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之所以走向強大,商鞅居功至偉,那為何最後還是要被車裂

秦始皇嬴政,攻打下其餘六國,從而實現了中原大地的大一統。書同文,車同軌,實現了文化、經濟、政治等的大融合,對於中國以後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秦朝當時之所以走向強大,有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著商鞅的變法行動。商鞅變法在歷史上的地位相信就不用多說了吧,推起變法行動的領頭人正是商鞅,帶領國家走向繁榮富強,本應獲得更好的獎賞,那麼為何最後他還是要被車裂?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傢俱體的看一下。

秦國之所以走向強大,商鞅居功至偉,那為何最後還是要被車裂

史書上記載的商鞅,大氣果敢,絲毫不屈服於權利。瞭解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商鞅推行的變法行動,已經損害了秦國貴族的利益,而他不顧艱難險阻,異常堅定。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援下,商鞅變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推出的各項制度,讓普通老百姓也能有一戰之力。這就充分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打仗的時候非常勇猛,其他六國軍隊看了之後,自然也會心生怯意,打仗的成功率也大大增加。

秦國之所以走向強大,商鞅居功至偉,那為何最後還是要被車裂

但是咱們前面也提到了,商鞅變法觸碰到了秦國貴族的利益。這些貴族也不是吃乾飯的,自然要對商鞅的變法行動百般阻撓。除去這個原因,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的變法行動,也讓老百姓們苦不堪言。

秦國之所以走向強大,商鞅居功至偉,那為何最後還是要被車裂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後期的變法條例中,條件變得越來越苛刻。根據《商君書》記載,三晉之所亡於秦者,不可勝數也。若此而不服,秦能取其地,而不能奪其民也。意思大概就是說,秦國雖然能夠打敗三晉(趙國、魏國、韓國),但是卻不能收攏百姓們的心。因為秦國擴張,土地越來越多,百姓們的生活反而是越來越苦。老百姓從根本上得不到什麼利益,自然也就對秦國無感。

秦國之所以走向強大,商鞅居功至偉,那為何最後還是要被車裂

事情的轉機是在秦孝公死後,此時的商鞅一方面是得不到上層統治者的支援,另一方面更是失去了民心。而剛上位的秦惠文王,為了解決矛盾,平息貴族、拉攏百姓,決定犧牲商鞅。這可真是應了那句: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皆為利往啊。唯一讓人可惜的,就是商鞅本人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致力於秦國的強大,最後反而落得個車裂的下場。對此,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