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渭川:驗方“銀甲丸”治慢性盆腔炎頗有療效

早上讀文章,晚上看評論。

置頂中醫書友會,可點選上方藍字。

中醫書友會第167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

導讀:

盆腔炎為婦科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高,病程遷延頑固,嚴重危害婦女健康和影響勞動力。“銀甲丸”乃銀翹散、升麻鱉甲湯合廣譜抗菌中草藥加工而成,

治療慢性盆腔炎,驗之臨床多年,頗有療效!

中草藥“銀甲丸”治療盆腔炎

作者/王渭川

盆腔炎,尤其是慢性盆腔炎為婦科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高,病程遷延頑固,嚴重危害婦女健康和影響勞動力。我們根據中醫理論,參考西醫病理,結合數十年臨床實踐經驗,

以《溫病條辨》內銀翹散和《金匱要略》內升麻鱉甲湯為基礎,並加經現代醫學研究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的中草藥共十三味,自制為一方,名為“銀甲丸”

主治溼熱蘊結下焦諸證,類如西醫診斷之“盆腔炎”、“子宮內膜炎”、“腎盂腎炎”和“膀胱炎”等。

自1962年始,十餘年來作為本院協定處方,製成蜜丸或片劑應用,有些兄弟單位,亦作為實踐驗方推廣,實踐證明:“銀甲丸”治療溼熱蘊結下焦諸證,頗有療效。現僅就“銀甲丸”治療盆腔炎作一介紹。

中草藥“銀甲丸”治療盆腔炎

一、“銀甲丸”的組成、作用和服法

銀花、連翹、升麻各五錢,生鱉甲、紅藤、蒲公英、紫花地丁各一兩,茵陳、大青葉、椿根皮、生蒲黃、桔梗、琥珀各四錢。共研細末,煉蜜為63丸或製成100片。

藥物組成:

清熱解毒,利溼通淋,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臨床實踐證明:如能堅持系統治療,自覺症狀可完全消失,婦科檢查盆腔炎症吸收。

作用:

丸劑每服1丸,日服三次。片劑每服2-4片,日服三次。連服一月為一療程。若製作丸藥(片劑)不便,可服“銀甲煎劑”:銀花、連翹、桔梗各三錢,紅藤、大青葉、茵陳、炒升麻各四錢,蒲公英、紫花地丁、生鱉甲各五錢,生蒲黃、椿根皮各二錢。水煎,並下琥珀末一錢服。一週6副,連服一月為一療程。

服法:

盆腔炎當屬祖國醫學溼熱蘊結下焦之帶下症範疇。根據中醫四診所得,與西醫診斷相對照,常見“溼熱蘊結”,“肝鬱氣滯”和“寒溼凝滯”等證型。《傅青主女科·帶下》說:“夫帶下俱是溼證。”

諸證各俱特點,病機可有轉化,然始終不離溼濁形成之帶下症。

從西醫觀點看,不論急、慢性盆腔炎,不論何種細菌感染,本質都是炎症。因此,我們在

治療盆腔炎時,始終抓住溼濁這個主要矛盾,不論何種證型,均以“銀甲丸”為主方,並根據辨證論治、隨證施治的原則,輔佐其他方藥治療。

二、“銀甲丸”在盆腔炎治療中的應用

本症因感外邪、或素體脾弱、或胞脈空虛,或因洗浴用具不潔、或流產及產後房勞所傷,溼毒穢濁之邪內侵,損及衝任,溼濁下注而成。症見帶下黃稠腥臭,小腹掣痛,重症可見發熱頭痛,口苦溲黃,小溲頻數或短澀不利。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一)溼熱蘊結型

清熱利溼,解毒化濁。

治則:

“銀甲丸”,每服一丸,日服三次。

處方:

本症多因鬱怒憂思而傷肝,肝失條達,氣機阻滯,肝鬱脾虛,鬱而化火,脾溼蘊結化熱而成帶下。症見頭痛眩暈,兩脅及乳房脹痛,少腹脹痛,帶黃而多,口苦咽乾,食納不佳,噁心嘔吐等。苔黃或黃白相兼,脈弦。

(二)肝鬱氣滯型

疏肝理氣,清熱化濁。

治則:

逍遙散或柴胡疏肝湯送服“銀甲丸”。若肝鬱氣滯的一般症狀消失,而仍有帶下、腹痛、或婦科檢查有炎症者,繼續服“銀甲丸”治療。

處方:

本症因寒溼之邪客於衝任,凝滯而成症瘕,或下注而成帶下。症見少腹冷痛,少腹有包塊,脹痛,喜熱喜按,帶下質清,小溲清長,大便溏,色暗舌淡,苔薄白或膩,脈多沉遲。

(三)寒溼凝滯型

溫運通陽,防腐化濁,解凝散聚。

治則:

桂枝茯苓湯或桂附理中湯送服“銀甲丸”。

以上諸症,如服湯藥治療,則以“銀甲煎劑”為主方,根據證型,酌情加減藥物。

處方:

近幾年,對病歷記載,儲存資料注意不夠,對“銀甲丸”治療盆腔炎,難於作全面系統的分析。茲選1965年以前三個醫案(均未作過其他治療)說明,以示療效之一斑。

三、醫案選例

黃xx,女,24歲,已婚,門診號:123687。因婚後三年不育,帶下黃臭量多,少腹及腰骶部疼痛半年,於1963年5月2日初診。月經後期,量少色暗質稀薄。伴有頭昏痛,倦乏多夢,心煩口渴,溲黃便結。腹痛拒按。面色萎黃。苔薄黃,舌尖紅,有小蕌。脈弦數。

案一:

宮頸光滑,子宮二級後倒,較正常稍小,有深壓痛。兩側附件有較明顯之壓痛。

西醫婦科檢查:

慢性盆腔炎。

西醫診斷:

溼熱蘊結下焦,氣虛血滯。

中醫辨證:

清熱化濁,益氣活血。

治法:

銀甲丸合四君子湯加減。

共診26次,隨證加減的藥物有炒川楝、炒五靈脂、茺蔚子、茜草、益母草、山甲珠、細辛、廣木香、炒白芍、雞血藤、鹿角片、杜仲、續斷、桑寄生、山萸肉、潞參、泡參、生箭芪等。服藥期間,月經逐漸正常,腰腹疼痛逐漸消失,帶色轉白、量日少。至同年11月,痛經完全消失,白帶正常。

婦科檢查:除子宮有深壓痛外,餘均正常。繼續服藥治療。於1964年2月23日作輸卵管通氣檢查,結果通暢,繼而懷孕,於次年1月順產一女嬰。追蹤3年未復發。

處方:

列xx,23歲,已婚,門診號:131111。

第一胎產後,嬰兒病故,因懷念其子,情志抑鬱而生病。月經期長、量多,持續9天方淨,有瘀塊,少腹劇痛,帶黃而多,經成都市某醫院和我院檢查,診斷為“盆腔炎”,“子宮內膜炎”和“膀胱炎”。於1963年10月17日來我院門診。見舌尖紅,苔薄白,脈弦數。

案二:

肝鬱氣滯,伏溼夾瘀,衝任失攝。

辨證:

疏肝理氣,化濁消瘀,兼顧衝任。

治法:

逍遙散合“銀甲丸”加減。

共診7次,隨證選用的藥物有:明天麻、九香蟲、川貝、雞內金、杜仲、續斷、桑寄生、菟絲子、山萸肉、泡參、淮山藥等。

1964年3月25日複查盆腔:子宮中度糜爛,子宮後倒,大小正常,有深壓痛。附件有較明顯壓痛,診斷為慢性盆腔炎及子宮頸炎。仍繼續上述治療,於同年5月停經,次年2月5日順產一女嬰。後經某醫院複查,炎症已愈。

處方:

列xx,女,28歲,已婚,門診號:135261。因第一胎產後月經紊亂,少腹及腰脹痛一年,經某醫學院診斷為“盆腔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於1963年10月12日初診。月經先後無定期,量少色暗,帶色黃綠,不臭,同時兩乳作脹,常覺頭昏潮熱。苔薄膩,脈細數。

案三:

溼熱蘊結下焦,氣虛失攝。

辨證:

清熱化溼,益氣調衝。

治法:

補中益氣湯合“銀甲丸”加減。

共診6次,隨證選用的藥物有:炒川楝、生香附、續斷、桑寄生、淫羊藿、潼蒺藜等。1964年1月18日複查盆腔:宮頸中度糜爛,子宮後倒,大小硬度正常,左側附件增厚,深壓痛,右側附件正常。診斷為“左側慢性附件炎”及“慢性子宮頸炎”。繼續以上法治療,月經恢復正常,症狀消失。於同年12月8日順產一子。後經當地醫院檢查,盆腔炎症消失。追蹤觀察二年未復發。

處方:

I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