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西側有一個神秘的地方,門口有一石碑:上面寫著"下馬必亡"

中海西側有一個神秘的地方,門口有一石碑:上面寫著“下馬必亡”

紫光閣作為我國領導人接見外賓的場所之一,可謂歷史悠久,從小到大經常會聽到新聞中提到這處外交重地,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紫光閣的由來往事。

明朝正德年間,朱厚照下旨建造了紫光閣,不過,那個時候並不叫紫光閣,當時,此處被簡單稱作“平臺”。其用途也並非是接待外賓,而是,供正德帝檢閱親兵所用。而當時之所以修建這麼一處所在也是跟正德皇帝的個性有關。

中海西側有一個神秘的地方,門口有一石碑:上面寫著"下馬必亡"

歷史上朱厚照給人的印象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離經叛道”,都說非常人行非常之事,這位不同尋常的皇帝就曾因為把玩燈火錯手點燃了乾清宮,無奈之下寫了檢討。可以說,歷史上因為這檔子事兒寫檢討書的皇帝,僅此一位。

除了常常做出些驚世駭俗的事情之外,朱厚照崇尚武力,嚮往自由。與深宮中拘束的日子相比,他更加中意於同將士們一起住在帳篷裡,身著兵甲,吃喝嫖賭,快意人生。就是這麼一位皇帝修建了用於閱兵的“平臺”,以便更加貼近嚮往的軍旅生活。

據見過“平臺”的清朝人講,最早的紫光閣就是個用土磚頭壘出來的高臺,高臺之上還有一個小房間,頂上鋪設黃綠瓦片,構造十分簡單,有點像是城門樓子。由此可見,朱厚照十分討厭繁瑣,實用至上。(具體形象可參見周星馳《大話西遊》經典片段處城門)

中海西側有一個神秘的地方,門口有一石碑:上面寫著"下馬必亡"

“臺高數丈中作團頂小殿,用黃瓦,左右各四楹,接棟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懸級而降,面若城壁……”。

由於朱厚照跟大臣們的關係實在不融洽,這也導致他在歷史上的留下的評價差到了極點。

朝廷中眾多的文官對朱厚照修建平臺一事就頗有微辭,史官記載:朱厚照修建了一所“豹房”供自己淫樂之用。有研究認為,那是朱厚照當時在朝廷設立的“指揮所”,由軍人、太監組成,專門負責軍事謀略、情報探聽和政治策劃的機構。

這部門的設立對於朝廷的大小官員來講簡直是噩夢一樣的所在,這也成了導致朱厚照年紀輕輕死在謎團中的可能性之一,其中隱秘之事倒是被歷史塵埃掩埋無從查起了。朱厚照駕崩後,當初設立的機構被廢掉,所做的改革也被否認,曾經重用的軍人太監則一律被抹殺,十分悽慘。

中海西側有一個神秘的地方,門口有一石碑:上面寫著"下馬必亡"

並且,就連我們今天所講的“平臺”也沒能倖存,直接被拆除原址改建成了文風濃厚的“紫光閣”。

明朝覆滅後,同樣有著習武之風的清朝統治者開始關注“紫光閣”。自康熙二十九年起,朝廷每年十月都會在紫光閣公開招募御前侍衛,由皇帝親自監管,採取考核的形式,考核內容有刀箭弓石等。從中擇優選出的就是我們口中的“大內高手”。康熙帝曾留有紫光閣閱射詩一首,中有“隊引花間入,鑣分柳外催”之句。

諷刺的是,改朝換代以後再沒有文官站出來表示反對。

乾隆年間,戰事變多,“紫光閣”的存在就顯得重要,這也成就了“紫光閣”歷史上最熱鬧的時期。

中海西側有一個神秘的地方,門口有一石碑:上面寫著"下馬必亡"

乾隆自詡為“十全武功”,也就是打了十場勝仗,為了宣揚這些功績,乾隆在1760年下旨重新修繕紫光閣,並且,在第二年落成。

由於乾隆皇帝對西方文化有所涉獵,並對西方的繪畫作品極為欣賞,所以,他讓傳教士門繪製了許多關於自己十大戰役取勝場景的油畫,通通掛在紫光閣中。除此之外,還在其中放置了戰爭中所獲的各式各樣的戰利品,大多數是些盔甲、馬鞍、兵器之類的東西。並且,在兵器上還刻著繳獲者的姓名,當作功績長久儲存。

並且,乾隆在紫光閣前還立下了一道:“下馬必亡”碑

中海西側有一個神秘的地方,門口有一石碑:上面寫著"下馬必亡"

乾隆立碑的目的正是要:“我後世子孫,庶鹹知滿洲舊制,敬謹遵循,學習騎射,嫻熟國語,敦崇淳樸,屏去浮華,毋或稍有怠情。”

這塊碑於今尚存,已由紫光閣內移至院中,大動亂時,曾被人棄掉。後來,在總理的過問下,將碑找回,立於原處。並且,總理曾把這塊碑概括為“下馬必亡”碑。

在紫光閣的修繕工作落成以後,乾隆舉行了盛大的國宴。這場盛宴邀請了滿朝文武大臣、蒙古官員貴族一百多人、回部貴族、哈薩克使臣等等。這場宴會的目的就很明顯了,乾隆希望向外族展示這些戰利品,用以震懾。並且,以此知會出席的各國要員:反叛的代價是你們無法承受的。

中海西側有一個神秘的地方,門口有一石碑:上面寫著"下馬必亡"

這個時候“紫光閣”就已經體現出類似現在的外交作用了。

到了清朝同治、光緒時期,也曾用紫光閣接待過外國使臣,然而,此時所起到的威懾作用就微乎其微了。事實上這道理很簡單,乾隆年間紫光閣對於各國的震懾作用完全來源於強盛的國力,沒有強盛的國力做基礎,紫光閣何談威懾?

歷史逐漸推進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在總理的指示下,紫光閣被翻修,重新作為我國接見外賓的場所。

現在的紫光閣,大體上是乾隆二十五年和乾隆四十一年重修時的原貌,體量宏偉高大,閣面闊七間,前抱廈間面闊五間,是兩層重簷樓閣。閣前有四百餘平方米寬敞的平臺,白石欄子,雕龍望柱,更襯托著閣的雄偉。閣後建武成殿,並以抄手廊與紫光閣相聯結,形成了一個典雅、肅穆的封閉院落。

中海西側有一個神秘的地方,門口有一石碑:上面寫著"下馬必亡"

乾隆對修葺紫光閣十分重視,對紫光閣的陳設佈置作了精心的安排。從他的有關御製詩中也可窺見一斑。這裡可以說,從某種角度上可以說重現了當初乾隆時期紫光閣背後強盛的國力。紫光閣作為古今外交重地,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用以揚我國威,可謂再適合不過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