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完美闡述了蒙臺梭利教學法的核心理念

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育兒焦慮,他們會困惑,究竟什麼樣的兒童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到底應該怎樣去培養孩子,才能給孩子留下一個真正美好的童年?

國慶假期,我看了幾集《他鄉的童年》,這是一部探討兒童教育的紀錄片。其中有一期講到了芬蘭教育領跑全球的秘密,我看了之後很受觸動,對如何正確育兒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

其實,在芬蘭教育裡,有很多蒙氏教育的影子,甚至可以說,芬蘭教育完美地闡述了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

蒙氏教育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獨創的幼兒教育法,曾經風靡整個西方世界。

100多年過去了,蒙氏教育的魅力仍不被撼動,因為科技雖然在快速進步,但是兒童心靈成長的規律卻沒有太大變化。

1、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兒童本位VS成人本位

蒙臺梭利在她的經典育兒理論著作《童年的秘密》一書中,提出過兒童本位和成人本位這兩個概念。

所謂兒童本位,就是一切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反之,成人本位就是一切從成人的視角出發。

大多數的父母都採用的是成人本位,因為成年人會錯誤地認為,孩子是弱小的、沒有紀律的、沒有判斷力的,甚至沒有精神生活的。他們需要不斷地給予孩子指導和建議,告訴他們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合適的,哪些是不適合的,這樣才能塑造他們,讓孩子發展良好。

蒙臺梭利認為,這是大人們傲慢和自負的表現。孩子並不需要父母或者老師刻意去塑造,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有獨屬於自己的成長軌跡,成長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並且每個孩子都有自我教育的能力,重要的是父母要多給予孩子選擇自主權,讓他們按照興趣和愛好去發展他們自己。

關於這一點,心理學家弗洛姆也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的潛能的生產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真正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擁有非常豐富的精神世界,這也是小孩子擁有超強創造力的原因。

在經典兒童文學《小王子》裡面,就有這樣一個細節。小說敘述者是個飛行員,在他六歲的時候,畫了第一幅畫,裡面的內容是一隻巨蟒吞掉一隻大象。他拿給大人們看,大人們都笑話他,說這是一隻帽子。然後他又畫了一幅,還是蛇和大象的畫,只不過他把蛇和大象的樣子都更清晰地描繪了出來,並給大人再三解釋,但還是沒有人相信他。甚至大人們告訴他,他根本就不適合畫畫。就這樣,在受到一連串打擊後,他徹底放棄了成為偉大畫家的夢想,不再畫畫,長大後改做了飛行員。

大人們不理解這個小孩子畫的內容,其實是自身想象力匱乏的表現,因為他們不懂得用多重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他們被限制在了標準答案的框框裡。

試想,如果《小王子》裡的那個孩子,從小就在芬蘭學習,那麼他很有可能會繼續畫畫,長大了成為一個畫家。

因為同樣是畫畫,大人們不同的反應會造成不同的結局。

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就有這樣一個環節,主持人周軼君跟著孩子們去拜訪當地康復中心的老人。

在康復中心,芬蘭老師安排了一個任務,每個人給身邊的人畫一幅肖像。主持人周軼君戰戰兢兢地畫完了她成年後的第一幅畫,她很擔心別人會笑話她畫的不好,因為在中國的教育環境裡,人們總是喜歡給別人貼標籤,告訴你這不行、那不行。

但出乎意料的是,芬蘭的老師告訴她,畫畫的目的從來不是評選出誰畫的好,誰畫的不好,而是學會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懂得在紙上自由地表達自我,每一個人的表達都是獨特的,因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

和周軼君一樣,聽到這段話,我也淚眼汪汪,為什麼人越長大,越覺得實現自己的夢想是一件很困難很奢侈的事情?因為夢想都在別人不斷的否定聲中漸漸熄滅了。

2、能夠被解放天性的孩子,才是最開心的孩子

僅僅從孩子的視角來理解孩子是不夠的,還要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發展。孩子的天性是熱愛自由的,有活力的,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如果孩子從小就受到很多教條和規則的約束,那麼他們的活力和創造性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減弱。

在芬蘭的課堂上,你會發現,學校裡的很多設定都是用來解放孩子天性的,而不是用來束縛孩子,讓他們變得很聽話,很規矩,很“懂事”的,更不會讓他們變成一個書呆子。

他們雖然沒有考試,沒有競爭,但是他們的課堂非常注重實踐。

比如,老師會發給孩子們色卡,讓孩子們在森林裡尋找色卡上顏色相似的事物,並且給這些事物命名。老師經常在課外進行教學,以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

又比如,在課外興趣班上,老師會假設一架飛機在海島上墜毀了,留有一部分殘骸,要求孩子們利用殘骸來學會搭帳篷、建立避難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們既能夠學會一些基本的建築知識,同時也知道如何利用周邊的資源去自救。

在芬蘭,沒有考試並不代表沒有評估,只不過他們的評估方式跟其他國家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注重的不是成績,不是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他們自己如何學習,他們如何跟搭檔學習。用中國的話來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於一個孩子來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知識可能會更新換代,但是正確的方法卻是歷久彌新的。

可見,芬蘭教育一切的出發點都是孩子,他們從不打壓孩子,不允許任何形式的語言暴力,老師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去釋放孩子的天性,去挖掘孩子的潛能,他們的課程不是去傳授乾癟的知識,而是真正地深入生活,把知識跟現實聯絡起來,去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真正覺得學習有趣、有用,從而自發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樂於學習。

3、最好的愛,是給孩子塑造一個安全自由的環境

蒙氏教育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心靈胚胎。蒙臺梭利認為,兒童是一個心靈的胚胎,他們需要特殊的成長環境來生長髮育,需要受到外部環境的保護,而這個外部環境最好是充滿愛的,開放包容的,安全的,溫暖的,有趣的。

芬蘭教育成功的關鍵在於他們為孩子打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讓很多心靈胚胎得以在裡面健康快樂地成長。每一個孩子在這個系統裡都是平等的,安全的,被鼓勵的,天性自由的,他們可以毫無負擔地做自己。

在教室的課堂上,不會有人罰站,不會有學生被老師數落。如果這個孩子數學不好,老師會幫助他找到他身上的其它優點,他可能有很強的領導力,可能為人公正,可能很樂觀等等。孩子們不會因為自己的缺點和短處而自卑,而是依然可以感受到自己是有尊嚴的,有價值的。

不得不說,芬蘭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心靈成長和心理健康。很多心理學大師早就指出,童年時期是一個孩子人格成型的關鍵時期。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成年人,他們的病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所以讓孩子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由於國情的不同,中國和芬蘭的兒童教育有很大的差別。父母固然無法改變學校教育,但是可以改善家庭教育。比如,不要隨意評判孩子的喜好,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多培養孩子真正的興趣愛好。

最好的愛,莫過於給孩子塑造一個自由、安全、溫暖的環境,在這個環境裡,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可以成為他自己;他同時也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被呵護的。這不僅是每一個孩子最想要的童年,其實也是每一個成年人心中的“烏托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