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東莞可園園主,青年投筆從戎,一生三起三落,41歲英年早逝

如果您久居東莞,就算是沒去過,也一定聽說過可園。它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位於東莞莞城區博廈社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不過在清朝的時候,可園還是一個私家園林,它的主人是張敬修,一個“以武人之姿起家,以文人之風行世”的儒將。

他是東莞可園園主,青年投筆從戎,一生三起三落,41歲英年早逝

名門之後,捐官入仕

張敬修是唐朝名相張九齡之弟張九皋的後代,出生於清道光四年,東莞博夏人。

張家素來以詩書傳家,張敬修耳濡目染,最初也是打算靠考科舉出人頭地。但是,他的人生軌跡在17歲那年發生了重大轉折。

當時,張敬修縣試落榜,而大清又屢屢遭到英軍的入侵。張敬修的二哥張熙元見多識廣,他意識到只有投筆從戎才能有所作為,於是為張敬修捐了個同知。

張敬修為官之後,不惜捐出自傢俬財,招募兵士購買器械,在東莞修築炮臺。此舉,不僅為他贏得“毀家紓難”的賢名,也讓他受到朝廷的賞識。

道光二十五年,22歲的張敬修離開家鄉東莞,遠赴廣西任職。到任上之後,張敬修屢建戰功,沒幾年就被提拔為知府。

然而,張敬修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就在他升為知府後不久,便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辭官歸鄉。

他是東莞可園園主,青年投筆從戎,一生三起三落,41歲英年早逝

三起三落,樂天安命

別看張敬修長得斯斯文文,一副書生模樣,但其實他卻是作戰勇猛、膽識過人的武將。

廣西盜賊猖獗,他主張出兵鎮壓未得准許,便以“弟弟病逝,母親生病”為理由辭官回鄉。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他接受咸豐詔令,招募三百兵勇奔赴廣西,解救象州之圍。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他腿傷未愈,就帶著長子張振烈,在廣州拼死抵抗英軍。

石達開進入廣東,攻佔嘉應州,他帶領兵士設下埋伏,大勝太平軍。

因為戰功卓著,他先後被擢升為潯州知府、廣西按察使、江西按察使兼任江西布政使。

不過,張敬修在為官期間,曾有三次辭官回鄉的經歷。除了剛才提到的第一次,還有兩回分別發生在咸豐六年和咸豐十一年,均是以傷病為理由。

無論是在外征戰,還是辭官歸隱,張敬修都樂安天命。張敬修的侄子張嘉謨曾評價他說:“再仕再已,坎止流行,純任自然,無所濡滯。”

他是東莞可園園主,青年投筆從戎,一生三起三落,41歲英年早逝

構築可園,得以留名

張敬修的一生只有短短的41載,他之所以能為後人銘記,並非因為他立下的那些戰功,而是因為他花費十餘年心血修建的可園。

武將出身的張敬修,骨子裡卻是一位文人雅士,他精通琴棋書畫,金石鏤刻,和居巢、居廉兩位大畫家相交頗深。

道光三十年,第一次辭官歸鄉的張敬修,斥巨資買地,聘請能工巧匠,開始修建可園。

此後,張敬修只要回東莞老家,便廣邀文人墨客雅集可園,他們在一起擘紅、賞菊、撫琴、吟詩、作畫,好不自在。

而在眾多文人雅士之中,張敬修與居巢、居廉這對堂兄弟的關係最為深厚。

“二居”是嶺南畫派的宗師,其中居巢不喜收徒,居廉徒弟眾多,國畫大師高劍父便出自他的門下。

張敬修在廣西做官時,“二居”曾做過他的幕僚。後來,他們二人在可園客居十載,專心作畫。直到張敬修去世,他們才返回老家。

他是東莞可園園主,青年投筆從戎,一生三起三落,41歲英年早逝

如今,距離張敬修離世已經有150餘年,好在可園猶在。

如果您有機會到東莞旅遊,一定要去以“小巧玲瓏、設計精巧”著稱的可園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別樣的嶺南風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