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是客家,畲族是畲族,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即江西贛州、福建龍巖、廣東梅州河源等地),是今日的“客家大本營”所在地。歷史上,畲族也曾在此聚居,後來因一些原因再散播到福建、浙江等廣大地區。根據相關記載,最遲在公元七世紀初,畲族就已在此地活動。而客家先民大舉遷入客家大本營則是在唐末動亂、宋元構兵、元明交替這幾個時間大節點。也就是說,在這期間,大量南遷的漢人(即客家先民)與畲族是有過親密接觸的。在這兩個族群長期相處之下,客家文化中融合了不少畲族文化,畲族文化也受到了客家文化很大的影響。

客家是客家,畲族是畲族,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可是,因為兩個族群之間有些許相似之處,就有網友據此說:客家就是畲族漢化而來。但事實是,客家是客家,畲族是畲族,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下面就來談一談客家與畲族的聯絡與區別。

聯絡

語言

雖然畲族有自己的語言,例如在廣東的海豐、增城、惠東、博羅等極少數畲族使用接近瑤族“布努”語(屬苗語支),少數畲族使用當地強勢族群的方言。但是,大部分畲族都使用漢族客家方言,或者使用跟客家話相同的“畲語”。

歌謠

畲族跟客家民系一樣,都喜歡唱山歌,常用山歌來抒發心中的種種喜怒哀樂。

種植

畲族民眾種菁,客家人也種菁。種菁均是過去畲民和客家人主要的經濟收入之一。大約明代以來,閩浙等地的畲民,就已開墾荒山,種制青靛,被稱為菁民或菁察。他們種植的青靛,也正是客家服飾的主要染色材料。

客家是客家,畲族是畲族,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生活習慣

畲族與客家婦女均不纏足,但後來經過研究,發現其實客家婦女也有纏足。(關於客家婦女不纏足,我先前已有相關文章。詳情可點選:

區別

飲食

畲族尊盤瓠為始祖,各地畲族對盤瓠的名稱及其神物形象崇拜多種多樣,畲族先民曾以犬為圖騰,因此畲族忌打狗、罵狗,更忌殺狗、吃狗肉。而客家人卻喜食狗肉,在客家地區更是有“重陽吃狗冬至吃雞”的習俗。

建築

山區畲族傳統建築是茅寮,也稱為“畲寮”。茅寮分為山棚與泥間兩種,即是山上的篷棚。畲族的房屋格局基本上有二種型別,分別是“竹竿寮”和“走馬寮”。竹竿寮”就是竹竿厝,是一種潮汕風格的建築,因房屋結構狹長類似竹竿,因此叫竹竿寮。走馬寮的造型多為“日”字形,前後均有廂房,稱為“伸手”後廂稱為火廂。

客家是客家,畲族是畲族,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客家是客家,畲族是畲族,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後來逐漸由茅草屋轉向了土木結構。畲族民居,小則住一至兩戶人家,大則“房即村、村即房”,形成大房子村寨。古民居以深宅大院居多,廳堂高大寬敞,神龕、窗欞都有木雕、浮雕裝飾。大門與天井用石雕裝飾,前有照牆,後有回照牆。大廳、臺基、牆體用三合土築成,兩側高出屋面的山牆為防火牆。

客家是客家,畲族是畲族,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而客家人傳統建築則是與出土的漢代塢堡相似的土樓、圍龍屋等。

客家是客家,畲族是畲族,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現代基因學

從現代基因學的角度來看,客家人主體是南遷漢人,並融合少數畲族而形成。下面是復旦大學李輝教授發表在核心期刊《遺傳學報》上的文章:《客家人起源的遺傳學分析》。李輝教授發現:客家人結構中,漢族結構佔80。2%,類畲族結構13%,類侗族結構6。8%。而且,在各地漢族分類中,客家人歸入了中原組,與河北、山西漢族最接近。

寫在最後

雖然客家文化中融合了不少的畲族文化,畲族文化也受到了客家文化的影響,但兩者終究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多年來眾多學者的研究已經有力地證明了客家人的主體是南遷漢人,雖然受到了南方當地少數民族(如畲族)的影響,但終究不能改變“客家人主體是漢族,客家文化主要繼承自漢族文化”的事實。客家是客家,畲族是畲族,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而現代的基因學也更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