將竇憲,縱有燕然勒石之功,與霍去病齊名,最終卻難逃一死!

然而竇憲早就忘了當初獄中滋味,剛回到朝中就開始欺壓新進官員,凡是不忠於竇氏的一律下放,再無升遷之路。他也漸漸不滿足於做臣子,於是開始鼓動竇太后,密謀造反,太后並沒有聽從他的命令。92年,漢和帝成年,開始執掌朝綱,竇太后退居幕後。竇憲門客鄧疊等人害怕漢和帝秋後算賬,建議竇憲儘快謀反,以免後期生變。沒想到漢和帝提前一步,沒能親政的那幾年,他早已摸清了竇憲的底細,掌握了大量竇憲忤逆的證據。等竇憲上朝時,漢和帝下令關閉城門,留下身邊親信,直接毒酒賜死竇憲。竇憲作惡多端,但也立下大功,這讓他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作為遠征匈奴的大將軍,他徹底消滅匈奴,永絕後患,和西漢霍去病一起被後世所尊崇,“燕然勒石”和“封狼居胥”一起被列為漢民族的最高軍功。可作為朝廷官員,更是皇親國戚,竇憲飛揚跋扈,目無王法,終難逃眾人譴責。最終竇憲死後,竇太后被軟禁,竇家的子弟全部被迫自殺,竇憲的帥印被收回,至此,竇氏一族徹底沒落,果然成也竇憲,亡也竇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