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伽馬島算是克里特島的離島,兩島相距26海里(48公里),像大星球拖了個小星球。伽馬島最南端的特里皮蒂海岬,緯度是北緯34°48′02″,公認為“歐洲南極”。但這事不能較真,我查過,伽馬島確實比直布羅陀和馬耳他都要偏南,更不用說西西里島南邊的兩個離島蘭佩杜薩和潘泰萊里亞,可是塞普勒斯島呢?塞普勒斯最南端的亞克羅提利,緯度是34°35′26″,比特里皮蒂海岬還更南,為何評不上“歐洲南極”?也許因為塞普勒斯島面積太大,同伽馬島不是一個量級;也許因為亞克羅提利是英國皇家空軍基地,遊客禁入;或者因為,塞普勒斯說不好究竟算歐洲的還是亞洲的,北塞親土耳其,南塞親希臘。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歐洲最南的教堂。

所謂“中心”、“邊緣”、“盡頭”,我看都沒那麼絕對,說到底只是主觀的“state of mind”,就看怎麼定義。海島尤其容易成為某種隱喻,成為想象中的“世界盡頭”。聽說伽馬島1970年代以前是希臘軍政府流放政治犯的地方,又是地理上的“歐洲南極”,於是馬上讓人覺出了“世界盡頭”的味道。我幻想有一天能去那裡“自我流放”,具體地說,也就是到此一遊式地去歐洲最南端的水域遊個泳,眺望一下非洲。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但出發前,光是為了掐準船期就讓我操碎了心。克里特島的行程本來已足夠複雜,一會兒必須以陸路交通方式為主,下一階段又變成水路交通為主,安排時間線路弄得我頭昏腦脹——三家輪船公司經營七個碼頭(克里特島六個、伽馬島一個),問題在於大島和小島之間有兩條航線,其中一條線每週五六日執行,另一條線僅星期一、三執行,兩條線涵蓋的碼頭有交疊,跟大島六個碼頭中的五個連通,但方向不同的話經停次序也不同,再加上大島五個碼頭之間原本還有一套獨立執行的固定航線,進一步糾纏不清。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設計出一條最優路線,兼顧大島南岸的6個碼頭,並能往返一次小島,也許得具備某種高深理論(如拓撲學)才能勝任,或讓人工智慧代替我來計算還差不多。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偶然發現島上有個半圓形劇場,無人,古代遺址一樣。

克里特島南岸好幾個地方都能望見伽馬島。甜水灘是一處,紅沙灘是另一處,我在那些地方游泳時經常從水裡抬起頭來望向非洲,海平面上有個淡淡的凸起,無疑是伽馬島。好幾次,那個凸起物上空雲團籠罩,克里特這邊只隔了二十幾海里,卻是晴朗無雲。這段短短几十公里的海路據說很不好走,船期經常突變。新約聖經裡寫到過這座島,名叫Clauda,中文譯為“高大島”。《使徒行傳》說,聖保羅從安條克那兒(現屬於土耳其)搭船去義大利,因為風不順,只好貼著塞普勒斯島背風的南岸往西行駛,先去克里特島再說,誰知在克里特島南岸,一陣狂風把船一下子吹到了利比亞海里的“高大島”岸邊,保羅他們把船上貨物統統扔進海里都沒能固定住船,最後被風颳到了馬耳他。有關這個“高大島”,比聖經更早的記載還有荷馬史詩。奧德修斯被海中仙女卡呂普索囚禁在這座島上做情郎,好幾年後才由雅典娜營救出去。這故事聽起來像女妖精糾纏唐僧,不過唐僧始終不肯和妖精發生肉體關係,而奧德修斯儘管內心無比愛他的妻子佩內洛普,卻拗不過荒島女主人向她屈服了,據說和她生了兩個孩子。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徒步去南極路上會遇見好幾處這樣的廢墟。

如今伽馬島的常住人口不超過二位數,聽上去仍像荒島一樣。我不禁疑惑,這些島民可是奧德修斯的後代?或是二十世紀政治犯的後代?不管怎麼說,盛夏季節天氣水文狀況是穩定的,我顧不得多想“萬一船期有變,回不了克里特怎麼辦”的問題,就坐上了開往伽馬島的“撒瑪利亞一號”渡輪。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從克里特島南岸到伽馬島,“撒瑪利亞一號”開了近三小時,遠比一般渡船要慢。這是一艘體型不大的汽車渡輪,屬於Anendyk船運公司,專跑克里特島南岸與伽馬島之間的航線。乘客不多,都有點嬉皮氣質,一上船就在甲板上橫七豎八一一躺平,看來都是些有經驗的“跳島”人,知道來伽馬島便意味著放鬆,第一時間就已進入狀態。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徒步去南極路上的廢墟,有流放者島嶼的感覺。

上島前,我聯絡了一家坐落在伽馬島東北角Sarakiniko海灘(我叫它“∑海灘”)邊的“glamping”住處。主人名叫阿喀琉斯,他在預訂確認郵件裡關照我入住時要自備飲用水及“夜間使用的打火機”。我有些困惑,是否把“light”(手電)錯寫成了“lighter”(打火機),但來不及細問了。最終,我沒買打火機,買了盒火柴帶到伽馬島。另按阿喀琉斯囑咐扛了三大瓶淡水上島,其中一瓶是取自克里特島甜水灘地下泉眼的“天然”礦泉水,又買了兩瓶純淨水。我計劃在伽馬島只呆兩天,4。5升淡水應該夠喝。阿喀琉斯在信裡說,露營地與一家餐吧有協約關係,白天可以使用餐吧的廁所和淡水淋浴裝置,此外西格瑪海灘還有8家餐廳、2家酒吧、3家迷你超市。這條商業資訊徹底摧毀了我之前對伽馬島的“荒島”想象——光是西格瑪海灘,就擁有9個餐廳2個酒吧3個超市!堪稱繁華啊,這些餐廳酒吧超市想必都有水賣,頂多價格比克里特島貴一些。從理論上說,我可以不用帶那三瓶水的。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帳篷名叫“珀爾塞福涅”。

當我一步一滑、氣喘吁吁地爬上西格瑪海灘邊幾層樓高的沙丘,在松柏林中找到我住的帆布帳篷時,想到的是“性學博士”張競生形容過的“美的住居”——“美的住居是這樣的露天住宿,萬不是那些城市中的高樓大廈,我恨不能終身做這樣的流浪。這個帆寮乃是放在林中間,周圍並無他寮參入。這又是在一斜坡上,這樣帆寮遮不住日光月影,隔不開鳥聲蟲音,隔不開我們與大自然一氣的呼吸。遠遠地海潮在呼嘯,近近地群狗在吠號,我們不是睡在帆寮,而是睡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的“帆寮”恰也坐落在一面斜坡高處,望得見海,又同營地的其他帳篷隔了距離,各有隱私空間。每個帳篷都起了希臘女神的名字,我的帳篷叫做珀爾塞福涅,原是宙斯與得墨忒耳所生的女兒,離我最近的鄰居是個在西班牙讀書的烏拉圭小美女露西,她的帳篷名叫阿耳忒彌斯,和珀爾塞福涅是同父異母的姐妹關係。

畢竟號稱glamping,而非一般的camping,帳篷裡給住客配備了野炊爐、咖啡和茶,還有兩隻太陽能燈、兩盞燒蠟燭的風燈(我明白了,阿喀琉斯寫的“打火機”沒寫錯,幸好我買了火柴,沒白買),以及去沙丘無人處露天出恭時自行填埋穢物的小鏟子(又讓我想到張競生在文章裡引用吳稚暉的那句話:“野外拉屎,是極痛快的事!”)。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南極”枯樹。

這些物件,連同帳內各式環保臥具、織物,從材質到設計都襯得起“glamping”的定位,雖然比不上野奢帳篷酒店,沒有四柱大床和浴室,但比起張競生一百年前在法國勒旺島(le du Levant,也就是張競生筆下的“日出島”)住的那座除了帆布床外別無一物的“帆寮”,還是要舒適得多。崇尚“自然派”(Naturist)思想的張競生,在許多事情上都是我們中國人的先驅者。只可惜,他太超前了,難以見容於俗世。我想,我也是像他一樣的“積極的自然主義信奉者”——他聲稱,“穿衣服的美麗處,當其如無穿衣服一樣;住居的美麗快樂處,就是如無住屋一樣。這樣帆寮在露天、在高山、在海邊,便是如無住屋一樣,如住在大自然的環境一樣。”這話我不能同意更多。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在“珀爾塞福涅”安頓停當後,我脫掉衣服,走下沙丘,去海里遊一圈。對我而言,在希臘,不是裸泳的游泳不能叫游泳。假如張競生此時也在伽馬島,他熱衷做的事情也必是這樣。讀他的文章,深感“日出島”於他是一生中的“人性小廟”,正如這些年我在希臘到過的島嶼和海灘,也構成了我的“希臘小廟”。伽馬島無疑是天體主義者的伊甸園,沒有一處海灘不是裸體的,甚至有人一絲不掛地徒步——如果不怕曬壞的話。所有人在自然界都可以盡情裸露身體,而一旦走近人際交往的公共空間,比如到營地旁的餐吧吃喝,就會披掛整齊,這是“自然派”不成文的禮儀。這座流放者的島嶼,多少還有一點“流放”的意思,比如說,島上手機訊號只有2G,基本上沒有電,去餐廳吃飯可以順便給手機充電,這裡白天會用小型發電機,到了晚上就只能使用蠟燭風燈、太陽能燈。白天裡我把太陽能燈放到太陽下充滿電,到了晚上卻不想用它,寧願黑燈瞎火,便於觀看星空。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坐上去,把腿盪出歐洲。

“美的住居”裡,被松濤海浪、鳥聲蟲音包圍著睡去又醒來。次日北風(希臘人叫這種夏季季風為Meltemi風)強勁,朝北(克里特島方向)的西格瑪海灘無法游泳,但東海岸和南部沒有風浪,正好可去“歐洲南極”徒步、游泳。隨身帶了一瓶半升礦泉水再加一瓶1。5升的水,從東海岸起步,翻山越嶺,向特里皮蒂海岬走去。一路不難走,路標清晰,只是赤日炎炎,揮汗如雨,可喜的是隻需徒步3950米就能到達“南極”,走近看,海岬竟是一座天然拱橋,橋下水色極美,少不得先跳下海去涼快片刻,再去爬那座歐洲最南的海岬。我沒想到“南極”是個如此幽默的所在:海岬盡頭,懸崖之上,象徵性地放了張巨大的椅子,意思是坐上去把腿盪出去就算盪出歐洲了。近前一看,椅子離懸崖邊其實還有點距離,再說雖然利比亞海岸離這裡比雅典更近,也還有二百公里不止。但無論如何,來都來了,我就坐了上去,使勁將腿往非洲方向晃了幾下。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Sunday Read|徒步去南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