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園」匠心淬鍊,火山下的時間藝術

馬站鄉腹地,騰衝火山叢集內,

伊甸園在這裡自然生長。

呼吸大山的氣息,吞吐天地的靈氣。

距伊甸園八公里處的鄰村便是碗窯土陶村,

它在這裡守護著六百年的土陶非遺文化。

八月,我們探訪碗窯村,講述一段土陶的故事。

「伊甸園」匠心淬鍊,火山下的時間藝術

一年有一年的時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守護。

六百年裡,騰衝人用代代相傳的手藝,

用言傳身教的禮儀,守住一方風土。

騰衝的時間連綿不絕,古老的傳統卻仍然生效。

「伊甸園」匠心淬鍊,火山下的時間藝術

全國200多個叫“碗窯”的村子,

如今還在做陶的不到10個。

在馬站三聯村,有一個被稱為“製陶工藝之鄉”的村落——碗窯。在這,你可隨意拾掇歲月靜好,也可輕鬆將美好時光完美鑲嵌。據說馬站碗窯的土陶工藝是由明洪武年間隨軍戍邊的孫、劉、蔣三姓族人從湖南帶到騰衝,後三姓族人又搬至三聯村定居下來,做陶手藝也便世代相傳至今。

三聯村

在這裡,大家習慣了一件事動輒做幾十年,典型的樣本是土陶手藝人,碗窯土陶村的孫朝宗,第18代傳人,做了三十年的陶,現在依舊還在延續著年復一年的土陶時間。

孫朝宗

一座傳統的土窯 +一段時間的淬鍊

= 一場土與火的藝術

碗窯做陶用的是火山泥,由遠古時期的火山灰經歷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演變形成,不同地方的火山泥,顏色、礦物質含量都不同,如果不用火山泥,不選擇傳統的做法,就不是碗窯了。碗窯土陶600年的時間淬鍊,是祖輩傳承的技藝,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是現在的機器也替代不了的。

「伊甸園」匠心淬鍊,火山下的時間藝術

在碗窯,主要取馬站火山口的火山泥。這裡的火山泥礦物質含量高,泥性粗糙,柴窯燒出來的陶可以軟化水質,防潮透氣,最適合做花盆,儲存茶葉。而像騰衝的小鍋酒,釀出來後用碗窯的酒缸裝幾個月,裝過之後,酒缸吸附了甲醛,喝起來醇香,也不易醉人。

「伊甸園」匠心淬鍊,火山下的時間藝術

拉坯,用配好的黏土在拉坯機上手工完成一件產品從泥巴到有一定樣式的過程。晾曬,在脫掉一部分水可以拿起的時候就是讓粗糙的原坯改頭換面的時候了。修坯,簡單的刀片劃過原皮表面,轉幾轉開始變得光滑美觀。修坯後接著晾曬至幹。上釉,把配好的釉料(紅、白、藍、綠等色)放入適量大小的容器中,用浸、畫、染等方法上釉,讓土陶多了一件美麗、光滑的衣服,使其更具藝術感。燒製,土陶完全乾了之後放到窯爐裡面經1200度的高溫燒製成形。

「伊甸園」匠心淬鍊,火山下的時間藝術

火山灰是時間的沉澱,萬物的滋土,

它們靜靜地留存,為人們所用,

創造生活,流傳世間。

火山腳下的伊甸園,以極致的理想呈現,

正如匠人那般以時間精雕細琢,用匠心傳遞溫度。

「伊甸園」匠心淬鍊,火山下的時間藝術

時間在其中必然以光的溫暖照射內心……

在每一片森林裡,湖泊中,

在騰衝盒子的閒暇中,

在馬場的閒野中,在小院的柔軟中……

「伊甸園」匠心淬鍊,火山下的時間藝術

某一天,

書案上多了一個插花的土陶花瓶,

清香之外不也又是一番本味的迴歸。

某一天,

茶爐中多了幾個熬製雷響茶的茶罐,

每一次的煮沸都是一次自然的本原。

「伊甸園」匠心淬鍊,火山下的時間藝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