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

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5月16日,

市北區教體局

在臺東六路小學

舉行“思源”德育課程建設推進會。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思源”德育課程

將整合和利用本土文化、區域資源,不斷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源頭活水”,守護好市北學子的“拔節孕穗期”,為孩子們的終身發展奠定濃厚的成長底色。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根植本土,打造市北德育品牌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思源”德育課程體系建設,是紮根市北推進德育品牌發展的有益實踐。市北區教體局局長王本猛說,

“思源”有不忘本、懂感恩之深意,也有“思考事物本源”的含義。

市北區是青島紅色運動的發源地,誕生了青島最早的黨組織、第一個地下聯絡站,王盡美、鄧恩銘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在這裡留下革命的足跡。市北區也是“百年青島”歷史文化的傳承地。這是市北學子的成長之“源”,市北德育的發展之“源”。建設“思源”德育課程體系,形成品牌化一體化的德育工作格局,

重在根植市北、體驗市北、傳承市北、奉獻市北,促進全區中小學生“飲水思源”,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正確方向前進。

“思源”德育課程如何開展?

市北區各學校將在前期德育工作的基礎上,

建立德育工作資源庫,

打造全區域、跨學段、多維度的“思源”德育系列課程,

保證“思源”德育課程每學期8課時,

出臺學生配套讀本及教師德育工作指導手冊,

建立全員育人的德育教師隊伍,

建成可供學校自主選擇的德育教育課程模組,

舉全區之力打造帶有市北區特色的德育教育品牌。

“思源”德育課程體系建設,也是確保教育各項重點任務創新開展的特色載體。它與山東省基礎教育十大行動計劃,青島市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專案行動計劃有諸多契合點。

記者瞭解到,

市北區“思源”德育課程包含四大主線,即紅色精神代代傳、傳統文化潤童心、博物館裡知天下、節日文化新傳承。

在分享環節,臺東六路小學、平安二路小學、格蘭德學校以及“思源”德育課程研發組分別從“思源”課程四大主線課程實施情況進行了分享。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全面育人,讓孩子知感恩懂擔當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方寸之間,開闢新天地。臺東六路小學面積不足兩間教室的校史館,也是一個

小而精的紅色教育基地,這裡濃縮著曾在此工作的中共一大代表、山東中共黨組織創始人之一鄧恩銘同志的英雄事蹟。

學校創立了“恩銘精神伴成長”德育品牌、組建“恩銘精神宣講團”、評選“鄧恩銘中隊”……讓紅色星火撒遍校園每個角落。臺東六路小學也充分挖掘校外教育資源,青島黨史紀念館、青島海軍博物館等成為學校紅色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臺東六路小學還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作為青島市市北區第三教育聯盟紅色教育基地,敞開校門與第三學區的學校共享紅色教育資源。

在京劇、國學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親子微課堂讓家長們言傳身教將中華民族特有之誠信守約、勤勞簡樸、尊老愛幼這些傳統美德融入日常情態之中,到青島民俗館志願演講……

在平安二路小學,他們把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作為德育課程的突破口。

透過學校、家庭、社會三個維度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學生多方面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實現學校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市北啟動“思源”德育課程建設 ,四大主線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崇德小學、四方小學、福州路小學、超銀小學的學生們則透過對海岸路的變遷與市北紅色歷史、海雲庵的由來與傳統民俗文化、新時代雷鋒精神及身邊的工匠精神等進行研究性學習,重走革命之路,挖掘地方歷史,領悟榜樣初心,爭做時代新人。

德育教育不僅在孩子們幼小的心田中撒下愛國、愛黨的種子,讓他們樹立遠大理想,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發生了看得見的變化:

發揮校園小主人翁的意識,主動要求設定失物招領處;每逢重大節日為老師和家長精心佈置會場,準備驚喜;走出校園 ,到交警中隊、消防部門、周邊社群進行志願服務和公益勞動;海邊撿拾垃圾,保護藍色海洋……越來越多的孩子挑起了自己的責任與擔當。

(記者、 編輯:郭菁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