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如今,我們更多看到城市內的舊建築或閒置空間得到再造,以建築美學和想象力重新妝點,歷史和現代在空間內匯聚,又或者注入商業活力,賦予建築新的生命力,並透過建築藝術推動大眾關注可持續發展及環境議題,激發建築界更多創造力。

“如果我們失落了真實的歷史,就不會有真正的未來”。這句話出自第一位榮獲普利茲克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中國建築師王澍,事實上,最重要的並非獲獎或榮耀本身,而是這個獎項為世界帶來的連漪及清流。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王澍的代表作是2008年完成的寧波博物館(

見上圖

),這是國內第一個大規模運營廢舊材料建造的博物館,自民間收集而來的上百萬篇明清磚瓦構成瓦片牆,以毛竹代替鋼筋,突顯了江南建築語境及環保理念。

建築師對於過度建設問題的反思,並非王澍一人在思考,如今,

我們更多看到城市內的舊建築或閒置空間得到再造,以建築美學重新妝點,歷史和現代在空間內匯聚,又或者注入商業活力,賦予建築新的生命力

在從漢堡、巴塞羅那、摩洛哥到上海,改建從未停止

就在上月,德國漢堡這個建築與設計薈萃之地,有一處老建築獲得“新生”:赫爾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工作室設計的

易北愛樂廳(Elbphilhamonie Concert Hall)

見下圖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這座高360英尺的玻璃架構建築座落在一棟舊倉庫之上(

見上圖

)。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設計方案

保留了舊時碼頭貨棧作為基座形態,然後在其之上創造了全新的意象——

尖聳起伏的屋頂造型令人聯想到船帆(

見上圖

),以及漢堡市的海運歷史。

說來也巧,

這座新地標是港口新城( Hafen City)的代表建築,其中包括244間客房的威斯汀酒店(The Westin Hamburg)

見下圖

)。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訪客們可在易北河畔的步行道散步——它出自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女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之手,河岸與岸邊19世紀的倉庫城(Warehouse District)尤其值得關注,該城區在2015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插播

:背景故事很重要。

在上世紀80年代,漢堡經歷了自己的轉折期,它完成了一系列經濟重組。當時,造船業危機使所有大型造船廠都停止生產,許多工廠放棄了原址或是倒閉,新舊港口區都形成了巨大的閒散工業期,廢棄用地大量出現。此後,其他老工業區也被拆除了,幾乎整個城市的工廠都被改造了,它加速成為商業和服務業城市。當時,漢堡市政府希望港口新城以現代都市的面貌迴歸到“漢堡市中心”的範疇中,使漢堡城區面積擴大40%。

改建方案則由Kees Christiaanse(KCAP創始人)主導的設計組拿下競標,他們的規劃令人信服地融合了新城與倉庫城、內城,建設理念也在時代前沿;更加重要的是,規劃將專案區域巧妙地劃分為8個部分,既適應不同的需要,又可以在10-20年內進行相互關聯的、逐步的開發建設。

同樣在歐洲,西班牙除了馬德里市到處都有市場與廢棄建築物正在改建成高階美食街,

巴塞羅那也有舊蓄水池建築改建為大學圖書館的經典案例:龐培法布拉大學(Universidad Pompeu Fabra)圖書館

見下圖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這間圖書館由西班牙建築師 Josep Fontserè i Mestre 在1874年設計,1880年啟用,最早時建築設計是作為蓄水池使用,後來改造成為UPF的圖書館,此處不僅對大學生開放,普通民眾也可以在此借閱圖書,是當地相當熱門的圖書館之一,難怪它是當地非常知名的舊建築再利用案例。

當年興建時,為了支撐屋頂蓄水池沉重的壓力,採用厚實的承重牆結構系統,經過改造後,桌椅與書櫃擺置於高聳的挑空空間內;為了在密實的建築體內引入自然光,對上方開啟多處天井,由多個拱型結構相連線;圖書館保持了磚牆原有色彩,沒有多餘修飾。

即便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也有一處公園和一個博物館值得走訪。

今年秋季,一座專門收藏時尚宗師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作品的新博物館將在此開放,展出數千份草圖、女裝與配件

。這棟佔地43萬平方英尺的建築物緊臨馬若雷勒花園(Jardin Majorelle),後者在今年迎來了轉型為公用園區60週年的大日子——該花園當年正是因為聖羅蘭伸出援手,才免遭被拆毀的厄運。這處遊人如織的景點內還有聖羅蘭生前的私宅“綠洲別墅”(Villa Oasis)。

返回上海,這個城市亦擁有諸多改建的設計佳作。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位於上海南外灘老碼頭的“新昌倉庫”,原本是民國青幫大亨黃金榮的私家糧倉,現正作為 Naturalbuild 直造建築師事務所的辦公室使用

見下方系列圖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時隔百年,這間古老的鋼木建築因由幾經易主而舊貌無存,而在改造之下,原始的空間特質不僅得以保留再利用,還同時煥發出舊物特有的靜謐感(

其中包括清洗了橫幅寬大的木地板、保留時間留下的斑駁痕跡

),變成為辦公、集會為一體的現代化空間:

屋頂上的成排天窗,使得室內光線更加自然,而季節和時間的流轉,更讓桁架與白牆間時時刻刻都產生著趣致的光影變化。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可以想象,設計師們在增加供電、暖通以及各種電線和管道的隱蔽工程上花了不少心思——對於設計團隊來說,這個挑戰亦不是難事,三位創始人曾經就職於貝聿銘建築事務所、OMA 和 KPF 等國際知名事務所,素來對老建築改造有著濃厚的興趣。

雖然,舊建築重新改造所必須付出的成本往往比拆除後重建要來得高,但如果將舊建築所累積的歷史、人文、社會意涵,甚至是更商業化的品牌價值、品牌形象計算在內時,就能瞭解為何崇尚藝術價值的那群人會願意付出極高的成本將老舊建築重新翻修,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酒店開發領域,改建可創造新空間

在酒店開發領域,如今各大酒店集團不會採用千遍一律的設計,通常會根據業主的專案預算和地點,提供靈活合適的建築選項,包括新建酒店、翻新和改建。

尤其是透過獨一無二的物業改造,為寶貴的資產締造耳目一新的形象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兩年前,法國里昂新開出了一間改建酒店:

Fourvière Hôtel酒店

見上圖

。酒店位於里昂舊城區(Old Town of Lyon)上方的富維耶山(Fourvière Hill),擁有Fourvière les Bains Spa,以及里昂風格的地擲球場。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當然,這些並不是它最獨特的因素,建築原本是一處修道院。如今,Restaurant Les Téléphones餐廳供應小酒館佳餚,俯瞰著庭院。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而將歷史和酒店設計結合更為緊密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坐落於新加坡河畔的The Warehouse精品酒店

見上圖

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

酒店前身是貨倉,這與新加坡的發展史密不可分

。建於1895年,三棟舊貨倉留下了早年過番客漂洋過海到南洋討生活的印記。上世紀80年代,廢棄一時的舊貨倉甚至變身為著名夜店,

如此複雜的背景如今成為該酒店的設計元素及賣點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The Warehouse Hotel

俯瞰河畔的客房為簡約風格,其中套房設有閣樓,桁架則保持原樣不動。

The Warehouse Hotel是新加坡知名餐飲集團The Lo & Behold進軍酒店業的首樣專案,他們對於活化舊建築早已得心應手,再與新加坡設計事務所Asylum攜手合作,打造出新加坡味十足的潮人酒店:建築外觀獨特的The Warehouse Hotel設有37間客房,高聳大廳保留原有的紅石磚,懸掛半空的滑輪展現工業風(

見下圖

)。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至於造訪中國香港的旅行者,

可能聽說過獨特的大澳文物酒店(The Tai O Heritage Hotel),由一個百年警署改建而成,開業於五年前

見下圖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2002年,大澳警署關閉之後閒置到2009年,非盈利基金會“香港歷史文物保護基金會”(Hong Kong Heritage Conservation Foundation)贏得了投標,並以尊重該建築的歷史為基準,將其改造成一家精品酒店。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特寫 | 舊建築空間再造,賦予城市肌理的新生命力

這棟建於1902年建築是典型的中西結合,擁有中式磚瓦屋頂、維多利亞式大理石臺階以及法式窗戶。修復翻新工作始於2010年,很多細節都彰顯了注重與歷史氛圍相契合,包括洗手間的復古水龍頭以及大澳照片。這家酒店鮮少做廣告,大約也是讓遊客真正體驗香港本地村落的趣味和魅力,以及實現生態旅遊。不過酒店接受公眾參觀。

舊建築或閒置空間得到再造的話題始終備受關注

以建築美學和想象力重新妝點它們,歷史和現代在這個空間內匯聚,再注入商業活力,賦予建築新的生命力,並透過建築藝術推動大眾關注可持續發展及環境議題,激發建築界更多創造力。

偶們國內還有大波改建精品酒店

杭州·安縵法雲

法雲安縵位於西湖西側的山谷之間,距杭州市中心20分鐘車程。沿路兩旁竹林密佈、草草木青翠,經過植物園和西湖內部水路,便來到天竺寺和天竺古村落。法雲安縵即坐落於天竺古村另一側,毗鄰靈隱寺和永福寺。

酒店所在的地方,原先是一個叫“法雲村”的古村落。買下小村子後,安縵把整個村子改建成一間間酒店客房,此處共有47處居所,始建於唐朝,曾為附近茶園村民所住。整個法雲安縵的設計概念為“18世紀的中國村落”,儘量保持了杭州原始村落的木頭及磚瓦結構,以傳統作法和工藝修繕一新,磚牆瓦頂,土木結構,屋內走道和地板均為石材鋪置。

成都·博舍

當你經過傳統中國建築和翠竹掩映的庭院走進博舍時,你會發現當中滲入許多古今建築設計元素,形成強烈對比,而這一切都始自筆帖式。

筆帖式老宅院始建於清朝,依照傳統的四合院格局而建造,擁有百餘年曆史。筆帖式的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經過多位工匠細心修繕,現在已經回覆原貌。傳統的青磚木刻、木造天花板和地板、石級、懸挑屋頂及飛簷都得到保留和翻修。這裡已經成為成都別緻的活動空間,同時也是千高原當代藝術畫廊在博舍的展覽之地。

蘇州·同裡別院

隱廬·同裡別院坐落於蘇州同裡古鎮三元街,別院原址“龐宅”是清末士紳、吳江商會首任會長龐元潤先生舊宅,為同裡古鎮的重點文物保護建築。設計團隊歷時三年,精心保留原宅的建築構造的格局,修舊如舊,植入符合現代人生活習慣的部件,賦予舊宅以全新生命。

別院從建築形態到室內設計力圖傳達東方審美的深刻意蘊,更在整個酒店管家服務之中精心設計出一套中式傳統雅緻生活方式的樣本。

上海·紳公館

19世紀初,紳公館所在地原為美籍房地產商小馬立斯的跑馬遊樂場,1916年進行改造,以上海灘模範式花園住宅區聞名,故成為“範園” 。1932年有了範園6號——孫公館(上海面粉大王孫伯群的私宅),也就今日的紳公館。

酒店改造專案,設計師Julian Coombs操刀設計,他在儘量不改變建築格局的前提下,對室內空間進行了大膽地設計。他用這個古樸的西式洋房包裹起了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酒店紅白相間,圓筒瓦屋面,螺旋紋的窗間小柱,半圓拱門窗的建築特色,體型塊區、濃蔭覆屋、立面環境清曠雅緻。

廈門·樂雅箜曲

由兩幢具有上百年曆史的德式老別墅組成,斑駁的牆面、洋瓦坡面、半圓形拱頂,記載著鼓浪嶼滄桑的歷史,也承載著百年來鼓浪嶼的文人底蘊。如今,經過整整一年的重建翻修,別墅重新恢復了歷史原貌:原木廊道、休憩廊亭、藤木躺椅,似乎是未被改動的老別墅模樣。

酒店以西方音樂發展的四個時期——巴洛克、古典、浪漫以及新世紀——作為樓層的裝飾基調,並用各時期傑出音樂家的代表作品來進行房間命名。個週末還有古典音樂沙龍,讓有聲團在這個島上漸漸復原。

(文中圖片來自各家公司官網及網際網路,如有疑議請聯絡我們。)

猜你還會喜歡我們的其他好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