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可以屹立六百年不被盜的原因:防禦強、位置好、歷史機緣優

說句公道話,朱元璋的墓能夠完好無損,清朝的功勞是不小的,當然也和明孝陵固若金湯的設計有關。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朱元璋也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低的大一統皇帝,他是開局一個碗,從一個叫花子打怪升級最後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

明孝陵可以屹立六百年不被盜的原因:防禦強、位置好、歷史機緣優

朱元璋能夠成功當然和他的能力是分不開的,但是他的成功離不開一個人的支援,那就是馬皇后。想當年朱元璋參加義軍,被郭子興重用還把義女馬大腳嫁給朱元璋,但是郭子興聽信別人的讒言猜忌朱元璋,數次想要朱元璋的命,都是馬大腳幫助朱元璋脫離了困境。所以朱元璋一生雖然嬪妃無數,但是他一直只把馬皇后當成自己的妻子,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病逝,朱元璋就沒有再立皇后,可見夫妻二人的感情很深。

明孝陵裡面與朱元璋合葬的當然只有馬皇后,其餘的嬪妃都是殉葬,並且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呼叫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完成。至於為什麼叫“明孝陵”?

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顯示朱元璋以孝治天下理念,二是馬皇后的諡號是“孝慈高皇后”,所以取名為孝陵。

明孝陵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明孝陵在中國皇陵史上有超高的地位,它可以和秦始皇的陵墓、李世民的陵墓相提並論。三位皇帝的陵墓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秦始皇的陵墓據說最多時動用了70多萬人,而當時的秦國勞動力才400萬,相當於耗費了全國六分之一的勞力,怪不得人們要造反。

明孝陵可以屹立六百年不被盜的原因:防禦強、位置好、歷史機緣優

並且秦始皇的陵墓採用的是壘土為陵,這是早期帝王陵墓的標配,所謂壘土就是從陵墓上方一層一層的壘土,最後形成了一個上窄下寬的方椎體,像一個鬥倒著扣在陵墓上。並且椎體上面並不是尖的,而是一個平的正方形,所以這種叫“方上”,也稱“覆鬥”。秦始皇陵它高115米,南北長350米,東西寬345米,頂部東西長24米,南北長10米,看上去像一座小山。

所以秦始皇陵工程巨大,有專家計算秦始皇陵的封土體積達11241375立方米,需要天文數字的工時完成,最後修建了38年才完成。正是由於秦始皇陵的規模宏大,盜墓賊數次盜掘都無功而返,專家評估現在仍然沒有人進入地宮。秦漢時期,皇帝的陵墓封土為正方形或長方形覆鬥式,但是也有例外,漢朝時期已經有以山為陵的先例了,比如劉恆的霸陵,還有中山靖王劉勝的陵墓,都是把山體掏空,修建陵墓。

等到唐朝時,唐朝的皇帝認為“方上式封土”要想達到帝王的霸氣就要規模宏大,比如秦始皇陵,但是這樣的工程巨大,不是一般皇帝敢做的。並且“方上氏式封土”容易被風化侵蝕,還不能防盜。唐太宗李世民就以山為陵,因為大山有一種非人工建造的氣勢,並且由於山體是石頭的,這樣防盜等級也加強了,可是李世民的陵墓仍然沒有逃過唐末軍閥溫韜的魔爪。

明孝陵可以屹立六百年不被盜的原因:防禦強、位置好、歷史機緣優

宋朝時候的皇陵,又恢復了秦漢時期的方上式封土,不過封土規模比較小。金國入侵北宋後,宋朝皇陵被盜掘嚴重,並且元朝時期宋陵地面建築損壞嚴重。元朝吸取了歷代皇陵被盜的教訓,直接採用有墓沒墳的方式,所以元代帝王陵墓只知記載在起輦谷,確切位置沒有找到。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開創了一個盛世,使漢人王朝再次達到唐朝時期的榮耀,所以他的陵墓要採用前人沒有的形式,以達到自己的與眾不同。

明孝陵採用的是寶城、寶頂的封土形式,所謂寶城寶頂就是在陵墓上方修建一個高大的磚城,然後在磚城內填土,使土高出城牆形成一個圓頂,在城牆上面設定垛口和女牆,宛如一座小城,這種城牆就叫作“寶城”,高出城牆的圓頂叫作“寶頂”。寶城前面修建一個城臺,城臺上面再修建明樓,這樣明樓和寶城、寶頂連為一體,使陵墓結構更加複雜,顯示帝王的氣派,可以說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使古代皇陵的藝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朱元璋的明孝陵引導,明清以後的三十多位皇帝以及嬪妃都採用的這種形式,而明孝陵作為第一個,意義和地位更加超然。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明孝陵的寶頂是個直徑為400米的大土丘,像個小山一樣,專家探測地宮面積達到4000平方米。

明孝陵可以屹立六百年不被盜的原因:防禦強、位置好、歷史機緣優

明孝陵到現在歷經了六百多年,除了地面建築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其地宮基本上是完好無損的。那麼為什麼朱元璋的墓就擺在那裡,六百年來無人能盜?我覺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超強的防禦等級。明孝陵雖然是寶塔寶頂封土方式,但是它依然借鑑了唐朝的以山為陵的舊制,陵墓所在的獨龍阜原本就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山。明清時期有些皇陵是直接從山上往下挖,建好陵墓然後進行封土,而明孝陵採用的是橫向鑿入山體,從內部掏空建玄宮。這種橫向把山體掏空的方法雖然工程浩大,但是好處就是防盜,由於山體非常堅硬,建好陵墓上面再封上土,盜墓賊想要從上面打盜洞越過金剛牆進入墓道是不可能的。

清朝的皇陵很多就是被盜墓賊用打盜洞的方法盜掘的,比如光緒皇帝的墓,在金剛牆裡面的上方就有一個盜洞,我們現在到光緒皇帝的陵墓參觀還可以看到。由於明孝陵橫向掏空山體而建,並且據專家數次用儀器探測發現明孝陵的地宮深度達到七十米,這樣的深度,靠打盜洞根本不可能完成。清朝的皇陵雖然模仿的明朝的,但是深度上面完全比不過明朝的,很多陵墓只在地下十米左右,很容易挖掘。

明孝陵可以屹立六百年不被盜的原因:防禦強、位置好、歷史機緣優

即使打盜洞不行,那麼要想進入地宮只能從金剛牆過去,但是明孝陵的金剛牆和別的皇陵不一樣,金剛牆的位置根本不是正中間,而是偏向一邊,這些都是專家用精密的儀器發現的,而古代盜墓賊沒有儀器,很難發現墓道的入口,很難發現金剛牆。另外考古專家在寶頂封土下面還發現了一層鵝卵石,按照道理來講鵝卵石是不可能在寶頂上面的,很可能是明朝工匠們為了防盜後來運送上去的,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一旦有人從上面打洞,鵝卵石就會像流沙一樣把盜洞堵死,所以我們現在在明孝陵寶頂上面找不到盜洞,也可能盜洞被鵝卵石堵死了。

第二點,那就是特定的歷史機緣保護了明孝陵。

雖然明孝陵有著超強的防禦等級,但是如果碰到像唐朝末年溫韜這樣的大軍閥,發動十幾萬人挖掘明孝陵,明孝陵一樣難逃被盜的命運,再如果碰到民國時期孫殿英一樣使用炸藥的軍閥,孝陵還是難逃一劫。可是特定的歷史環境保護了這座明朝第一帝的陵墓,明朝時期從朝陽門(今中山門)至孝陵衛到陵墓西北所築的皇牆有45華里長,護陵駐軍有5千多人,自然沒有人敢打明孝陵的主意。

明朝滅亡後,清朝政府馬上打了過來,豫親王多鐸平定江南進駐南京城第一件事就是拜祭明孝陵,並且派出了軍隊對明孝陵進行保護。當然清朝這樣做也是為了拉攏和安定漢族人心,康熙皇帝親自拜謁明孝陵,還為明孝陵題詞“治隆唐宋”,並且立碑於碑亭。

清朝對明朝皇陵的重視基本上保證了在整個清朝明孝陵沒有被盜掘的記載。只是在太平天國運動時,由於戰爭對明孝陵的地面建築損壞嚴重,曾國藩攻克南京後,上書要修繕明孝陵,但是清政府根本沒有錢維修,只花了幾百兩白銀進行了簡單的小修。雖然太平天國時期對明孝陵地面建築損壞嚴重,但是並沒有人打明孝陵地宮的主意,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後也是拜謁明孝陵。

明孝陵可以屹立六百年不被盜的原因:防禦強、位置好、歷史機緣優

清朝滅亡後,民國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民國大總統,第一件事情就拜謁明孝陵,所以在明朝以後的政權都很敬畏明孝陵,朱元璋恢復了漢人江山,他在人民的心中地位是很高的,即使後世文人經常摸黑他,依然不能改變他的歷史地位。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更是把明孝陵保護起來,還進行了多次維修,才讓明孝陵成為現在的樣子,並且由於挖掘萬曆皇帝的定陵造成了很大的文物損失,所以國家的原則是不主動挖掘古代皇陵。

從上面這些可以知道,明孝陵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使明孝陵躲過一劫又一劫,這其中政府的保護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第三,明孝陵的位置離南京城比較近,有任何風吹草動,南京城都可以第一時間知道。關於明孝陵的位置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帶著劉伯溫、湯和、徐達等人外出巡視,發現鐘山的玩珠峰有“虎踞龍盤”的氣勢,是個不錯的地方,於是就選為自己未來的陵墓所在地。

後來修建陵墓的大臣發現孫權的陵墓在孝陵旁邊離得很近,於是修建陵墓的大臣請示朱元璋,是否把它遷移走,朱元璋很高興的說:“英雄所見略同,我和東吳大帝都看中了這個地方,既然孫權也算英雄,那麼就不動他的陵墓了,讓他給咱當侍衛,永遠給咱看門!”

我們現在來看,明孝陵的位置確實靠近城裡,離市中心才七八里路,其實透過現在南京皇宮的位置來看,明孝陵在古代離城也很近。明孝陵離南京城這樣近,本身就防盜,因為一旦有人盜墓,南京城很快就會得知,進而採取行動。而清朝的皇陵離城就比較遠,比如清東陵離北京得一百多公里,這樣遠的地方,盜墓賊用炸藥北京城都不知道,假如清東陵離北京城也和明孝陵一樣近,孫殿英絕對不敢下手。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讓明孝陵倖免於難。

明孝陵可以屹立六百年不被盜的原因:防禦強、位置好、歷史機緣優

第四,就是人們對於洪武大帝的敬畏。

朱元璋是漢族人的驕傲,他恢復漢人江山,建立大明王朝,使我們成為世界上強大的國家,他是漢族人的榮耀。很多盜墓賊都對朱元璋有種敬畏之情,而對於清朝的皇陵則沒有任何負罪感,所以很多盜墓賊都選擇盜掘清朝皇陵,吸引了盜墓賊的“火力”,這也是明孝陵得以儲存主要原因。

小結:明孝陵能夠屹立六百年不倒,關鍵是明孝陵的特殊防盜措施、特殊的歷史機緣以及絕佳的地理位置共同決定的。當然人們對於洪武大帝的敬畏之情,也讓很多盜墓賊望而卻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