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沂州古城出現錯別字?“琅邪故郡”遭質疑!

琅琊是臨沂的舊稱眾所周知。但是近日有市民在沂州古城遊玩時對一塊寫著“琅邪故郡”的牌匾產生了疑問。為什麼牌匾上是“邪”而不是“琊”呢?,難道在這麼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地方也會出現錯別字嗎?

河東沂州古城出現錯別字?“琅邪故郡”遭質疑!

沂州古城今年春節期間向公眾免費開放,引來了大批市民觀光遊覽,景區按明清時期沂州的城市格局修建,其中修復了沂州府衙、平野臺等沂州城的標誌性建築景觀,古色古香的建築讓前來觀光的市民也感到身臨其境,已然成為新一處網紅打卡地。

“琅邪故郡”的牌匾,究竟有沒有錯別字呢?記者帶著疑問來到了沂州古城景區。

“確實有不少遊客都向我們反映過這個問題。”沂州古城景區運營科策劃主管李國棟向記者介紹,景區的建設是有一批專家參與的,他們負責確保整個景區不會出現歷史文化上的錯誤,而採用“邪”這個字,也是經過專家開會研究的。

“我們之所以用這個‘邪’,是因為這是有據可查的。”景區的文史專家黃克勇向記者解釋,在最古老的寫法中,“琅琊”就是寫作“琅邪”。

河東沂州古城出現錯別字?“琅邪故郡”遭質疑!

《多寶塔碑》唐代·顏真卿

據記載,秦朝始皇帝統一六國後,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琅邪郡就是其中之一。為鞏固統一,曾多次出巡,並在嶧山、泰山、琅邪臺、之罘島、東觀、碣石、會稽等處立石刻字,為自己歌功頌德,其中以琅邪臺石刻文字最多,但因年代久遠,石刻僅剩下殘石。清嘉慶年間,大珠山下一農民耕地得漢代印章一枚,銀質龜鈕,方形,文白曰“琅邪相印章”,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現在出土的較早時期有“琅邪”二字的文物。除了相印,還有出土的漢代侯印、典書令印、太守印,也都刻著“琅邪”二字。“除了這些,一些文學作品裡也留下了不少證據。”

黃克勇向記者展示了他蒐集到的古籍照片,可以看到不少“琅邪”的蹤跡。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記載:“越王勾踐之故國也。勾踐並吳,欲霸中國,徙都琅邪。”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在《多寶塔碑》中的落款中寫著,“朝議郎、判尚書、武部員外郎、琅邪顏真卿書。”在王羲之故居中的普照禪寺內的《集柳碑》中,也有“琅邪臨沂人”字樣。可見,在最早期的寫法中,就是寫作“琅邪”。

河東沂州古城出現錯別字?“琅邪故郡”遭質疑!

王羲之故居普照寺中的集柳碑

“琅琊”和“琅邪”,孰對孰錯?

既然“琅邪”是自古就有的寫法,那“琅琊”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在臨沂地區的專家學者,都還是比較認可‘琅邪’這個寫法的,因為自古就是這樣寫下來的。”臨沂市地方史志辦公室的專家告訴記者,“雖然現在主流寫法都是寫作‘琅琊’,像安徽省滁州市就有個琅琊區,但追根溯源,‘琅邪’才是最早的寫法。”

而對於這個說法,記者也在臨沂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孫麗那裡得到了確認。“這個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能說沒有‘王‘字旁的這個‘邪’是古代文獻、碑刻中常用的。”她向記者解釋,“琅邪”名字的由來,傳說是西周時期姜子牙為青島海邊的一座小山命的名,“琅”是青玉珠的意思,而“邪”則是一個語氣詞,沒有實際的含義。此後,“琅邪”開始正式作為地名使用,隨著朝代的變更,琅邪地區也慢慢遷移到了現在的臨沂一帶。而現在常用的“琊”字則是在南朝後期才開始出現的,由於琅邪地區出現了王氏、顏氏、諸葛氏等名門望族,再加上名人輩出,人們便習慣在“邪”前邊加一個“王”字旁,也就成了“琊”。不過這種習慣用法也是非常之少,只是在各別的墓誌銘、文獻當中才會出現,主流寫法還是以“琅邪”為主。清代《康熙字典》也收錄了“琊”字:“琅琊,卽琅邪,地名。”真正開始流行使用“琅琊”則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也是為了和“邪(xié)”字讀音區別開,規範普通話讀音。“所以不能說‘琅邪’是錯別字,相反,它還是古代最常用的寫法。”

河東沂州古城出現錯別字?“琅邪故郡”遭質疑!

河東沂州古城出現錯別字?“琅邪故郡”遭質疑!

漢代琅邪相印

“這是一個文字改革的事情,沒有辦法分對錯。”黃克勇說,“這也是一個演變的過程。”他表示,景區之所以決定寫成“琅邪故郡”,還是覺得要尊重歷史,臨沂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為其弘揚傳統文化,也是大家共同的義務。

河東沂州古城出現錯別字?“琅邪故郡”遭質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