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松陽石倉村"客家闕氏"祭祖

浙南松陽縣的石倉村,向有“江南客鄉,水墨石倉”之譽。這裡有4000左右的闕氏宗親,最早從福建遷入,在此居住已有300多年。

浙南松陽石倉村"客家闕氏"祭祖

客家人十分盛行祖宗崇拜,對歷代祖宗,大都建有宗祠、家祠、香火堂,以作紀念,春祀冬祭,年年不斷。對遷至本地的第一代始祖,族譜上往往特地註明。作為祭祀的老祖宗,其祭祖分祠祭、墓祭和家祭。

石倉七村住著的多為闕姓,是客家人,他們的祖先在明清時期從閩西遷來,至今,仍然延續著閩西客家人的生活習俗,講的仍然是閩西汀州客家方言,保留著客家文化的古韻,有著獨特生活氣息和淳樸的民俗民風。

他們保持著尊宗愛祖的傳統美德,他們敬祖宗過於敬神,信神敬神者,各有所崇,而敬者並無二義,一是出於氏族傳宗觀念,二是認為先祖也是神,俗稱神祖,有雙重認識。家境好者,認為是先祖神靈庇佑,家境貧寒者,也不埋先祖,而自認為命運不佳,所以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他們始終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宗。

宗祠祭祖

石倉七村闕氏與其他村闕氏擁有同一宗祠—維則堂。古時中國傳統社會是宗族社會,宗祠是傳統宗族社會管理的場所,宗祠神龕供奉的是歷代祖宗,傳承的是祖宗至上宗族管理理念。維則堂建於道光元年(1821年),由石倉闕氏後宅村如祥公、茶排村盛宗公、下宅街村弼文公等天地人三房合建,營建花費超過銀元1200兩,是整個清代石倉地區最昂貴的一座建築。維則堂1972年被拆除建小學。

據《石倉闕氏宗譜》記載的維則堂祠規和祠田置業數目,可以看出新中國建立前維則堂祭祖的隆重。祭祖對於孝子賢孫來說是一件非常緊要的事情,每年的春分、冬至祭祖時全族男丁齊齊出動,紛紛到祠堂參加祭祀。

祭祖時要殺豬宰雞,以整豬整雞魚為祭品,同時還有酒、菜擺在神位些蠟、紙為各家自帶,少則幾十斤,多則幾百斤。然後放鞭炮,依次磕頭作揖,香蠟燃完即收供品會餐。祭祀後把祭祀的豬肉分發給各家,俗稱“太公分豬肉一人人有份”,古稱“分靜”。胙,即胙肉,祭把供神之肉。豬肉分予各房子孫,意在勉勵子孫恪守祖業,灌遵孝道。

從民國版石倉《闕氏宗譜》中同規關於“胙肉“分配的記載可以看出胙肉在家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當時其還是家族管理的獎懲工具之一。

宗祠除宗族組織祭祖外,每當逢年過節,每家每戶也要到祠堂祭祀,根據節氣不同,祭祀程式也不一。以大年三十最豐盛熱鬧,祭品有豬頭雞魚等,外出工作的也會趕來祭祀。而清明、端午、七月十五、中秋等節則相對簡單。初一、十五族裡也會輪值向祖宗敬香敬茶。

家祠、香火堂祭祖

石倉七村闕氏家祠位於水井頭9號,建造年代在康熙末期至乾隆早年間,是從福建遷來第一世始祖闕盛宗香火堂。是闕盛宗子孫共同的祭祀之所,堂號“餘慶堂”。闕氏家祠佔地面積674。4平方米,坐北朝南,廳堂結構,進深一進,為對稱佈局,五間二廂房外加輔房。外牆門楣題額墨書“闕氏家祠”,廳堂中間設有神龕,神龕中間立有祖宗牌位。

神龕前四根立柱上為兩對楹聯:“千載蒸嘗昭祖德,萬年俎豆頌宗功”和“左昭右穆幽光遠,木本水源世澤長”。神龕兩側是松陽知縣閩人陳朝棟所題的楹聯:“松柏真含天地色,蕙蘭香泛露風情”。神龕上方是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松陽縣儒學教諭李麟顯、訓導胡秉謙為太學生闕懋賢立的“芹藻增輝”牌匾。廳堂兩旁柱上掛有楹聯“漢代溯源世居松地,下邳開郡派延石倉”。

廳堂外梁正中上方懸掛的是光緒乙亥年(1875年)欽命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浙江提督軍務節制水陸各鎮兼管兩浙鹽政楊為舉人闋進璋立的“武魁”牌匾。在這小小的闕氏家祠中,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茶排闕氏家庭仍然儲存著“重明義,重孝悌,重文教,重信議”的客家文化意識。

在石倉七村,還完整儲存著七幢清嘉慶、道光年間建造的豪宅,它們既是住宅,居住著建造房子祖先的後人,也是香火堂,供奉著房子的祖先。敦睦堂,於清嘉慶年間,由闕天貴建造,佔地2068平方米,建築1841平方米。樓屋下,於清嘉慶年間由闕天培建造,面積1824平方米。

樂善堂,於清道光年間,由闕氏第四代闕德璉建造,建築面積1642平方米。德為福基,於清道光年間由闕德琿建造,建築面積1844平方米。德善堂於清道光年間由闕德璁建造,建築面積1865平方米。懷德堂,於清道光年間由闕德建造,面積1024平方米。這一幢幢古宅,不僅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而且裝飾精雕細刻,非常精美。在它們的上廳,都設有精細講究的神龕,並立有祖先牌位,供子孫拜祭。

闕氏家祠、眾多香火堂,至今仍然是闕氏後人祭祖的場所。每逢佳節和紅白事、陰陽祝壽,人們都要到家祠、自己先祖的香火堂進行祭祀,告慰祖先神靈。

大年三十祭祖

石倉各村大年三十祭祖,家家戶戶都非常重視。一大早家裡就開始準備祭品,祭品一般是“三牲”,如豬肉、雞和魚以及年糕、豆腐、果品等,豬肉一般用豬頭,沒有豬頭的用肋條肉代替,豬肉和雞都要煮熟。所以,一大早家裡就得開始大鍋大火煮豬頭。

祭祀從家裡開始,一般由當家的男人和其他男丁進行,他們將擦淨的桌子移到大門口,擺上祭品,點上香燭,斟上米酒,請年神儀式就開始了。燃燭、點香、拜祭、插香、燒紙錢、放鞭炮,結束後收起祭品,男人挑或抬著祭品,依次趕往祠堂、廟字社殿、土地廟、河神、樹神等處,按相同的儀式一一祭拜。

然後,到最祖上的香火堂、自家分支香火堂祭拜。多數人家要祭拜五六處,有的人家要祭拜十來處,一圈下來要足足半天。這一天的石倉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特別是祠堂、廟宇、香火堂,人來人往,門庭若市。

闕姓族人,不管是遠在他鄉經商、打工、學習的,還是在本縣工作的,都會趕回來參加祭祖儀式。祭祀祖宗,既表孝心和謝意,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