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絲綢之路不是第一條中國連線世界的通道?西南絲路才是

南絲路跨越橫斷山脈和西南水系,地勢險要不亞於絲綢之路

·西域奇聞·

話說漢武帝接見從西域歸來的張騫時,曾聽到一段異域奇文。

原來張騫流落中亞時,曾在大夏(今阿富汗)看到市面上有蜀布、邛杖等中國商品,這讓他極為詫異。他透過詢問當地商人,得知這些“中國製造”是透過一條“從東南身毒國(今印度),可數千裡,得蜀賈入市”的道路來到中亞的。

古代絲綢之路不是第一條中國連線世界的通道?西南絲路才是

▲日本學者製作的蜀-身毒道示意圖

漢武帝不知道的是,早在張騫打通往西域之前,西南民眾就已打通了一條“五尺道”。這條路從成都出發,直達帝國西南邊疆。

根據《史記》記載:“秦時常頞通五尺道”。但由於西南邊陲處於“化外之地”,開路也是民間自發的,漢朝皇帝前所未聞也屬正常。

▲西南水系密佈,海拔又高,所以只能走這種“五尺道”

對於尚未開闢西北商路的漢帝國而言,西北通道和西南通道都是值得嘗試的方向。而且聽說西南這條道路可以直達身毒、進而進入大夏,這對於增強漢朝在中亞的影響,以及在戰略上抗衡匈奴有著重要意義。

於是他多次派人到滇國,希望能借此過路,前往中亞。但當地人並不買賬,於是漢武帝只能出兵強行開道,征服了西南各族。

古代絲綢之路不是第一條中國連線世界的通道?西南絲路才是

▲漢武帝時期為了嘗試打通西南通道,

大力進軍西南,雲南從此歸屬華夏

當時,漢武帝派“唐蒙、司馬相如開路西南夷,鑿山通道千餘裡,以廣巴蜀,”(《史記·平準書》)此舉不但西南地區納入中國疆域,更繁榮了這條對外貿易線,後世所稱“南方絲綢之路”就從此發展而已。

不過中國古人並沒有“絲綢之路”的概念,而且西南邊陲天高皇帝遠,朝廷在此地影響有限,因而史料關於這條對外通道的記載並不多,只是零星散佈於《華陽國志》這類的地方史籍裡。

名稱也並不統一,最開始叫“蜀-身毒道”,或者“博南古道”。

古代絲綢之路不是第一條中國連線世界的通道?西南絲路才是

▲圖片出自四川藝術品文化研究會

直到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個稱謂很快被學術界所採納,並得到大眾的認同,並一直延續至今。此後,法國漢學家沙畹在此基礎上延伸,將中國古代海上交流通道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從此在中國學術界才開始深入研究古代對外交通線,並明確了“絲綢之路”的概念。

進入二十世紀,隨著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興起,加上抗戰爆發後,西南做為戰略大後方,獲取國際援助的歷史背景。學術界開始關注從四川成都開始,經雲南至緬甸、印度並進一步通往中亞、西亞和歐洲地中海地區的古老國際通道,並將其命名為“南方絲綢之路”。

而這條道路的研究也成為一時的顯學,夏光南、方國瑜、馮承鈞、岑仲勉、饒宗頤、鄭天挺、嚴耕望等等著名學者都曾投入其中。

·悠久的歷史·

根據眾多學者研究,基本認為南方絲路的開通遠遠早於漢代。

古代絲綢之路不是第一條中國連線世界的通道?西南絲路才是

▲博南古道上的鳳鳴橋,始建於秦代

方國瑜先生從戰國時期楚墓出土的“料珠兩件”中推斷,這些物品可能出自身毒(今印度),從“蜀-身毒道”傳入中國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這條古道可能至晚開通於公元前4世紀。由此可見,其開通的日期遠遠早於其他絲綢之路,是中國最早的國際動脈。

隨著考古的深入,學術界發現,這條道路出現的時間更早。根據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大量象牙、海貝,不少人推斷,這些物品很有可能來自越南甚至印度地區。可見早在中國商代時期,在西南地區的古蜀國,就開始了世界的交流。

著名學者段渝認為,從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黃金權杖、黃金面具等器物判斷,至少三千年多以上歷史。

古代絲綢之路不是第一條中國連線世界的通道?西南絲路才是

而中東兩河流域很早形成了青銅雕像文化傳統。在公元前四千年前,古巴比倫文明還使用權杖象徵神權和王權。美索不達米亞最早出現權杖,基本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

如果這種推論得到確認,那麼中國透過南方絲綢之路,與世界的交往就能往上推1000多年,這也說明了這條道路的源遠流長。

·一條艱險的道路·

早在3000-4000年前,就有人走出川西平原,帶著絲綢等各種商品,前往印度、東南亞、中亞、西亞等地。與茫茫黃沙、草原、戈壁的西北路上絲綢之路,以及碧波萬頃的海上絲綢之路不同,這條道路佈滿了河谷、高山、森林、盆地,更加上各種瘴氣、毒蛇出沒,出入期間真可謂危險重重,其艱難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了其他國際交通線。

▲南絲路從蜀中出發,

一路沿著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的邊緣行走,

地形多變,道路艱險

這條由犛牛馱馬走出來的道路,是聯結中國西南與南亞、東南亞的要道。在中國境內大體來說有靈關道(又稱犛牛道)、五尺道(棧道寬五尺而得名)、永昌道(又稱博南道)三條路徑。

古代絲綢之路不是第一條中國連線世界的通道?西南絲路才是

三條道路最終都匯入身毒道前往印度以及中亞等地。

最早輸出絲綢的道路

四川是全世界最早養蠶,生產絲綢的地區。

漢代楊雄所撰《蜀王本紀》上就記載“蜀之先,名蠶從,教民蠶桑”。而根據《四川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等記載,根據考古挖掘,出土了很多先秦時期的蜀錦,證實了史書記載的準確性。而在古代成都又有“錦官城”的雅稱,足見當地絲綢製作之精良了。這為對外輸出絲綢提供了物質基礎。

正是憑著質地優良的絲綢,蜀地得以成為中國最早向世界輸出絲綢的地區,而出口的道路正是南方絲綢之路。不僅張騫向漢武帝彙報在中亞看到蜀錦,當時的印度人對此也有記載。

孔雀王朝著名學者考底利耶(約公元前4世紀)所著的《政事論》中稱:“產自支那成捆的絲”。

當代中外學者也做了相關研究,如季羨林就認為:“中國地的絲織品先傳到雲貴地區,後經滇緬通道傳入印度。”

英國學者霍爾的《東南亞史》中記載中國人:“循伊洛瓦底江為一道;循薩爾溫江為一道;尚有一道循親敦江經曼尼坡乘馬需三月乃至阿富汗。”

古代絲綢之路不是第一條中國連線世界的通道?西南絲路才是

考古學也支援了研究成果,最為著名的是1936年在阿富汗喀布林以北考古發掘出許多中國絲綢。綜合古代文獻、考古發現、學者研究,都能看出,中國的絲綢早在先秦時代就已流入印度、中亞等地,足見南方絲綢之路的盛況了。

當時蜀錦更是流傳到了更遠的西方,有學者指出,根據西方考古資料,中國絲綢早在公元前11世紀已傳至埃及,在古希臘古典時期,中國絲綢已在歐洲流行。比如雅典一處公元前5世紀的公墓裡,就發現了5種不同的絲織品,其質地與中國絲綢相同。埃及和歐洲等地發現的絲綢,說明中西方之間很早就開始交往,絲綢是各國民眾經貿往來的美好見證。

古代絲綢之路不是第一條中國連線世界的通道?西南絲路才是

▲雄關勝蹟留,絲路連天涯

根據《史記》、《漢書》等等中國古代文獻,對於絲綢之路以及中外交流的記載,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這隻能說明中國開通陸上西域絲綢之路,其時間晚於南方絲綢之路,因此西南的國際交通道,是中國最早的“絲綢之路”。

繁榮的經濟交往

南方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最早輸出絲綢的道路,更是一條中國各地區互通有無,以及與印度、東南亞等地經濟往來的大動脈。

《華陽國志》就記載過來自印度的光珠、琥珀、水精、琉璃、蚌珠等等貴重物品。唐代僧人義淨也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就提到,來自康藏地區及周邊國家的馬匹、皮毛、貝母、鹿茸、蟲草、藏金、藏紅花、麝香等也隨著這條路,流散到雲南、四川等地。此外還包含了來自川、滇的布、糖、粉絲等生活日用品。而在對外交流上,中國主要輸出銀、銅、馬匹等特產。而國外的琥珀、象牙、珍珠、玉器、燕窩等等商品也相繼進入中國。

到了唐代後,飲茶之風在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盛行。茶葉作為這條路上最重要的商品,受到各民族(尤其是藏族)的歡迎。於是來自各地的馬幫,帶著茶葉等商品在高山深谷中穿梭往來。由於茶、馬是最重要的輸出和購進的物資,這條“茶馬古道”也算是譜寫了南方絲綢之路新的傳奇。

古代絲綢之路不是第一條中國連線世界的通道?西南絲路才是

南方絲綢之路上的經貿往來,給當地帶來了滾滾財富。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說蜀地“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而唐代時則有“一揚二益”的說法,當時成都是僅次於揚州的繁榮城市。而這一切的形成,跟南方絲綢之路的經貿往來有著很大關係。

與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一樣,位於中國西南方的南方絲綢之路都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對外交流通道,透過與緬甸、印度、中亞等地區的經貿交往,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豐富了兩地民眾的物質生活。三條絲綢之路共同譜寫了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美麗樂章,體現了中國人海納百川、勇於進取、自強不息的雄渾氣魄。

參考資料:

[1] 司馬遷(西漢),《史記》

[2] 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屈小玲,《南方絲綢之路沿線古國文明與文明傳播》,人民出版社

[4] 季羨林,《中印文化關係史論文集》,北京三聯書店

[5] 段渝,《南方絲綢之路與中西文化交流》,《中國社會科學報》

[6] 羅群;朱強,《20世紀以來“南方絲綢之路”研究述評》,《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7] 全毅,《從南方絲綢之路到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