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陌上拾得舊光陰,經過一日的泰陵行走,兩個小傢伙已是非常熟悉,相攜而行,並肩共賞,冬日辰光裡的走陵很快樂,今日橋陵,我們把這未知的驚喜交付給唐陵資深走陵人傑森,他計劃的第一站並非莊嚴廣闊的朱雀門神道,而是有我想念了很久的回頭獅的青龍門。冬日裡磅礴的豐山,雪後的冬景,時有寥落,時有疏離,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枯瘦的寒枝,足下的殘雪,越荒寂,越美麗,走進這個素淨的背景,我們似走進一幅千年的古畫,有一種讓人難以捕捉的意,陪襯著光陰的靜雅,在紙上清瘦著。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寒鴉繞枝,其聲幽怨如訴,在風中婉轉,光陰的幽深裡,有料峭,有驚心,不急不慢的行走在這裡,似乎總有塵封已久的情懷,歷經過多少塵埃,忘了掩埋。這是一個鋪墊,抑或前情?隨著一箇舊念,落入無聲的時光,於我,走陵,三分了解,餘下七分,全是激情。憑持著那份熱愛與投入,和肯花費的光陰與心思,一程風雨一程雲煙,幽懷相契,孤意落眉,腳步裡印下大美。極荒的天地間,光陰頓歇,落在身側,走在凋零的陌上,猶如行在唐詩蒼涼的詩行。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遁著扶疏的記憶,傑森帶著我們走過荒棄村莊的蜿蜒,走過寂寂樹林的頹園,走過清疏雪地的繾綣,我好幾次泥濘裡險些滑到,還被小傢伙戲謔為“泥上飛”,孩子們則故意選了積雪較厚的路,步步踩在雪地上咯吱作響。走了好久好久,還是層層疊疊的寒枝,樹葉凋盡,枯成了一把蕭索,兜兜轉轉中仍未見回頭獅,我們迷失在這荒村古意中,傑森問楊幫主要來定位,向花大人電話求助,原來橋東的獅子還在很遠,無奈我們只有暫時放棄青龍門,一路向西,上山。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沒有波折就沒有故事,浩蕩豐山,熠熠的留在歷史時空裡,山坡上植有層層松樹,山石也層疊在山巒起伏中,這是橋陵的脈絡,也是歷史的脈絡。孩子們拾來樹枝作杖,不輟腳下步履,他們熱烈的走在我的前面,小小的背影納入豐山蒼涼的底色,一路拾撿盛唐散落的碎片,翻越幾重山,邂逅幾時景,豐山之巔,回憶之巔,我們在這裡略略停頓,在時空外瞻望,乾坤寬展,坐擁古今,落落安然。這裡集日月靈氣,受煙霞供養,我們來此,各有各的人生,各有各的憂歡,沁入遠離塵囂的靜謐,流落於清朗間,於我,是浮塵抽身,躍進蒼藍覽萬壑的曠達與自在。喜歡在唐陵這樣冷清的與大唐的相處方式,忘記朝代榮枯,似乎這樣才能讀懂它等待了千年的幽懷,磅礴浩蕩的大唐有它作證,就是不朽。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似在一幅古畫裡,又如在一頁史書中,走過他長眠的陵山,日色朗朗,睿宗李旦,武則天第四子。我相信,當東宮的喪鐘為李弘敲響,當李賢薨逝於遙遠的巴州,他只想在這唐宮中求得生存。中宗李顯被廢時,他筆下的漢隸是怎樣寫成了狂草,接下來一襲明黃色的龍袍披在他的身上,而身後母親陰鷙的目光像是穿透他身體的利劍,這身龍袍有多徹骨的寒冷只有彼時的他自己感受得到。命運的軌跡永遠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盛世中的平庸皇帝,朝堂上的提線傀儡,母親臨朝聽政,鋒芒咄咄。他維繫著表面上的李唐天下,而大明宮的璀璨卻從來沒有真正屬於過他,他心裡明白,母親必然是要稱帝的,她只是在等待一個時機。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當歷史的車道不可逆轉的仄入武周,他對邃轉的時序和和枯萎的人生毫無辦法,褪去了冠服,拱手了天下,目睹了王朝轉折中的全部風貌。愛恨交織、權利紛爭的盛唐,他如履薄冰,兩次為帝,三讓皇位,到底是卑躬屈膝還是韜光養晦?繼而他又成了點綴開元盛世的太上皇,褒揚抑或貶低中,他是否擔得起一個“睿”字?盛世中的悲情男子,不管他的人生是濃墨重彩,還是輕描淡寫,他豐腴了一個時代,飽滿了幾卷墨色,他的陵墓日漸冷落,記憶在光陰的路徑上紛揚,珍惜這山中歲月,一時一辰都不曾疏漏,幾個淡蔭曉日的片刻亦是永恆,這是急景流年剎踏時留下的壯闊。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走陵那樣美。藍天日暖,把滄桑舊物,帶出荒蕪,把亙古之悲,晾曬於陽,如飲醉千觴不說離散,如人在夢中不願醒轉。下山的路冰雪猶覆,轉角遇到北門獅,傑森也是第一次見到他們,那驚鴻一瞥,擁躉著心間激起的漣漪,我們驚呼,這對獅子好高大,威猛的身姿無不彰顯著盛唐的氣概與風骨。它們端坐在紅塵深處,與塵世醺融在一起,與村民生活在一起,與這裡的春耕秋收的荷鋤歲月融為一體,它帶著盛唐如日中天的傲氣,又沾染了多少人間的煙火氣。它們沐風長嘯,吐納雲煙,一千年過去了,歲月深重的滄桑,風霜毫不留情的雕刻,都不能斂去它的落落端麗,它們是歷史留下的最真實的存在。獅子控的傑森釅了心神般圍繞著它們,不曾放過一個細節,眷念著舊朝的一風一物,再細緻的端詳卻依然還是看不夠。孩子們登上了對面的闕臺,拾撿著他們認為的唐時磚瓦。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每一對跋涉的腳印都凝聚了豐盈的回憶,餘雪猶存的橋北,衰草落枝的陌上,有三對殘缺的仗馬。我是第一次見到後腿彎曲的舞馬,翩然的身姿,高貴的遺孑,掩藏在歷史深處的風,依舊流轉在每一個季節,吹拂著古往今來過客的衣衫。腳下是歷經了無數朝代的土,由於太泥濘,我未曾走近,坐在石馬的足下,片刻休憩。由於長時間雪地裡行走,鞋子裡外全部溼透,即使暖陽拂照也無益。此刻已是午後,村裡沒有餐館,我們走進一家小賣店歇腳順便買食物,屋內光線黯淡,正中央有燒的正旺的爐火,爐子上開水咕嚕作響,殘雪未曾化儘裡氤氳著暖意融融,令我想到“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雖然沒有酒,但此刻一碗泡麵對於飢腸轆轆的我們來說簡直是美味,我們仨圍坐在爐前烤火吃麵,傑森則和小店的老闆用我聽不太懂的陝西話交談著。這樣的時光樸素清好,我想多年後我還是能憶起那個冬日的午後,橋陵北門巷弄轉角的小店,那片刻的光陰,蟄伏在走陵的記憶中,悄然成珠。那燒得發紅的炭火,嫋嫋升騰的青煙,曾經給過我那樣平實的溫暖。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端坐天地,塵囂無尤,空氣彷彿息止。橋陵西門的獅子,眉宇間掃過青山遠黛,脊背上承載世紀荒涼,它們用硬朗抵禦風塵,用靜雅收拾滄桑,於是有了歲月的沁色。它們靜置在每一個晨昏,有著言之不盡的寂寞,是一種閱盡繁華後的隔世之味,又有一種暮色暈染的傾心溫暖,和著淡淡的蒼古,等待一場佇足凝望的擦肩。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時光將葳蕤繁華推倒後交給一片顛沛,極目處,荒蕪的闕臺,衰敗的陌上,是湍湍而逝的歲月裡,願與之遙應的眷戀與哀愁,穿透時空的古冢。日光散盡,在獅子的身上鍍了一層金黃,我清晰的看到,盛唐的繁華落盡後,蒼苔滿身。它的足下依舊有雪輕覆,我喜歡這裡安靜的沒有人來人往的訊息,一點一滴,一時一辰,一眠一千年。冬日的肅殺與薄涼,冬色的深沉與厚重,我在橋陵西,其景幽逸,以韻取勝,我可以收藏起記憶的琳琅,把橋西的冬眠在這裡。此時,有隱隱的詩句傳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一個相逢,足以傾城。再後來,我們落足橋陵東,也落入了我的章節,所有筆墨宛然在青龍門那一襟晚照。這一天,橋陵的玄武門、白虎門、青龍門,我們一一涉過,將朱雀門留待蒲城第三日。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愛”,一千多年前,不知白樂天在怎樣的一個冬日暖陽中寫下這樣的詩句,如詩名《自在》,白話般的自在。杲杲,我喜愛的字眼,最早讀到它是在《詩經衛風伯兮》中,“其雨其雨,杲杲日出”,先秦的愛情總是繾綣著風雨日光這樣明晦交織的記憶。由於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冬天日照極少,因此我對陽光的渴望和著迷大抵是超過西安人的。今日在橋陵,杲杲冬日,逐光而行,盛唐,不管如何描摹都是濃墨重彩,不管怎樣吟詠都是恢弘隆盛,陽光的緇塵裡漂浮著前世的光陰,寂寂的詩意。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朱雀門神道,有多少以盛世而始的威儀還留存著,又有多少以悲情收梢的歷史陳列著。日光傾城,一千兩百年的石像生陣列,在這湛藍的底色下生輝,橋陵建於開元盛世,它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藝術是唐代繁盛時期的代表,與乾陵並稱為唐代陵墓石刻之最,刻畫細緻,眉目生動。孩子們跳躍在這林立的石刻間,看朱雀門偉岸的石獅一坐千年,忠心守衛著帝王的威嚴,看一對扭頭的石馬千年不移的望斷故園,遠處陵山萬疊,看鴕鳥站立在石雕的荒莽山野,三千里綿延,而這對獬豸是怎麼也看不夠的舊顏,我在這神道盡頭痴望,光線間卻挾裹著他幽暗波折的一生,在那個璀璨燁燁的盛唐。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杲杲冬日,熠熠橋陵,我在此,與李旦,一土之隔,與大唐,一碑之隔。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

如喜走陵讀史歡迎關注分享

後期陸續推送名家帝陵紀行

王子云帝陵紀行

何正璜帝陵紀行

劉敦楨帝陵紀行

足立喜六帝陵紀行

朱希祖帝陵紀行

朱偰帝陵紀行

騰固帝陵紀行

林樹中帝陵紀行

廢棄的窯洞.皴裂的土坯

我們是一支以實地踏查、記錄、研究和保護華夏曆代帝王陵墓遺址勝蹟的團隊,並從各個方面深入帝王陵墓遺址實地開相關問題的文化、歷史、藝術研究。傳播弘揚華夏精神,提倡學術實地尋蹤。

圖片來源於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