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作者尋古蹟的蓮蓮?蓮蓮的小世界

從前慢,車,馬,郵件都慢。

出京城沿京張公路向西北方向行駛100餘公里,110國道南側會出現一座突兀的山,拔地而起,遺世獨立,與之相伴的文化景觀就是山腳下的四方古城雞鳴驛。在古時,這100公里對於馬兒來說,全力奔跑也要從天亮跑到天黑。或許命運從古驛建成之日起就已註定,在百年後的資訊與高速時代,它終是孤獨的,雖然再不能奮蹄奔忙,但畢竟是歷史的見證。雞鳴驛,它應該是無數個時代更替中,尚未淪為廢墟的一個。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在連線宣化和居庸關的官道上,一匹馬飛馳而過,雖已人困馬乏,但騎手顯然沒有停下的意思,還在不住的催馬揚鞭。距他不遠處,一座守備森嚴的城池上,軍士看到騎手手執的令牌後,趕忙開城迎他入城—這個場景每天都要出現很多次,因為這裡是北方最重要的驛站——雞鳴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驛站”是中國古代的郵政機構,它的功能相當於今天的“郵局+快遞”。在中國曆朝歷代的各條“省級公路”間,曾經有著無數的驛站。如果沒有驛站,就沒有楊貴妃的“一騎紅塵妃子笑”,也沒有李清照的“錦書誰寄相思語”了。上到國家大事,下至個人書信,都要透過驛站來傳遞,尤其是邊疆附近的驛站,對傳遞軍情尤為重要。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密令和錦書,再難修補身前的舊河山。百年後的我置身驛城外不禁感慨,用經年的骨血壘高這孤城一座,扼守大漠與西風,等那途經的人,來訪這蒼茫中的故城,從磚瓦中翻找昔日的興衰與榮辱,在石頭中翻看那終是灰飛煙滅的密約。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遠山一峰,雞鳴聲起。

因為腳下的要道,大明永樂十八年,雞鳴驛在此設立,觀其地理位置,東邊是土木堡,西北便是宣府驛,古驛門匾上書“雞鳴驛城”,想必除了作為郵局驛站外,古驛還有重要的軍事功能。成化年間始建土垣一週,隆慶年間,在原有土垣的基礎上加厚加高,並在城牆內外包,磚以起到保護牆體的作用。城內有兩條貫通東西的大街,其中靠南連線東西城門的前街是商賈一條街,至今遺存著觀音廟、龍王廟和公館院、賀家大院等。靠北的那條街有永寧寺、文昌廟、泰山廟、三義廟、馬王廟及驛站馬號。一派建築中規格最高的賀家大院就是當年的驛城署,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在逃往西安的途中,曾在賀家大院住過一夜。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驛像一條紐帶,一端連線廟堂和江湖,一端通向古往與今來。它有鐵打的堅固和流水的易逝,而來往之人,終究無法擺脫顛沛的命運。穿越時間長廊,我們似乎可以想象出驛卒與探馬往來於驛中的官道,商旅也曾帶來俗世繁榮,他們酒肆裡暢飲,雞鳴寺祈福,風聲與往事好比塞外吹來的風。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而城外四野風起,舊聞新說絡繹於官道,奔走在途中的不乏有武將文臣,他們懷揣家國,或運籌帷幄,或紙上談兵,最終逃不出一個結局:國家有難,一次次被置於水火之上的,總是那逃不開卑賤命運的草民。雞鳴驛用五百年的滾滾風塵,終歸為我們看清的了盛世的真相,其實就是人人得享太平安寧。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直至1913?年,北洋政府宣佈“裁汰驛站,開辦郵政”,雞鳴驛的歷史重任終於謝幕。如廟宇中接地氣的民間壁畫,如指揮署門當戶對和磚雕,如頭頂槐花牽手走過石板街的情侶,他們一定是那愛過前世又愛到了今生的人。當他們靜觀城中的每一塊磚石,手指觸及城牆上那些泥土和瓦礫的時候,心中頓生載舟覆舟之慨,回首有緣人,是相濡以沫,還是江山社稷呢?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回望雞鳴山的巍然屹立,在歷史的滄桑中,唯有他,默默守望著雞鳴驛的古往今來。再看荷鋤歸來和牆根下曬太陽的老鄉,身居太平,與古樹為鄰,晴耕雨讀,深藏美德與良善,皆是世人眼中安然的一切。

紅塵滾滾、鐵騎如風的輝煌後,安寧或許才是俗世所願。

古代郵局:雞鳴山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