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許多人得到過“忠武”的諡號,其中誰最名副其實?

諡號是我國古代一種十分重要的制度,相傳它是由周公制定,用以對去世的重要人物,如君主、大臣等進行評價。舉例來說,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都為各自政權開疆拓土,立下了傑出的武功,因此得到諡號“武”;漢文帝劉恆、魏文帝曹丕、隋文帝楊堅等則是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發展文化,因此得諡號“文”。

歷史上許多人得到過“忠武”的諡號,其中誰最名副其實?

除了君王之外,一些身份地位較高者也會被賜予諡號,如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就在病逝後被賜諡號“忠武”。南宋初年,民族英雄岳飛含冤被害後,先是被賜諡號“武穆”,後來也改為了“忠武”。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因為忠、武二字都擁有極好的寓意,“忠武”甚至被認為是諡號中的最高榮譽。那麼,歷史上眾多獲得過這一諡號的人當中,誰最名副其實、無可爭議呢?

根據目前已知的文字記載來看,“忠武”這一諡號最早是被莎車國的國王延得到。延在成為國王之前曾作為人質久居長安,因此欽慕漢朝,深愛中原文化。當上國王后,他始終堅定地支援漢朝,即使是西漢末年西域各國紛紛投靠匈奴,他仍然不願叛漢。平日裡,他還時常告誡諸子道:“當世奉漢家,不可負也。”出於對其忠誠的尊敬,延去世後,當時的王莽朝廷為其賜諡“忠武”。

歷史上許多人得到過“忠武”的諡號,其中誰最名副其實?

三國時期,上文提到的蜀漢丞相諸葛亮成為了“忠武”諡號的第二位獲得者。諸葛亮的功績已經不必多言,為了貫徹先帝劉備光復漢室的理想,他一面整頓內政、發展生產,一面厲兵秣馬、多次北伐。論忠,他為蜀漢操勞多年,最終積勞成疾,病重去世,死後家產不過土地十五頃、桑樹八百株,確確實實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論武,他位列“武廟十哲”,佈置的營寨讓司馬懿驚歎道:“天下奇才也”。

諸葛亮之後,曹魏權臣司馬師被曹魏的高貴鄉公曹髦賜諡為“忠武”,不過很顯然,一直大權獨攬、計劃篡魏的他可以說和“忠”完全不沾邊,所以這個諡號可以說極具諷刺意味。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包括名將溫嶠、前秦丞相王猛、蘭陵王高長恭在內的許多著名人物都獲得過“忠武”的諡號,但他們顯然難以和諸葛亮這個檔次的人物相提並論。

歷史上許多人得到過“忠武”的諡號,其中誰最名副其實?

唐朝享國的二百八十九年間,先後有五人獲得過“忠武”的諡號,其中以開國名將尉遲恭、中興名將郭子儀最為知名,他們一個為唐朝統一天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一個平定了安史之亂,挽救了傾頹的大唐江山,對唐朝幾乎有再造之功。到了宋朝,李繼隆、岳飛、韓世忠等名將都曾被賜諡忠武,其中最配得上這一諡號的無疑還是岳飛。

歷史上許多人得到過“忠武”的諡號,其中誰最名副其實?

論忠,岳飛二十歲從軍,為國奉獻出了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即使在朝中被奸臣排擠詆譭,他依然堅持收復被奪走的大宋河山;論武,他前前後後與敵作戰數百次,麾下的岳家軍也以強悍的戰鬥力、嚴明的軍紀得到敵人的敬畏和百姓們的愛戴。在被召回朝廷並遇害之前,岳飛已經進軍朱仙鎮,眼看就要收復曾經的首都汴京,以一支孤軍挺進中原,多次擊潰曾經不可一世的金軍,岳飛的軍事能力無可置疑。

歷史上許多人得到過“忠武”的諡號,其中誰最名副其實?

宋朝以後,獲得“忠武”諡號者越來越多,其中甚至有不少既無名氣,又沒什麼功績的,例如晚清時甚至有六人因為鎮壓太平天國有功先後被賜諡忠武。相比之下,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含金量應該是最高的。他作戰勇猛、戰功赫赫,朱元璋稱讚其道:“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可惜的是,常遇春四十歲時就暴斃于軍中,沒能獲得更多成績。

綜上所述,我國曆史上獲得過“忠武”諡號的人林林總總多達數十人,但其中真正與其相匹配者並不算多。如果要在這些人中找出最能貫徹這兩字者,諸葛亮、岳飛二人當仁不讓。先說忠,諸葛亮、岳飛都是在國家處於逆境時仍然堅持拼搏者,他們一個明知“益州疲敝”,本可以偏安一隅,但選擇了遵從劉備的遺願不斷北伐;一個深諳抗金形勢之艱難,仍為了收復大好河山興兵北伐。

歷史上許多人得到過“忠武”的諡號,其中誰最名副其實?

諸葛亮和岳飛面臨的處境何其相似,都是以弱攻強,都是反對意見不斷,他們最終也都走向了失敗。不過,正是在逆境中不放棄體現出了他們的忠。而在武方面,諸葛亮初次北伐便引得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響應,險些就能成功;以諸葛亮為偶像的岳飛表現更加出色,甚至已經攻入中原,可惜在外敵內奸的共同妨害下未能成功。儘管諸葛亮、岳飛都沒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但他們反而最能配得上“忠武”二字,也最值得後人尊敬、紀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