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大陽河為啥被人稱三陽開泰,瀍水情長!

走訪大陽河村

是去年暮春的一個週末

不足兩個小時的走馬觀花

讓洛陽郊外那個並不起眼的小村落

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裡

如此的長情

連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大陽河村位於孟津縣城西南,距離孟津縣城3公里、洛陽市區15公里,是2018年入選的中國傳統村落。

孟津的大陽河為啥被人稱三陽開泰,瀍水情長!

孟津的大陽河為啥被人稱三陽開泰,瀍水情長!

孟津的大陽河為啥被人稱三陽開泰,瀍水情長!

初看上去,村子並沒有我們想象的美好,沒有青山不見碧水,村裡正在對道路和古民居進行整修,挖掘機吱哇吱哇地叫著,嘈雜凌亂。

路邊一個三進院落內,腳手架叢立,一群農民工模樣的人來來往往地忙碌著。這座正在修復的窯院是村民賈西安家,也是村裡最有價值的古建築。窯院最裡邊,靠崖窯洞的崖壁上有三塊橫額,東邊為“輝東壁”,西邊是“邁西清”,中間一塊文字是“惠迪吉”,彰顯著窯洞的年代感和主家不同凡響的過往。

古居民和老物件

孟津的大陽河為啥被人稱三陽開泰,瀍水情長!

孟津的大陽河為啥被人稱三陽開泰,瀍水情長!

孟津的大陽河為啥被人稱三陽開泰,瀍水情長!

聽村民說,舊時的大陽河村以富裕遠近聞名,被譽為洛陽城北第一村。村民以姓賈居多,村中現存的最有價值的宅院為明清時期所建。這些宅院多為三進院落,臨瀍河東西排列,坐北朝南,每進院落均有上房和對列的廂房,前兩進上房比較軒敞,房頂有“五脊六獸”,最後一進上房為磚券窯洞,分上下兩層,窯外崖壁皆砌以青磚,上方嵌青石橫額。

七世祖賈之彥為清朝康熙年間進士,做過甘肅省會寧邑侯,是大陽河賈姓族人的驕傲。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賈之彥辭官歸故里,在村南瀍河岸邊建立義學文昌閣,教導後生。文昌閣遺址至今仍在,是賈姓族人緬懷先輩、教導後人的物質託。

賈西安家東邊,一條小巷幽靜恬淡,默默地注視著巷外的柳暗花明。走進小巷,一個乾淨明亮的靠崖窯院給人豁然開朗之感。院內,幾盆綠植、鮮花茁壯燦爛。說明來意,女主人熱情地邀我們進窯洞參觀。

窯洞內,暗淡的光線中,一架雕花圍欄木床迎門而立,古樸典雅,雕花精美,讓人心生歡喜。光滑的床幫和欄杆,記錄著主人一家開枝散葉、代代相承的家族故事。

孟津的大陽河為啥被人稱三陽開泰,瀍水情長!

據說,古地道口就在這所宅院內

據說,村裡還有一條連線全村民宅的古地道,五步一窯,十步一洞,用翻井分成若干段落,或高或低因勢而掘,既可避亂又可囤物。古地道口現在一村民家中,因主人當時有事,我們沒能進地道體驗。

中陽寺是大陽河村舊時的精神道場。據地方史志記載,中陽寺在大陽河村西,為官辦寺廟 ,鼎盛時期,其規模超過當年的白馬寺。

中陽寺原名重陽寺,具體修建年代無考。相傳,中陽寺與明朝嘉靖皇帝有關。說是明憲宗時,其第四子朱祐杬和妻子流落在大陽河村附近,得到高僧仙道的開示資助,後朱妻生下兒子朱厚熜,即為史上著名的明嘉靖皇帝。明嘉靖四年,朝廷拔黃金五萬兩,在中陽寺原址重建,後更名為重陽寺。

我們在大陽河村中東西南北來回尋找數遍,始終沒有找到有關中陽寺的蛛絲馬跡。詢問村民,也沒有人能說出一二。

除中陽寺外,大陽河村還有一座小陽廟。小陽、中陽、瀍河之陽,民間將這裡看作“三陽開泰”的吉祥寶地,大陽河村名也便由此而來。

大陽河遺址碑&瀍河故道

三陽開泰

瀍水情長

孟津的大陽河為啥被人稱三陽開泰,瀍水情長!

孟津的大陽河為啥被人稱三陽開泰,瀍水情長!

毫不隱瞞地說,我對大陽河村的思念,除了大陽河這個名字,更多的是因為瀍河。

作為洛河的主要支流,流經大陽河村的瀍河,發源於孟津縣橫水鄉寒亮村,全長35公里,具有3500多年的歷史,是歷史上最短、也最厚重的河流,與伊、洛、澗共為河洛大地的四顆明珠。

“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尚書·洛誥》中的這段文字,真實地記錄了周公營建洛邑,在瀍水兩岸考察占卜的史實,也說明了瀍河與洛陽古城共生共存的悠久歷史。

《尚書》以外,許慎《說文解字》、酈道元《水經注》等典籍對瀍河自然風貌和歷史地位都有記載,為我們瞭解河洛文化、瞭解古都洛陽、瞭解大陽河村提供了可信的依據。

水是生命的源頭,擇水而居是人類的生存法則,大陽河先人想必就是衝著瀍河而來,為這裡溫潤適宜的環境所折服,在此紮根散葉,繁衍生息。瀍河更以其無私的深情,滋養了包括世世代代大陽河村民在內的兩岸生靈草木,熱烈地豐滿著華夏文明。

“朱櫻不少見,瀍壑盡陽光。”瀍河的美好是河洛文化中永遠的春色,是古村大陽河永遠的寄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