盪口古鎮隨想

◎馬劍鋒

初夏時節,我有幸參加了集團公司組織的“先進員工榮譽觀光遊”,3天時間,我們先後遊覽了金壇“東方鹽湖城”、常州“青果巷”、無錫“拈花灣”等省內旅遊景點,而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無錫“盪口古鎮”。

冒著傾盆大雨,我們一行前往盪口古鎮。盪口古鎮位於無錫錫山區東南鵝湖鎮境內,古名丁舍,相傳是東漢孝子丁蘭故里,因位於鵝肫盪口而得名。許是天公眷顧,當我們坐上小木船時,剛才還怕雨會打溼衣衫的我,猛然發現船外已是淅淅瀝瀝的小雨。雨霧中的古鎮,顯得格外寧靜。穿鎮而過的小河上,搖來幾艘小木船,船尾艄公古銅色的臉,穿草鞋,戴斗笠,悠悠然搖著木槳,身體隨著槳來回輕晃,不經意間透著“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之俠骨柔情。都說有水則靈,此時依河而建古色古香的青磚黛瓦與小橋流水、夾岸楊柳、搖櫓艄公,渾然天成,無需特意取景,已然是一幅精心畫就的水墨畫了。但此時的我卻有些莫名的恍惚……

古鎮的中心位置,四座石拱橋跨河而居,透著江南水鄉的靈異,大意之人便不能細評這些石拱橋的雕琢天工和意境之美。船行至此,古鎮小河過去一半。賞完這“半程煙雨半城景”,上得岸來,踏著斑駁的青石板,探尋著歷史的足跡,一行人來到了古鎮的核心景區——華氏義莊。莊的門廳上“華氏義莊”幾個字遒勁有力,進入轎廳,“尚德樂善”四個紅底金字,彷彿訴說著華氏家族創辦義莊的初心,又彷彿道出義莊的精髓。

華氏義莊是江南至今儲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存續時間最長的義莊之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有股東聚會議事、接收捐贈的“詒谷堂”,有培養人才、寒門弟子接受免費教育的“懷芬書屋”,有成就美好姻緣的愛情信物“鐵線蓮”。這裡曾經捐款捐糧、賑災濟世,這裡曾經創辦學堂、傳承義舉,這裡記載著曾經的商賈雲集、輝煌燦爛,這裡記錄了華氏族人的義舉,見證了他們對當時社會的貢獻。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迎著如酥的小雨,追尋著耳熟能詳的歌聲,我們來到了音樂家王莘紀念館。展館分為“歌起盪口”“歌聲引路”“歌者不息”三個展廳,記錄了偉大音樂家學習、生活、創作、奮鬥的一生。《歌唱祖國》是王莘1950年創作的,自第二年在人民日報發表後一直傳唱至今。透過餘音繞樑、激盪人心的歌聲,參觀者時時感受著作者的魅力,愛黨愛國之情、奉獻擔當之心油然而生,理想信念更加堅定。

聽導遊介紹,盪口古鎮其實不大,就是一條東西走向、並不怎麼寬的小河,兩岸古建築一側以人文景觀居多,一側以商業休閒為主,長度也就1000米左右。始於春秋,興在明代,這裡最大的家族就是華氏,幾乎所有的名人都是華氏家族成員,有華氏老義莊,有將活字印刷術發揚光大的華燧,有近代科學的先行者華蘅芳、漫畫家華君武,還有非華氏的教育家錢穆、人民音樂家王莘等名人大家。這樣算來,盪口古鎮也算是古色古韻、人文薈萃了。恍惚間,我似乎有所明白起來……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歷史的積澱鑄就了古鎮的千年文化。如果說華氏義莊彰顯的是人間善舉,王莘歌聲是催人奮進的愛國情懷,那麼整個古鎮讓我們洞見了人間之大愛、之雋永、之美好。難道不是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