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建在巨石上的村莊,三面懸崖峭壁,一面是翻騰的金沙江

奇聞:建在巨石上的村莊,三面懸崖峭壁,一面是翻騰的金沙江

在當今高樓林立的時代,滿街的鋼筋水泥,人工智慧。和古代比起來已經今非昔比了,想要回歸大自然的生活非常不容易,商業已經融入了每個角落,但在中國的流西寶山石頭城還保留著原始的生活習慣。

奇聞:建在巨石上的村莊,三面懸崖峭壁,一面是翻騰的金沙江

從遠處看去,一塊獨立的類似磨菇形狀的大石頭拔地而起,順著巨石原有的坡度,密密麻麻地建造著上百戶民居。這就是中國的流西寶山石頭城。村裡的居民至今還以石為居,吃飯用石碗,睡覺用石床。

奇聞:建在巨石上的村莊,三面懸崖峭壁,一面是翻騰的金沙江

寶山石頭城早在中唐時期就有人陸續定居。《元史·地理志》載:“其先自樓頭(今雲南寧範縣永寧鄉),徙此二十餘世。”這說明其歷史比麗江大研古鎮還要早很多。元初寶山州成立後,石頭城成為州府所在地,一直到元朝末期,石頭城才初具維形。現在整個村子約有100餘戶人家,全部為納西族。

奇聞:建在巨石上的村莊,三面懸崖峭壁,一面是翻騰的金沙江

在古代,寶山石頭城曾經是整個滇西北地區的要塞,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史書記載,1253年秋天,忽必烈南征大理,到達石頭城後看到這裡不易攻破,就在城下面安營紮寨,並找人和當地納西族首領談判。駐守在石頭城的納西首領親自開啟城門,迎接大軍入城。最後忽必烈大軍順利透過天險之城,於十一月到達麗江古城,直至消滅大理國,這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元跨革囊”的千古篇章。而當時,忽必烈大軍中一些傷殘士兵留在了石頭城,並在當地結婚生子。現在當地大多數納西人都姓木,據說他們都是當時蒙古騎兵的後裔。

奇聞:建在巨石上的村莊,三面懸崖峭壁,一面是翻騰的金沙江

寶山石頭城四面環山,開闊平坦的空地很有限。於是,勤勞的納西族人因地治宜,經過千百年的開墾,把石頭城四周的坡地都開闢成了層層梯田。這是納西人由“依山負險,酋寨星列,不相統攝”的遊牧生活轉向農耕階段的真實寫照。梯田層層疊疊,而所有梯田,都有自然流水澆灌。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奇聞:建在巨石上的村莊,三面懸崖峭壁,一面是翻騰的金沙江

在四面頹突的山頂上,能看到淚淚清泉流出,自上而下流淌。而寶山石頭城梯田的灌溉方式也不同於其他地方,比如桂林的龍勝梯田、元陽梯田等,一般都是上田水滿後直接流到下田。但寶山石頭城的梯田所採用的是自流灌溉方法,就是在每塊田的下面修了一個暗渠,當要灌田時,堵住暗渠水口,水便會流灌整塊田地,滿水後開啟暗渠水口,再堵上灌田水口,水由暗渠流下,便可澆灌下層田塊。這樣一來,既可以隨時掌控水流大小,也不會產生奪肥現象,充分體現了納西族人的聰明智慧。

石頭城整塊巨石地勢險峻,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坡度較緩的一面則一直延伸到谷底江水翻騰的金沙江。整個小城被一圈一米高的石牆包圍著,南面一條羊腸小道一直延伸到小城內,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