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畫】黃河:萬里黃河繞黑山『明月幾時有』(82)

【江山如畫】黃河:萬里黃河繞黑山『明月幾時有』(82)

天是太空與您相伴

的【第1279

【江山如畫】黃河:萬里黃河繞黑山『明月幾時有』(82)

▲黃河:河套的生命之源。攝影/慧斌

黃河離開涼州,一路向北,穿沙闢石,百折奔流,到達內蒙古境內,開始了最為寧靜優美的一段旅程。黃河水被寬闊的陰山山脈攏成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彎,猶如一雙溫柔的臂膀,將平緩的草原攬入懷中,孕育了美麗富饒的河套平原。靠著黃河的澆灌,這裡水草豐美、物產豐富,壯美黃河、遼闊草原、雄渾大漠,共同創造出了屬於北疆的亮麗風景。

【江山如畫】黃河:萬里黃河繞黑山『明月幾時有』(82)

▲陰山遙感圖,清晰地展示了橫亙東西的陰山作為屏障的作用。圖/中國國家地理網

而陰山,作為河套平原的塑造者之一,自然也成為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陰山山脈橫亙於內蒙古中部,由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等一系列東西走向的山峰組成,宛如戴在河套平原上的一頂帽子,拱衛著黃河以裡的寧靜。而事實上,它不僅形態上像帽子,作用也像。陰山山脈北坡緩緩滑向內蒙古高原,南坡卻陡降至河套平原,落差約千米,如此巨大的落差,使得由蒙古高原吹來的風沙和冷空氣被隔絕在了陰山以外,形成了陰山以南相對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於是才有了“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

▲陰山綿延千里,巍峨壯觀,是中國北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圖/網路

於是,陰山南麓肥沃的河套平原,無論是對於中原的農耕文明,還是對於漠北的遊牧民族,都是天堂般的存在。北方遊牧民族敕勒人有一首一直流傳到今天的著名民歌《敕勒歌》,描寫的就是遊牧民族眼中的陰山南麓: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圖片5]

這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越自然環境,卻讓它成為了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歷來爭奪最為激烈的地方。中原的長安城需要陰山作為抵禦胡人的屏障,但遊牧民族卻又覬覦河套平原的水草豐美,渴望進入陰山以南,於是,陰山成為了一個不得不爭的地方。明代魏煥更曾在《皇明九邊考》有這樣的觀點:“中國得陰山,則乘高一望,寇出沒蹤跡皆見,必逾大磧而居其北。彼若得陰山,則易以飽其力而內犯,此秦、漢、唐都關中,必逾河而北守陰山也。”其戰略地位可見一斑。從秦到漢,中原王朝與匈奴以陰山為焦點,打過數不清的戰爭,直到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將軍奇襲龍城、封狼居胥,才最終徹底掌握了陰山的所有權,自此將河套平原牢牢掌握在漢王朝的手中。所以王昌齡才會在《出塞》中寫下這樣的感慨。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龍城飛將終有老去的一天,陰山的戰爭並沒有因此而終止。北朝時期,河套平原歸鮮卑族拓跋氏所屬,北方匈奴部柔然人屢次試圖越過陰山,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曾先後十三次出兵征討,而花木蘭的故事,就在這裡上演了。《木蘭詩》說: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這個“黑山”究竟是何處,雖然至今仍有不同的說法,但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應當就是鮮卑與柔然爭戰的焦點,陰山的某一座山頭了。今天,如果你駕車從與古秦直道幾乎平行的包茂高速一路北行,過了黃河大橋,再跨過京藏高速,就能看到迎面而來的陰山,連綿起伏的黑魆魆的山頭,據當地人說,足有99座之多,或許花木蘭當年露宿的,就是其中之一吧。

與黑山有關係的,除了花木蘭,還有另一位女性。她不能橫刀立馬,也不曾沙場縱橫,但她卻對守護這片地區的安寧做出了更大的貢獻。唐代柳中庸有首《徵怨》寫道:

▲王昭君,本名王嬙,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後自願遠嫁匈奴和親,史稱“昭君出塞”。圖/網路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這裡所寫的“萬里黃河繞黑山”,自然就是陰山下黃河蜿蜒的景象,而上一句中的“青冢”,指的就是位於今天呼和浩特附近的昭君墓。傳說邊地多白草,唯獨昭君冢是青色的,因此,人們常用“青冢”指代昭君。三春已過,但在苦寒的塞外卻“春色未曾看”,徵人所見的,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蕭殺如此,令人悽絕。昭君以柔弱之軀隻身北上,換得了大漢與塞北長久的安寧與興旺,而就在昭君埋骨的地方,又有多少徵人,用年復一年的堅守鑄成了守衛和平的長城。戰爭,終究不是黃河與陰山所希望看到的,而和平的背後,卻有著更多人的默默犧牲。他們,與昭君一樣,是這片土地的英雄。

今天,陰山已經不再是中國的邊界,河套平原也早已遠離了戰亂。黃河靜靜地流淌在富饒的河套平原上,用溫柔的濤聲,為曾經用生命換取和平的人們,哼唱著最深情的安魂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