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掛在懸崖上的棺材?來自春秋時期?技術落後是怎麼放置的?

在我國江西省貴溪縣錢塘鄉滬溪河兩岸奇峰秀崖上的巖洞裡,儲存著上百座春秋時期的棺材,它們高高地懸掛在陡直而又險峻的懸崖之上。這就是至今仍讓我們感到神秘的懸棺葬。在遠古時代,機械還很不發達,現代化的升降裝置更無從談起。那麼,幾千年前的古人到底依靠什麼技術和裝置,把棺木送到遠離地面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懸崖峭壁上或山洞裡的呢?對此,科學家們眾說紛紜,有提升說、垂降說、棧道說、堆土說、腳手架說、搬運說、地貌變遷說等等,可謂眾說紛紜、五花八門。

懸掛在懸崖上的棺材?來自春秋時期?技術落後是怎麼放置的?

但是,就是沒有一個科學的能令人信服的說法。為了揭開“懸棺之謎”,1988年以來,上海同濟大學、江西省文物局和美國加洲大學等專家學者們曾聯手做了一次現場演示試驗。他們選定江西貴溪仙岩崖墓群所在的地方,用仿製的“古代絞車”進行懸棺吊裝模擬。他們讓兩個人登上山頂,把守住定好位的繩索,然後由兩個人從山頂垂下蕩入懸崖上的巖洞中,另一個人則在河對岸指揮操作。吊裝開始時,他們將一根粗實的繩子從山頂下垂到距巖洞口30多米的地方,上面吊著定向滑輪;另一根繩子則穿過滑輪,一頭捆住棺木,一頭連著絞車。

懸掛在懸崖上的棺材?來自春秋時期?技術落後是怎麼放置的?

隨著絞車的轉動,棺木慢慢升向高處。當棺木升到20多米高的巖洞前時,早已守候在巖洞中的兩個人便拉緊拴在粗繩上的細麻繩,慢慢地將棺木引到洞裡,棺木穩穩當當地安放到了巖洞中。這一實驗的成功,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古代懸棺葬可能是用原始機械的“提升法”來完成棺木的安放。可是,後來科學家們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看法和疑問:這是當代人有國際性的猜測試驗,它明顯帶有當代科學的思維,古代人並不一定有如此先進的絞車。另外,即使有絞車,在那些直出水面,水深流急的江面上,如何安置絞車?

懸掛在懸崖上的棺材?來自春秋時期?技術落後是怎麼放置的?

這和在山崖下的陸地上安置是截然不同的。還有,站在河對岸指揮的那個人,在古代還未發明旗語,更無先進通訊裝置的年代,透過什麼特殊語言來實施如此複雜細緻的指揮?有些凹進懸崖裡達數丈深的巖洞,如何克服重力、靠一根細繩把棺木引進山洞?相反地,在那些突出懸崖很多的巖洞裡,又怎樣解決了上下繩索及棺木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問題?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至今沒有得出一個完美的答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