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一年拿不下成都北邊的廣漢,還折損了龐統?

站在防守的角度看,作為歷代蜀國國都的四川省成都市有很多門戶,比如最遠的陝西漢中,近點的四川廣元、劍門關、江油,再近點的綿陽、綿竹、什邡都是。如果說距離成都最近的門戶要地,可能就要說廣漢了。

劉備為何一年拿不下成都北邊的廣漢,還折損了龐統?

在四川省內,作為省轄市德陽下轄的縣級市,廣漢的知名度並不高,可能還不如德陽。但廣漢最大的優勢是距離西南中心城市之一的成都實在太近了,也就二十公里左右。如果說哪座城市可以稱為成都的北大門,廣漢顯然是最合適的。

歷代蜀國之所以定都於成都,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地理上的防禦優勢。北方軍隊如果從漢中方向南進攻,需要經過很多山脈大河,如上所述城市。即使是南方軍隊從奉節方向西進攻,同樣距離遙遠,成都在這個大三角的最西端,相對比較安全。如果將漢中、米倉山、廣元、劍閣、廣漢等北線要塞稱為成都的“九條命”,那廣漢無疑可以被看作成都的“第九條命”。第九條命沒了,成都在北軍面前也就失去了防禦意義。

劉備為何一年拿不下成都北邊的廣漢,還折損了龐統?

東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荊州牧劉備受益州牧劉璋之邀入蜀,名義上為防禦漢中張魯,實為取蜀。二劉翻臉後,益州軍張任等部退守雒城,荊州軍大舉圍城。然後呢,就是張任戰死,可是以劉備梟雄之姿,卻沒能拿下雒城。雒城就是現在的廣漢,在東漢時是廣漢郡的治所。當時的廣漢郡轄區包括廣元、綿陽、德陽、遂寧等地區,而廣漢郡之所以把治所放在雒城(下同今之四川省廣漢市),大致有一點考慮到。雒城距離成都太近,郡治放在雒城可以就近支援成都,二城互為犄角,而且雒城的地勢相對比較複雜。

劉備為何一年拿不下成都北邊的廣漢,還折損了龐統?

唐朝人就認為蜀中有三蜀,哪三蜀呢?成都、梓潼、廣漢。站在唐人的角度,梓潼當是現在的綿陽至廣元這一險道,包括號稱天下雄險的劍門關。成都自不必說,居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又兼沱江與岷江之地,山川險勝之地。廣漢則居於成都和梓潼這二蜀之間,起到了連線的作用。

劉備為何一年拿不下成都北邊的廣漢,還折損了龐統?

劉備兵圍雒城,只要拿下雒城,成都就在眼前。讓劉備沒想到的是,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也沒拿下雒城,反而折了此次入川最重要的謀士龐統,中流矢而亡。龐統的死對蜀漢未來的走勢,或者是整個三國曆史的走勢都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有分析認為龐統如果不死於雒城(廣漢),則諸葛亮不必離開荊州,那麼孫權就沒有多大的可能偷襲荊州,偷襲了也沒多少勝算。諸葛亮因為龐統之死,劉備頓於雒城之下,只好帶著劉備集團最重要的武將之二張飛和趙雲入川,把荊州扔給了驕傲自大的關羽,結果搞砸了劉備爭奪天下的大業。換言之,孫權偷襲荊州(西部)得手,才在真正意義上奠定了三國並立的格局,反正誰也吃不掉誰了。在此之前,劉備集團勢力急速擴張,已讓曹操和孫權感受到了極大的生存威脅,曹孫聯手做掉了關羽。

劉備為何一年拿不下成都北邊的廣漢,還折損了龐統?

我們可以這麼講,雒城(廣漢)雖然小,卻在不經意間改變了三國曆史的走向。當然,劉備在攻下雒城志得意滿時是完全想不到日後會發生什麼讓他刻骨銘心的事。劉備控制蜀中後,覺得廣漢郡太大,就從廣漢郡北部分出了梓潼郡。不過雒城依然是縮水版廣漢郡的治所,依然是成都最為重要的北大門。

廣漢對於成都有多重要,古人云:“雒城居成都上游,得雒城則得成都,雒城失則成都不守。”又云:“歷代爭奪蜀中者,必死爭廣漢。”晉朝人對廣漢之於成都的意義看得非常清楚,“益州咽喉之地,成都得失之關鍵。”劉備入蜀五十年後,公元263年,魏將鄧艾在綿竹殺死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軍隨後長趨直入雒城,後主劉禪已經無路可逃了。

劉備為何一年拿不下成都北邊的廣漢,還折損了龐統?

圖-俯瞰四川廣漢市

五代十國中期的後唐滅後蜀,唐軍殺進時稱漢州的廣漢時,前蜀後主王衍同樣無路可退。隨後的後唐大將孟知祥據蜀時,與東川節度使董川爭奪蜀地,漢州同樣是孟知祥退可守成都、攻可取東川的關鍵要塞。明朝初年,大將傅友德進攻成都,同樣是先打下漢州,成都才投降的。所以清初地理學家顧祖禹說:“漢州之於成都,有唇齒之勢”。作為“唇”的廣漢亡,則作為“齒”成都寒,堪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