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這首詩的主人公究竟是誰呢?

千年文壇,出現了很多名垂後世的詩僧,比起普通文人的作品,這些詩僧筆下的文字總是會多幾分禪意和出塵之氣,就像“青山面目依然在,盡日橫陳對落暉”。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詩僧作品都飄逸出塵,在歷史上也不乏一些愛寫情詩情詞的高僧,就像北宋有一位叫作惠洪的高僧便是頗受爭議。他的性格放浪不羈,經常寫一些豔麗綺美的作品,在他的代表作《上元宿百丈》中曾有“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之語。因為這首詩他還獲贈了一個“浪子和尚”的稱號。這樣的僧人放眼千年文壇都是屈指可數,但是在北宋文壇卻不止惠洪這一位,還有一位寫起情詩情詞來不輸惠洪的高僧,他就是仲殊。

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這首詩的主人公究竟是誰呢?

說起仲殊禪師,這可是一位“有故事”的和尚。仲殊原名張揮,出家前的他完全可以當得起“放浪形骸”的評價。出家前的仲殊經常和朋友一起混跡於煙花柳巷之地,但是他卻是一個已經成婚的男子。這對於他的妻子來說無疑是一種煎熬,倘若是一般女子可能會黯然神傷但只能忍受他的風流多情。但他的妻子卻做出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她並沒有任由仲殊自顧自風流快活,而是為他奉上了一碗砒霜熬製的粥,直接就想要了他的命。

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這首詩的主人公究竟是誰呢?

好在仲殊當時喝的並不多,透過吞服大量蜂蜜撿回了一條命。但是這也留下了後遺症,那就是他需要時常吞服蜂蜜,而且不能食肉。雖然命是保住了,但是仲殊一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這般對自己,而且自己也吃不了肉了,最後他索性便出家做了和尚。從此,世間少了一位浪蕩子,寺廟多了一個詩僧。不過比起一般高僧的出塵禪詩,仲殊的作品大多多了幾分紅塵煙火氣,就像“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這首詩的主人公究竟是誰呢?

雖然是以情詩情詞出名,不過畢竟是出家人,仲殊寫起充滿禪意的作品其實也是信手拈來。就像某次傍晚回寺廟的途中,見月光灑落,於是仲殊便即興寫了首妙詞,字裡行間滿是禪意。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禪意之作。

《訴衷情·寶月山作》

清波門外擁輕衣,楊花相送飛。西湖又還春晚,水樹亂鶯啼。

閒院宇,小簾幃。晚初歸。鐘聲已過,篆香才點,月到門時。

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這首詩的主人公究竟是誰呢?

這首詞上闋描寫的是途中的景色。首句中“清波門”三字是點明瞭詩人所處的地方,正是西湖東南的清波門,而這裡的“清波”又不僅僅指的是地點,同時它描寫的也是清風在水面蕩起的陣陣漣漪。而這清風不僅吹掠過了湖面,也吹拂過了詩人,還掀動了他的衣帶,在徐徐清風中楊花飛舞,似乎在為詩人送行。行至西湖邊上,見綠樹成蔭,水霧瀰漫,林間黃鶯啼鳴,好一派暮春之景,讓人心曠神怡。

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這首詩的主人公究竟是誰呢?

如果說上闋途中的景象是熱鬧的,喧囂的。那麼下闋起首便是從熱鬧喧囂轉入了對於山中寺廟幽靜的描寫。廟宇坐落於山林深處,“閒”之一字正是寫出了其所處的清幽環境。簾帳低垂,詩人歸來已是晚上。最後三句也堪稱全詩最具禪意的描寫,因為歸來已晚,所以寺廟中晚鐘聲已起,期間香霧瀰漫縈繞,月光緩緩灑下,清輝落於廟門之上。這三句可謂渾然天成,月光、晚鐘、香霧相互交融,令人陶然。而最後4字“月到門時”更是神來之筆,可謂驚豔。

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這首詩的主人公究竟是誰呢?

不得不說,仲殊雖然是以情詞出名,但是寫起禪意詞來也是別有韻味。這首詞也一直被歷代名家所推崇,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便評價這首詞“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可以說評價已是極高。而現代詩詞領域的專家周篤文在《紅袖添香婉約詞》中更是直接高度讚譽這首詞“一片化機,真是妙到毫巔了”。

對於仲殊這首禪意十足的詞作,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