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期如許,歲月無恙 | 遇見朝天宮

佳期如許,歲月無恙 | 遇見朝天宮

冶城謁琳宇,竹樹鬱蒼蒼。

弔古懷王謝,遺風泯宋梁。

緣山飛紫閣,守汞鎖丹房。

顧諟吾恆悃,寧同尚老莊。

朝天宮位於內秦淮河畔、南京城區西南部。從春秋時期的冶城,到現在的南京市博物館館址,兩千多年來歷經滄桑。

1。 故事中的朝天宮

相傳公元前五世紀中葉,吳王夫差在此開辦冶煉作坊,製造青銅兵器,因而得名“冶城”,冶城是南京城市的胚胎。

三國時,東吳孫權也在此設冶官,專門從事冶鐵。

東晉大興初年,冶煉作坊遷至石頭城東南,冶城山之地興建成一座園林,為丞相王導的西苑。自此開始,才有了園林的佈置及亭臺樓閣的營建。太元十五年(390年),孝武帝在此設冶城寺。元興三年(404年),晉安帝廢寺為“別苑”,廣起樓榭,飛閣複道,直連臺城。南朝劉宋明帝泰始六年(470年),這裡建有“總明觀”,這是全國最高的科學研究機構,講玄、儒、文、史、陰陽五部之學,祖沖之、葛洪、王羲之等人都曾在此任職。唐代此處是太清宮。此後千餘年間,此處多為道家的宮觀。

佳期如許,歲月無恙 | 遇見朝天宮

楊吳武義二年(920年)建紫極宮、鍾阜軒。南唐時,在紫極宮西邊建武烈帝廟。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年)建文宣王廟,這是朝天宮成為文廟的開始。

不久,改為道教的天慶觀(道教分為宮、觀、庵三級,宮最高規模最大,庵最小)。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改名為祥符宮,建太乙殿仍歸道教所有。元朝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改為玄妙觀,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改為永壽宮。

佳期如許,歲月無恙 | 遇見朝天宮

2。文廟

1864年7月,清軍攻陷江寧後,兩江總督李鴻章於次年8月命將原建於雞鳴山麓的江寧府學遷移至此,現存的建築格局系當年舊制,中為文廟,東為府學,西為卞公祠。

文廟建築基本保留了明代宮殿樣式,正南門是欞星門,進欞星門拾級而上即為大成門。文廟的主體建築為大成殿,面闊7間,高廣壯麗。殿內正中後壁原有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的靈臺。

大成殿之後為崇聖殿,又稱先賢殿,建築風格與大成殿相似,供奉孔子門徒及歷代先賢牌位。殿後最高處為“敬一亭”,登亭遠眺,南京城北景色盡收眼底。文廟東側為江寧府學,它與文廟有門相通。

佳期如許,歲月無恙 | 遇見朝天宮

約上三兩好友,身著漢服、旗袍,在這昔日的冶城,賞一番美景,訴說著自己的小歡喜,眉眼間都是盈盈笑意。

(內容來源:文學之都遇見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