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寸金的廈門,拆遷工地上竟有一座別墅不敢拆,不僅沒動還耗費百萬修繕

寸土寸金的廈門,拆遷工地上竟有一座別墅不敢拆,不僅沒動還耗費百萬修繕

從廈金灣沿五通碼頭走去,一路走過去都是大拆遷狀態,按照廈門的發展速度,以及城市建設的風格,興許不出10年這裡又將是一片繁華的區域。臨近五通燈塔公園的鳳頭社,也在這片大拆遷的浪潮中。但村子屬於規劃中的環島路一片,這座臨海城中村的未來,大機率不會用以發展商業地產,未來更可能發展成類似曾厝垵的漁村旅遊小鎮。

寸土寸金的廈門,拆遷工地上竟有一座別墅不敢拆,不僅沒動還耗費百萬修繕

村子既有靠海的優勢,也有一小部分歷史景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148號的周文學宅。這棟別墅建於1930年,是閩南地區最典型的近代番仔樓。所謂的番仔樓,就是中西結合的洋樓,是民國時期閩南富人圈最流行的宅院別墅。目前儲存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泉州、廈門一帶,其中尤以鼓浪嶼為之最。

寸土寸金的廈門,拆遷工地上竟有一座別墅不敢拆,不僅沒動還耗費百萬修繕

鳳頭社本身屬於廈門最偏遠的東區,拆遷之前是一座城中村,平日裡除了住戶以外,並沒有多少外人進入。所以這座近百年的文物單位,極少有人發現,關於它的文字資料,也非常稀少。

寸土寸金的廈門,拆遷工地上竟有一座別墅不敢拆,不僅沒動還耗費百萬修繕

五通是廈門東部重要的港口,附近村鎮居民除捕魚以外 ,也多有南下出海闖蕩的歷史。這周文學的資料並不多,只說是在南洋發了財,於民國時期返回家鄉建造了這麼一棟私人豪宅。但再具體的周文學生平事蹟,以及其家族後人便只有空白,而因為拆遷村子空無一位原住民,想打探點資料就更是難上加難。

寸土寸金的廈門,拆遷工地上竟有一座別墅不敢拆,不僅沒動還耗費百萬修繕

別墅的橫額上寫著“汝南衍派”四個大字”,這“衍派”兩個字,在閩南古厝上十分常見,是一種祖籍追溯的標籤。例如大家常見的“江夏流芳”,值得是黃氏先祖來自於湖北的古江夏郡。這“汝南衍派”,說的是來自於河南駐馬店的汝南縣,主要以周、蘭氏為主。

寸土寸金的廈門,拆遷工地上竟有一座別墅不敢拆,不僅沒動還耗費百萬修繕

這周氏是中國最悠久的一個姓氏,其始祖可以追溯到周文王。而現在的福建人,其祖先大都來自於河南一帶,是中原地區的後裔。這鳳頭社也是一個以周氏為主的村子,周文學宅的後面,便是其宗祠。

寸土寸金的廈門,拆遷工地上竟有一座別墅不敢拆,不僅沒動還耗費百萬修繕

別墅佔地不小,足足有九百多平方米。按照廈門的地價來算,這棟老別墅還真值不少錢。再加上文物本身的歷史價值,那價格還真是無法估量。不過文物可都是被保護著呢,再牛的房地產商都不敢動。

但我大致可以推測,周文學後人估計沒有再回來,這棟別墅宅院的產權應該屬於廈門,因為廈門去年耗資了三百多萬對其進行修復,如果是有主之物這筆費用一般得私人承包。

寸土寸金的廈門,拆遷工地上竟有一座別墅不敢拆,不僅沒動還耗費百萬修繕

客觀說,周文學宅還是非常大氣。我雖然站在牆外,但從大宅子的設計風格,再到樓牆的雕花、裝飾,都能夠看到其主人的魄力、財力和品味。現在你所看到的別墅,是經過修繕的,原先因為戰爭和時間等因素,曾一度屬於危房。

寸土寸金的廈門,拆遷工地上竟有一座別墅不敢拆,不僅沒動還耗費百萬修繕

不過內部修繕的如何,裡面是否有什麼珍貴的物件,那就不得而知了。或是因為拆遷緣故,目前屬於關鎖狀態。當然院牆並不高,想翻進去看似乎也可以,不過考慮到落在牆上的電線,我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另外牆角下,或被附近鄰居當成了雞圈,雖看似已經搬走了很久,但還是有一股不太好聞的味道。

寸土寸金的廈門,拆遷工地上竟有一座別墅不敢拆,不僅沒動還耗費百萬修繕

這樣的番仔樓,除鼓浪嶼以外,廈門還有不少。僅老思明區的城中村菜市上就有好幾座,都是非常珍貴的閩南文化歷史建築。而這棟老別墅,或許之前低調了近百年時間,但一旦該區域往旅遊小鎮改造成功,或許又會是一處熱門的小眾景點,也將是鳳頭社的未來地標。這也是為什麼,周邊大量民房都被推倒,這棟別墅和後面的宗祠能夠屹立不倒,受保護著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