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文筆塔公園的荷花開了,快來感受同安的歷史古韻吧

文筆塔

在同安城東的鳳山之巔,是同安現存最大古石塔,

象徵著同安文運。

以文筆塔為標誌是一個面積8萬多平方米的歷史文化公園,文物古蹟眾多是文筆塔公園的一大特色,與

慢行系統、古官道、村道形成環形文化走廊,與孔廟、古城牆等構成文化旅遊軸線,

成為同安又一文化地標。

廈門文筆塔公園的荷花開了,快來感受同安的歷史古韻吧

這座公園以“文筆”為主線劃分了三個功能區。

歷史文化保留區:

這裡是公園的重點,對古官道、甘露亭、郡馬府等文物周邊環境展開整治和綠化提升,營造景觀節點;

人文休閒主題區:

除了文筆塔廣場的紅磚卷軸景觀外,還有古官道書法文化景牆、蔡獻臣墓文物點、兒童沙坑等;

田園風光主題區:

以農耕記憶為主線,佈局農耕小品,營造碧水春草池等景觀。

廈門文筆塔公園的荷花開了,快來感受同安的歷史古韻吧

走進文筆塔公園,公園入口廣場採用了閩南建築風格,

設紅磚卷軸景觀,鐫刻朱熹體的“文筆塔公園”五個大字,

盡顯閩南古韻。

廈門文筆塔公園的荷花開了,快來感受同安的歷史古韻吧

不遠處,半坡之上的文筆塔巍然屹立,古樸的石質護欄將文筆塔環繞,

它歷經400多年風雨滄桑,在公園建設過程中得以修舊如舊,

既是公園的制高點,也是同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

廈門文筆塔公園的荷花開了,快來感受同安的歷史古韻吧

文筆塔又名“鳳山石塔”,原是廈門市太平寺中的塔,

塔身磚木結構,七級八面,塔下還有曲池、拱橋。

文筆塔還擁有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文筆塔不僅有振興文氣的原宗旨,

還有一項超越原設計的功能--航標功能,

由於文筆塔位於鳳山之巔,非常醒目,海上歸來的船隻習慣性的將其視為入港的航標。

廈門文筆塔公園的荷花開了,快來感受同安的歷史古韻吧

文筆塔成功“轉型”成一個連線古城文脈,同步展示城市田園風貌的歷史文化公園。文筆塔公園內的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文史專家顏立水介紹,進入文筆塔公園,沿2公里的古官道信步而行,可謂“

步步有歷史,處處有文化

”。

廈門文筆塔公園的荷花開了,快來感受同安的歷史古韻吧

古官道兩側分佈了近20處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文筆塔為核心的公園及周邊,是廈門地區文物古蹟遺存密度最高且無斷代的歷史文化區,

如隋末始建的天興寺、唐代建的東嶽廟、宋代修建的郡馬府、元代葉郡馬伕婦合葬墓、明代鳳山鍾秀坊、清代績光銅柱坊等

文筆塔:同安現存規模最大的古石塔

《同安文物大觀》記載:文筆塔為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同安縣令洪世俊為祈興同安文運而捐俸建造,為五層六角仿樓閣式實心石塔,通高14。25米,每層仿木結構出栱挑簷,是同安現存規模最大的古石塔。

廈門文筆塔公園的荷花開了,快來感受同安的歷史古韻吧

南陽郡馬府:廈門現存唯一皇族建築

南陽郡馬府位於大同街道碧嶽社群,為佛領葉氏大宗祠,是廈門現存唯一的皇族建築,家廟前有三道照牆,是皇家獨有的氣派。家廟前方的麒麟紋照壁以彩色交趾陶和瓷片剪粘,儲存較好。1996年,郡馬府被列為同安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列為廈門涉臺文物古蹟。

廈門文筆塔公園的荷花開了,快來感受同安的歷史古韻吧

甘露亭:廈泉古道上的“接官亭”

甘露亭位於大同街道鳳山與九曜山之間山谷豁口,又名接官亭,是古代同安通往泉州古道上往來官員駐足憩息之所。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亭西側立清石碑一方,鐫刻“宋熙寧三舍人丞相正簡蘇公故里”。

廈門文筆塔公園的荷花開了,快來感受同安的歷史古韻吧

績光銅柱坊:廈門規模最大石坊

績光銅柱坊橫跨漳泉古道,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為表彰施琅平定臺灣而建,在廈門現存的石坊中規模最大。石坊正面鐫“績光銅柱”,背面鐫“思永峴碑”字樣。

廈門文筆塔公園的荷花開了,快來感受同安的歷史古韻吧

真的是顏值、內涵,此時此刻,文筆塔公園內

荷花

也綻放了,荷花池裡荷花競相開放,抽個時間來這裡一天,

不僅能賞荷花,還可以遊覽公園內的鳳山十六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