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他拍《大宅門》“封神”,如今想和年輕人聊聊京劇

20年前他拍《大宅門》“封神”,如今想和年輕人聊聊京劇

·2021年7月22日,郭寶昌在北京接受本刊採訪。(本刊記者侯欣穎/攝)

看了那麼多年京劇,拍了、排了那麼多戲,他早已悟出了一個道理:人生遊戲,遊戲人生。

|

作者:陳娟

年過八旬,郭寶昌一直閒不下來,拍戲、排京劇、看書、寫書、看球賽,一樣不落下。前些日子,他和年幼的孫子拍了一組照片,兩人“演”了一出京劇《雙背凳》。他扮上丑角,臉中間勾了一幅“豆腐塊兒”,身背一條漆黑的長板凳;孫子則一身T恤、短褲、運動鞋打扮,頭頂一條小木凳。後來,這照片成了他的新書《了不起的遊戲》的封面,兩人一老一少,一傳統一現代,韻味十足。

20年前他拍《大宅門》“封神”,如今想和年輕人聊聊京劇

《雙背凳》又名“雙怕婆”,是京劇名段,講兩個男人怕老婆、揹著凳子上街的故事。郭寶昌很喜歡這齣戲,曾將之放進自己導演的電視劇《大宅門》裡。白家二奶奶過七十大壽,席間冷了場。白家三爺遂提議和曾孫子上臺,唱一出《雙怕婆》。爺孫倆扮上相,一人背板凳,一人頂板凳,上了臺,一人一句,臺下一眾親友笑得腰都直不起來,老太太也合不攏嘴。

《大宅門》首播是在2001年,距今整整過去了20年。當年播出時萬人空巷,收視率高達17。74——這個數字到底有多高?後來有人以另一部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作比,《大宅門》是它的5倍。“我拍完就知道它會火。那是我耗費40年心血寫出來的本子,裡面的人物形形色色,但‘三分虛,七分實’,都是從我生命中走過的。故事再生動也生動不過生活,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郭寶昌對《環球人物》記者說。他面部有些鬆垮,一對八字眉彷彿會說話,說起話來京味兒十足,名副其實的“寶爺”。

“寶爺”是舊時大宅門裡的人對他的稱呼。後來行走影視江湖,人們也尊稱他“寶爺”,敬他的赤誠、認真和豪氣雲天。年歲越大,郭寶昌越是懷念過往,他以一些小人物為主角,寫下了散文集《都是大角色》,“我一輩子在小人物的河流裡蹚來蹚去。他們不被歷史關注和記載,但在我的生活裡走過,時刻提醒我生活是怎樣的”。

20年前他拍《大宅門》“封神”,如今想和年輕人聊聊京劇

小人物,大角色

郭寶昌寫的第一個小人物是奶奶。奶奶並不是親奶奶,卻是他少時最為親近之人。

他自幼喪父,兩歲時被生母賣到吳家,後又經轉賣,來到郭家。郭家有一女,名郭榕,嫁給了同仁堂的樂四老爺。郭寶昌被郭榕收為養子。囿於宅門規矩,他一直跟著郭榕的母親、也就是奶奶生活。

奶奶一個人在外單過,住在離樂家不遠的衚衕裡。大字不識的她肩負重任——為女兒培養一個繼承人。“她要教育孫子成人,頂門立戶,成為做大事、掙大錢的人。”郭寶昌回憶說。

奶奶的教育很獨特。小學6年間,每天早晨和中午上學,郭寶昌剛走出大門,奶奶都要聲嘶力竭地大吼一聲:“好好唸書!”他則必回一句:“知道啦!”他少時調皮搗蛋,奶奶非常嚴厲,信奉“不打不成才”,而且是有規律地打:常年保持7天一次;春節不打人,可敞開了胡鬧,但正月十六是必打日。每次打完,郭寶昌先認錯,之後奶奶抱著他號啕大哭一番。

20年前他拍《大宅門》“封神”,如今想和年輕人聊聊京劇

·上世紀40年代,郭寶昌的母親(左二)和奶奶(左三)。

1945年,郭寶昌5歲,家裡為他請了一位老翰林教古文,一位洋學生教英文,還讓看家護院的王師父教武術。在《都是大角色》中,他專門寫了王師父。王師父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清末民初時是名震四海的鏢師,武藝超群。在大宅門裡,小姐公子們都看不起郭寶昌,但王師父對他很好,一有空閒就帶他去逛街,買大刀、花臉,逛天橋、剃頭、洗澡。有一次,在鮮魚口一個澡堂子裡,眾人起鬨“王師父,露一手!”只見王師父走上前,躬下身伸出右手,把住一條長凳的一頭,卡在拇指和四指之間,伸直臂膀,把長凳平直地端了起來。眾人齊喝彩,叫好聲一片。

宅門裡故事多,各色人等聚齊了。樂家有個二小姐,自幼喪母,家人都寵著她,寵成了“女張飛”。她潑辣蠻橫,不管跟誰,只要打起架來,拳打腳踢混不吝。一旦輸了,就滿地撒潑。就這樣一位小姐,卻有兩大愛好:一愛京劇,會唱不少戲,唱譚派老生韻味十足;二愛彈古琴,彈起琴來溫文爾雅,像換了個人。

還有畫得一手好畫的油鹽店小夥計;長得奇醜卻娶了美貌女子的錢二爺;給樂家子弟教琴、得錢就換酒喝的管平湖……“實在是生活過於奇妙,把一些亂七八糟、奇奇怪怪的人都推到我面前。這些小人物,就像襯著紅花的綠葉一樣,其實綠葉反映出的東西可能更真實。”郭寶昌說,現在回頭去看他們的故事,也就瞭解了那個時代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40年,磨出一部代表作

12歲那年,奶奶去世,郭寶昌真正進了大宅門。新生活讓他大開眼界:想吃什麼跟廚房說,要什麼有什麼;每個月40塊零花錢——當時工人的工資一個月才36塊。“但說到底,我在家裡還是沒地位。因為人家覺得你一個‘外人’,忽然進來分蛋糕。”

1953年,大家族支撐不住,各房頭各立門戶。郭寶昌跟著母親、樂四老爺遷到東華門。分家時,他看上一把琵琶,不料被另一房的小姐搶了先:“且輪不著你挑呢!”按輩分來算,這個小姐得管他叫叔。

“這件事對我刺激很大。我更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地位,立誓發奮讀書。”郭寶昌說。當時,家裡藏書很多,有兩萬多冊,他常常泡在書裡。因為有零花錢,他還經常逃課去看電影,每週至少看5場。

16歲那年,郭寶昌開始寫小說,以在樂家的所見所聞為素材。這是他第一次寫“大宅門”,受曹禺、巴金等人的影響,故事充滿了批判性,“七爺就是無恥的剝削者,大宅門就是罪惡和墮落的淵藪……”有一天,母親發現了手稿,痛罵了他。第二天,手稿便不見了,他就此擱筆。

3年後,郭寶昌被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錄取。在大學裡,他遇到了導師田風,田風是著名戲劇家、導演。他經常找田風聊天,講大宅門的故事,“老師聽後說太精彩了,鼓勵我將故事寫成電影劇本”。於是,他再次動筆,寫《大宅門》。不料,這次創作給他帶來了禍端。1964年,他被劃為“反動學生”,因為“為反動資本家樹碑立傳”。

郭寶昌被髮配到農場改造。最絕望時,他曾自殺,但沒死成。後來,他先被下放到幹校,又被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監管使用”,1979年才被平反。其間,他一直對“大宅門”念念不忘。“為什麼?宅門裡的人,各個鮮活、生動,讓人忘不掉;宅門裡的生活,精彩絕倫,很多人沒經歷過。我總想著記錄那個時代、那些人。”他又兩次寫《大宅門》,但都沒留存下來。

20年前他拍《大宅門》“封神”,如今想和年輕人聊聊京劇

·《大宅門》劇照,郭寶昌(右)在劇裡客串白家的世交沈樹仁。

郭寶昌對寫《大宅門》漸漸心灰意冷,把心力全放到影視創作上。1980年,他拍攝處女作《神女峰的迷霧》,上映後既叫好又叫座,由此踏入影視界。之後,他各種嘗試,從科幻片到生活劇、歷史劇,馬不停蹄地拍,到1995年達到創作高峰——15年間,他拍了8部電影、15部電視劇,寫了8個電視電影劇本。

最後一次動筆寫《大宅門》,也是在1995年。當時,郭寶昌已到深圳電影製片廠工作,在影視圈也小有名氣。回想大宅門生活,他開始反思:民族資本家的奮鬥和掙扎有多少人知道呢?幾番思索後,他開始重新認識大宅門和大宅門裡的人。

“這樣一個民族資產家家庭,緊緊地跟著時代和政局的變化,家庭的人物關係也在不停變化。如果我有能力寫下來,做成影視作品,更能反映出歷史對於人性的影響。”郭寶昌說。那段時間,他閉門寫劇本,一寫就是4個半月,最後幾天幾乎是一天一集,“一肚子的東西傾瀉而出”。寫到精彩之處,他常常把筆一扔,滿屋子亂跑,或滿炕打滾。

6年後,電視劇《大宅門》播出。故事跌宕起伏,人物有血有肉:精明強幹的二奶奶,集英雄氣和匪氣於一身的七爺白景琦,率真霸道的楊九紅,與京劇名角相片結婚的白玉婷……無論主角配角,都像浮雕一般面目清晰。更引人入勝的是劇中的生活細節。有一場戲,白景琦跟著塗二爺去買人參,在一家店鋪,掌櫃的報了價錢,塗二爺便與其“袖口裡講價錢”——兩人的手在袖口裡相接,透過捏手指頭討價還價。

“這真是我親眼所見,早先在大街上、在鋪面裡,都是透過袖口來講價錢,不讓外人知道,假如議價不成,不能讓人知道議價的過程。”郭寶昌說,他拍的就是人生經歷,是生活本身。

20年前他拍《大宅門》“封神”,如今想和年輕人聊聊京劇

·《大宅門》劇照,這部劇2001年播出。

《大宅門》被封為“神劇”。劇播完,人們送郭寶昌一個“爺”字。在老北京人眼裡,若是能不顧一切,堅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那必是“爺”了。

人生遊戲,遊戲人生

在《大宅門》裡,七爺白景琦常把京劇《挑滑車》選段掛在嘴邊:“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賊巢穴,待俺趕上前去,殺他個乾乾淨淨……”關於京劇,郭寶昌有著解不開的情結,“京劇太美!無法割捨”。正因為此,他耗費心力寫下《了不起的遊戲》——透過自己75年看戲經歷,講述京劇究竟好在哪兒。

20年前他拍《大宅門》“封神”,如今想和年輕人聊聊京劇

·郭寶昌自幼看京劇,也學過京劇。為了給新書《了不起的遊戲》拍封面,他自己扮上了京劇丑角。

5歲時,郭寶昌被帶去看戲,一下子迷上了,以後便“長在戲裡”。迷到什麼程度?經常是七八個戲迷湊在一起,守著留聲機,放唱片——幾十張不同的演員錄製的唱片,抽出一張放二三十秒,聽一句唱,立即說出這是什麼戲、誰唱的、什麼板式。幾輪聽下來,再變成只放半句,到最後只放3秒,輸的人少不得受罰,買幾瓶“北冰洋”,或兩斤糖炒栗子。

“我看過42個原創流派創始人的戲,如梅派、程派等。”郭寶昌說。程硯秋去世時,他戴了3天孝,兩天吃不下飯。15歲那年,他拜師學藝,學形體、唱腔、身段,每天天不亮就奔筒子河喊嗓子、踢腿、下腰。斷斷續續學了兩年多,稱不上專業,但也登過臺。

20年前他拍《大宅門》“封神”,如今想和年輕人聊聊京劇

“常年在京劇裡浸潤,對人生、生活,對審美都有了各種無意識的體驗。這也奠定了我的人生底色,後來才慢慢走上自己喜歡的藝術之路。”郭寶昌說。

20年前他拍《大宅門》“封神”,如今想和年輕人聊聊京劇

《大宅門》之後,20年間,郭寶昌排了話劇《大宅門》、京劇《大宅門》,各個經典。其間,也拍了幾部戲。今年5月,他導演的電視劇《東四牌樓東》播出。和《大宅門》一樣,這部劇也融入了京劇元素,結果評價兩極分化。對此,他倒坦然,“如果人們想著我再拍一部《大宅門》,對不起,做不到。一個人一生就一部代表作,我一輩子離不開《大宅門》”。

郭寶昌不怕輸,也輸得起。看了那麼多年京劇,拍了、排了那麼多戲,他早已悟出了一個道理:人生遊戲,遊戲人生。“人生八十載,大起大落,在大風大浪裡走過,在泥塘裡滾過。我不追求這遊戲人生的境界,我就活不到今天。”郭寶昌說。

現如今,郭寶昌年歲不小,但精力充沛,還要拍戲、排話劇、排京劇、寫書……“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論成敗。就靠一口氣在那撐著,還是有點不服輸。”他說,這口氣,也是大宅門裡的生活給予他的回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