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十大節度使中,誰擁兵最多?戰鬥力最強?

節度使這一職官,為唐睿宗時正式設立,是由北周和隋朝的總管、都督演化而來。設定節度使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戰略要地的控制。自唐代開始設立節度使以來,並非一成不變,而是經常調整。大家通常所講的“十大節度使”,是指唐玄宗天寶年間的地方軍政長官。

唐王朝十大節度使中,誰擁兵最多?戰鬥力最強?

不過,設立節度使的初衷,原本是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但由於各地方軍政首腦握有重兵,便開始尾大不掉,擁兵自重,成為了割據勢力。大家所熟知的安史之亂,便是由此產生的。

至於說這十大節度使中,哪位節度使的兵力最多,是比較好統計的。我們不妨將相關資料匯成圖表,先來了解下各地的設兵情況:

在上圖中,大家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出十大節度使的分佈範圍和設兵情況。為便於觀察,我們再將其繪製成柱狀圖:

唐王朝十大節度使中,誰擁兵最多?戰鬥力最強?

透過柱狀圖可以發現,當時范陽節度使設兵最多,有9。14萬兵力,嶺南五府經略使兵力最少,僅1。54萬人。不過,此時還不能斷言駐守在范陽的安祿山兵力最多,因為:當時有一人兼任數職的情況。只有再具體弄清由誰控制著哪些地方的兵力,才能最終了解誰手中掌握的兵力最多。

大家可能都比較傾向於安祿山,認為他是安史之亂的發動者,是最大的地方割據勢力。其實,安祿山、史思明雖強,但還真不能算是領兵最多的節度使。安祿山勢力達到巔峰時,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手中握有超過18萬兵馬,可謂兵強馬壯。

唐王朝十大節度使中,誰擁兵最多?戰鬥力最強?

不過,可能大家忽略了另一位人物——王忠嗣。此人當時身兼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麾下兵力比安祿山還多出了八九萬,頂峰時可達近27萬。

所以,當時傭兵最多的是王忠嗣。那麼,誰又堪稱是戰鬥力最強的人物呢?我個人更傾向於哥舒翰。

哥舒翰當時身兼河西、隴右兩地節度使,手下兵馬近15萬,並不比安祿山差多少。而且,哥舒翰是一位真正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作戰也極為勇猛。儘管他曾在安史之亂中敗於安祿山,但這其實是受朝廷干擾所致。

早年間哥舒翰曾受王忠嗣賞識,被不斷提拔。後來安史之亂時,哥舒翰臨危受命,在潼關抵禦安祿山。在安史之亂前,便流傳著“東有安祿山,西有哥舒翰”之說。不過,天下方亂,安祿山叛軍氣勢正旺,哥舒翰採取堅守策略,不與之正面交鋒,已經基本穩定住了局勢。

唐王朝十大節度使中,誰擁兵最多?戰鬥力最強?

可惜,朝廷一見得勝,便反覆催促哥舒翰出兵與叛軍對陣。最終,哥舒翰在一群只會紙上談兵的宦官、權貴們的脅迫下,無奈出城,結果兵敗被俘,之後又遭殺害。結果,潼關失守,嚇得唐玄宗一路狂奔,險些在馬嵬驛被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