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四川邛海水下古城!

失落的邛都

邛(qióng)海古稱邛池,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泊,也是全國著名的溼地。它的水域面積超過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深處可達34米,湖水常年清澈透明。可是,就在這樣一片煙波浩渺和湖光山色之下,卻隱藏著一個關於水下古城的驚天秘密——水下古城。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缺少詳實的證據,邛海水下古城的爭論從來也就沒有停止過……

解密四川邛海水下古城!

長久以來,人們總是對那些失落的文明抱有很大的興趣。比如“瑪雅古國”、“亞特蘭蒂斯”等等。而在我國西南地區,邛海水底也沉睡著一座古城,也讓南來北往的遊客們對它充滿了好奇。

解密四川邛海水下古城!

考察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原來,聲吶顯示的資料竟然呈現出規律性異常。按規律性異常資料最後框定的圖案來看,其水下面積竟然達到6平方公里左右。相關專家研究後認為,如果這個規律性異常區域是建築群的話,則很可能是“一個被遺忘在史記之外的國度”。

解密四川邛海水下古城!

根據當地傳說以及一些零星的史料顯示,在遙遠的古代邛海附近生活著一個名為“邛”的部落。邛族人擅長捕獵和農耕,曾強盛一時。然而,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整個邛族卻突然消亡。同時,在他們居住的地方卻冒出來一個碩大的湖泊,也就是今天的“邛海”。因此,有人猜測邛海之下的這個遺蹟很可能就是當年邛族人構建的城池“邛都”。

如果能夠證實邛海水下古城,或許我們便能借此揭開傳說中邛族失落之謎。之後,專家們在查閱邛海相關史料時,意外發現邛海還和神秘的古蜀國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2001年,在成都著名的金沙遺址中出土了一件印有神鳥圖案的金箔“太陽神鳥”圖,據考古學家們研究,發現這種神鳥僅見於金沙和三星堆等古蜀國的遺蹟之中。由於四川盆地周邊適合大型鳥類生活或者是遷徙的溼地最主要就是邛海,因此學界一般都認為“太陽神鳥”的原型動物生活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古稱“邛池”的邛海溼地。

然而,遺憾的是當地有關部門曾經派潛水員攜帶裝置進入水下進行實地探查的過程中,潛水員們卻發現在水下所見到的,並不是想象中呈方形的房屋、牆垣,而是許許多多圓形、長圓形的淤泥堆,它們的高度在二、三米到四、五米不等。潛水員伸手去探摸,手臂和頭有時都會陷進了淤泥,無法接觸到其本體,也正是因為這個結論給“邛海水下古城”留下了長久的懸念。

尋找太陽神鳥

2017年1月,為了徹底揭開邛海水下古城的面紗,一隻由考古學、歷史學、地質學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科考隊來到了西昌市。他們透過諮詢鳥類學專家,得知現在全球共有九條候鳥遷徙的路線。這其中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中亞遷徙線,西亞-東非遷徙線都與我國有著密切的關係。奇怪的是,並不在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邛海溼地每年卻也聚集著大量遠道而來的候鳥。

解密四川邛海水下古城!

在《華陽國志·蜀志》中記載“蜀曰邛,皆夷種也”。因此,有學者認為“邛族”很可能是形成古蜀國的核心族群。從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來看,鳥是古蜀國的重要圖騰。古蜀人以鳥類為圖騰是否和邛海溼地大量候鳥聚集有著某種關聯呢?

眾所周知,候鳥遷徙依靠的是特別的導航系統,地球磁場就是它們判別方向的依據之一。科考隊由此大膽假設,邛海的水下會不會因為存在著奇異的磁場,所以才能吸引大量候鳥的到來呢?然而在隨後的調查中,科考隊並沒有在邛海一帶發現磁場異常的現象。不過,他們卻發現了邛海與眾不同的地方。

1月份,周邊的地區早已經草木凋敝,而在邛海附近的山谷中卻依然有鮮花綻放,此時邛海的氣溫甚至要比著名的“春城”昆明還要高出2℃以上。地質專家指出,邛海所在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東北和橫斷山脈南部的交界地帶,雙方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名為“安寧河谷”的平原。安寧河谷是一條高溫低溼的乾熱河谷,在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大量候鳥聚集於此,正是因為邛海溼地得天獨厚的溫暖而溼潤的氣候條件。

在當地流傳的民諺中所描述的“太陽神鳥”有著灼烈如日的眼睛,繽紛絢麗的羽毛……科考隊分析,“太陽神鳥”的原型很可能就是棲息在邛海附近的某種大型猛禽。

搜尋水下古城

為追尋著民間傳說的線索,科考隊前往邛海附近的村寨進行進一步的考察。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彝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村寨裡面的彝族老人告訴科考隊,他們原來生活在雲南省的洱海一帶,幾百年前彝族祖先們才渡過金沙江,輾轉遷徙到“邛都”來。因此,居住在邛海附近的彝族人也不太可能是邛族人的後裔。

不過,科考隊也獲得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在這個村寨裡確實曾經有人見過邛海水下的古城遺蹟。這個人就是年過花甲的彝族村民花奇品。他告訴科考隊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在邛海里捕魚為生,確實看到過水下有很多奇怪的石頭。這些石頭看起來就是石腳、院牆,其中的院牆大約能有百十來米長。他在水裡還看到過十幾個墓碑,就在邛海里面“站著”。

解密四川邛海水下古城!

花奇品的話引起了科考隊極大的興趣,在數次請求下,花奇品划著小船帶領著大家前往他當年看到水下遺蹟的地方。就在距離岸邊不遠的湖面上,花奇品停了下來,指出這裡就是他所說的地方。果然,科考隊員們透過清澈的湖水隱隱約約地看到水下有一些奇怪的大石頭。這難道就是傳說中邛海水下古城遺蹟的冰山一角?

首先,科考隊員們要弄清楚,如果這裡真是一座水下古城,那麼它又是怎麼樣沉到這邛海水底去的呢?

於是,科考隊決定向當地的學者尋求幫助。西昌文物管理所所長姜先傑,將大家帶到了距離邛海5公里之外的一塊荒地上。這裡有一座破敗不堪的土牆,姜老師告訴大家說西昌自古以來就是西南重鎮,從漢朝到明清時期,中央政府都曾經在西昌建立過較大規模的城池。考古專家判斷,土牆的修建時間是在漢代。

所以,如果邛海水下真有古城遺蹟,它沉入湖底的年代必然是在漢代之後。那麼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邛海水下都不可能有古老神秘的邛族人所建的“邛都”。

同時,根據史料記載從漢代到清朝末年,邛海一帶的地質活動十分頻繁。僅是7級以上的大地震就先後發生過5次。科考隊按照姜老師給出的位置來到了位於邛海之濱的瀘山上。山上的一座寺廟裡珍藏著許多古代留下的石碑,其中一組比較特殊的石碑上所鐫刻的內容全部與地震有關。

上面的一段話“嘉靖年間地震塌,段氏所施之田,盡皆化為滄海……”引起了科考隊的注意。他們猜測會不會是一場大的地震使得一座古城發生移動,最終沉沒在邛海之中了呢?

根據史料記載,明朝時期的西昌古城位於現在西昌市的北面,距離邛海直線距離有11公里遠。因此,姜先傑老師認為即使再強烈的地震也不可能使古城沉降到距離如此遠的邛海之中。在現在西昌市的周邊還存在著其它朝代古西昌城的遺址。這些古城遺址同樣距離邛海也相對很遠。因此,古城沉入邛海的推斷不能成立。

科考隊的地質學家也從專業知識上對邛海水下古城的存在提出了質疑。

邛海是在大約200萬年前因為幾條地質斷裂帶的相互作用,在連續不斷的地震之後,最終陷落而形成的封閉的湖盆。在此後的漫長歲月中,毗鄰的青藏高原和大小涼山阻擋了冷空氣的進入,雪山融水和自然降水的不斷儲存,最終才形成了邛海。因此,人類是不可能到湖中間去建造城池的。

那麼,科考隊在花奇品帶領下發現的那些水下的奇怪石頭又是怎麼回事呢?

專家們判斷,這些石塊很有可能是在一次山洪暴發之後,岸邊被沖毀並掩埋的房屋殘骸。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房屋並不是神秘邛族的遺蹟。然而,這些遠大於民房的建築是何人所建,又是何時沉入湖中,僅憑現有的考察結果還無法給出答案。

200萬年前的地質變遷,使得邛海下陷成湖。在一片寒冷的高原之中,它卻有著四季如春的氣候,並因此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鳥們。實際上,有關沉陷成湖的說法也只是邛海成因的解釋之一。邛海究竟是從何而來,直到今天還是科學家們正在探索研究的問題。

大碗:古城遺址,尤其又是國內的古城,一直都是我們比較熱衷的話題。本篇所講述的邛海水下古城,末了給出了結論,很可能只是洪水衝下去的建築遺址。跟其他類似的古城來講,味道總歸還是差了一些,所以也只是把文章貼到這裡分享出來,希望大家喜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