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焚燬後難復原,被毀150多年後,廢墟中竟發掘出5萬餘件文物

圓明園被世人譽為“萬園之園”。

它位於清代北京的西北郊,歷經六位皇帝150餘年的經營,傾注了無數能工巧匠的心血和大量白銀,才得以建成,。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圓明園的盛景註定不能永世長存,它僅僅維持了不到一百五十年的時間,就衰敗了。

侵略者、軍閥、土匪、奸商、地痞等一起參與了毀壞圓明園的行動,偷運文物、燒燬建築、砍伐古樹等惡行無一不做。

圓明園的藏品就這樣空了,房屋倒了,水池也髒了,曾經的輝煌不復存在,只剩殘垣斷壁。

圓明園焚燬後難復原,被毀150多年後,廢墟中竟發掘出5萬餘件文物

這種衰敗的景象,一直維持到建國以後,才有所改變。

在國家的號召下,各相關部門積極響應,將修復圓明園遺址的工作提上日程。

各路考古學家也馬不停蹄地進行發掘清理工作,圓明園的樣貌這才漸漸恢復,深藏其中的約五萬件文物才得以重見天日。

那麼,圓明園的毀壞因何而起?如今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01 一把火,一捧灰

對圓明園進行大規模焚燬的外國侵略者一共有兩波。

第一波是英法聯軍,第二波是由英、美、法、德、俄、日、奧、意組成的八國聯軍。

圓明園焚燬後難復原,被毀150多年後,廢墟中竟發掘出5萬餘件文物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被迫與侵略者簽訂了數條不平等條約,中國在割地賠款的基礎上,還被強制性要求開放幾大通商口岸。

但歐洲強盜們的胃口越來越大,漸漸不再滿足於已得的特權和利益,想要加緊吞噬中國的步伐。

1854年和1856年,清政府陸續收到來自英國、法國和美國的修訂條約的要求,但清政府都一一拒絕了。

1856年10月,英、法兩國為進一步吞噬中國,榨取更多的利益,在俄國和美國的支援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9月,英國公使巴夏禮和第八代額爾金伯爵的私人秘書亨利·洛赫前往通縣和清政府談判,卻被清政府捉拿並押送到北京,同時被捉拿的還有一群英法士兵。

被關押期間,這些人受到了殘忍的虐待,造成了總共20人的死亡。

圓明園焚燬後難復原,被毀150多年後,廢墟中竟發掘出5萬餘件文物

額爾金得知訊息後,立刻計劃了一個報復行動–火燒圓明園,在行動前幾天,額爾金在北京全城張貼告示。

他揚言要在九月初五日焚燒圓明園,以懲戒清帝的殘暴和違約行為。

同年的10月6日傍晚,法國軍隊率先到達圓明園,卻未能順利進入園內,他們在宮門口遇到一群誓死抵抗的太監,在經過一番激戰後,才得以入園。

次日凌晨,英軍抵達圓明園,就立刻與法軍代表在正大光明殿召開了分贓會議,在中國的領土正大光明地討論如何搬空圓明園,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強盜。

法國將蒙託邦要求法國士兵,進入圓明園第一件事就是搜尋最罕見之珍品,然後立刻上交,由外交大臣送往法國博物館,英國的格蘭特將軍也揚言要竭力收集大量的圓明園藏品並運送回國。

一場轟動世界的大型搶掠活動就此拉開帷幕,不過一夜之間,圓明園就失去了光彩。

1860年10月18日,格蘭特派米歇爾騎兵團焚燒圓明園及周邊地區。

大火整整持續了兩天,滾滾濃煙盤旋在空中,遲遲不散,園內近300名太監、宮女等葬身火海,周邊的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也受到波及。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再一次遭到毀壞。

戰火紛飛之際,土匪、兵痞也趁火打劫,砍伐古樹名木,拆運木料瓦石,偷竊古玩珍品。

民國時期,圓明園就像被拋棄的孤兒,軍閥、富商、洋人等都能隨意欺辱他。

園內的殘存物遭到了長期的有組織地偷運,大量的石料木材被運走用於修建私人花園或是售賣變現,就連宮門外的影壁也被人拆運變賣。

建國後的1966年到1976年期間,圓明園還遭到過一次嚴重破壞,在其地域範圍內,興建了許多住宅、公社的農用建築和其他裝置單位,不過短短几年的時間,共約2000人遷移進園。

在此期間,挖山填湖,取石建屋,侵佔土地、砍伐樹木的現象時常發生,地形起伏和水網系統也遭到嚴重破壞,

當初傲立於世界的圓明園終究是抵不過紛飛的戰火和貪婪的人心,在一次又一次的破壞下,變得面目全非,成了個只能讓人懷念的遺址。

而當時宏偉壯闊的圓明園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02 萬園之園

圓明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組成,佔地約350公頃,規模宏大,其總建築面積比故宮的全部建築面積還多一萬多平方米。

它既有皇家建築的恢弘氣派,又有江南水鄉的靈動柔美,同時又汲取了西洋建築的精華,各種風格融入一起,不顯怪異反而別有趣味,是當之無愧的“萬園之園”。

1707年,康熙皇帝賜給四皇子胤禛一座園林,並御題“圓明園”匾額。

康熙在位期間的胤禛一直都是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姿態,他將圓明園打造成一個世外桃源,融合了田園風光與原野之景,用於居住、遊賞和學習,整體風格簡樸低調。

此時的圓明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僅僅只有40到47公頃,園內設有書房、菜園、池塘、竹園、葡萄園等建築群。

1723年雍正即位後,基於長期居住的需求,他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新增了大量的建築,以滿足上朝、吃飯、宴飲、娛樂、讀書、教育孩子、祭奠等需要。

圓明園的面積增至200公頃,是當初的五倍之多。

圓明園的南部嚴格按照紫禁城的佈局模式擴建了一個宮廷區,將圓明園從一個皇子賜園變成了除紫禁城以外的另一個權力中心。

宮廷區內設有一個大宮門,門前是東西朝房和內閣內府各衙門的值房,門後是出入賢良門,門前設有東西轉角朝房、茶膳房、膳書房、清茶房、軍機處等。

過了出入賢良門後,就是“正大光明殿”,該殿具有上朝聽政、宴請外國使者、舉辦宴會的功能,“正大光明殿”的右邊是“勤政親賢殿”,雍正皇帝常在此處批閱奏摺,召見大臣,處理國家政務。

“正大光明殿”的北側有一湖,湖的前側是帝后嬪妃的居所,屬於‘“內寢區”,湖後側以北、以東和福海周圍,分佈了大量的假山水池、名花古樹、亭臺樓閣等建築和景觀。

在乾隆時期,圓明園並沒有再進行土地面積的擴充套件,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部分改建和增建,進一步豐富和改善園景。

長春園和綺春園這兩個附園就是在這一時期修建而成。

圓明園在西,長春園在東,綺春園在南。三園呈倒“品”字形分佈,形成圓明三園的格局。

長春園由乾隆本人親自主持建造,是一座糅合了中式風格和西洋特色的園林,佔地約一千畝,相當於圓明三園的五分之一。

乾隆在位期間,曾六次下江南,每次都會攜畫師同行,以便及時記錄沿途的江南美景,長春園的思永齋、鑑園等仿江南建築都是憑此而建。

除江南建築以外,長春園還依照歐式園林修建了西洋樓,西洋樓由十餘座西式建築和庭院組成。

既有歐洲文藝復興後期義大利的“巴洛克”風格和法國的“洛可可”風格,也有我國園林和建築的特點。

既有大理石雕花券柱和彩色浮雕琉璃裝飾,又有重簷琉璃瓦屋頂;既有西洋的宮殿、迷宮、線法畫、噴泉、花壇和綠籬,也有我國的竹亭、疊石和甬路。

嘉慶繼位後,並沒有對長春園和圓明園進行大刀闊斧地改建,而是專注於綺春園的設計和整理。

綺春園作為嘉慶皇帝的主要居所之一,被陸續增添了勤政殿、煙雨樓、鳳麟洲、暢和堂等建築。

還併入了兩座王宮園林,它們分別是成親王的西爽村和莊敬公主的含暉園。

道光皇帝即位以後,大清開始走起了下坡路,資金十分緊張,但他依然沒有放棄對圓明園的改建,每年都會花費大量白銀去修繕和維護。

道光皇帝不僅對綺春園進行了改建,還新增了作為寢宮的慎德堂。

咸豐時期,清朝內憂外患,財力已不足以進行大規模的圓明園改修工程,但咸豐秉著祖上的傳統,仍會對圓明園進行一些小範圍的修繕和整改。

從康熙四十六年到咸豐十年,歷任皇帝傾注了無數財力、人力和心血建成了圓明園,它以廣闊的地域面積、精湛的建造工藝、多樣的建築風格聞名於世。

但它的珍貴之處不僅在於建築風景,還在於其中的豐富藏品。

法籍華裔學者邱治平曾說:“圓明園不只是離宮御園,也是博物館,是建築博物館,園林藝術博物館;更因其收藏罕見的珍品和典籍,可謂文化藝術博物館。”

享有“文化藝術博物館”盛譽的圓明園內有大量的藝術珍品,據專家估算,盛時圓明園的陳設不會少於100萬件。

大約在商代時期,有一種木鑲嵌工藝,就是將螺鈿、金銀、大理石、瓷等材料嵌入木中,組成圖案。

明朝末年,一位姓周的揚州工匠將這一工藝進行了創新改良,把鑲嵌的材料換成諸如金銀、寶石、珊瑚等更為珍貴的材料,圖案則以山水、樓閣、人物等圖形為主,多有吉祥寓意,世人把這一工藝稱為“周制”或“周鑄”。

圓明園內的許多園區,大到門窗書架、桌椅屏風,小到茶具箱盒、筆床硯匣均採用“周制”。

不僅如此,圓明園內的名人字畫、宗教佛像、典籍文獻也是比比皆是。

《四庫全書薈要》《古今圖書整合》《蘭亭八柱之冊》《女史箴圖》等珍貴文物,皆收藏於圓明園中。

難怪法國曆史學家皮拉佐莉說:“要把中國皇帝幾個世紀蒐集在園內的所有珍品描述出來,可能要寫好幾本書。”

她認為圓明園曾容納了物質世界所能創造的最精美、最罕有的東西。

03 圓明園的新生

盛時的圓明園堪稱一座文化藝術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珠寶、玉器、古玩、名人字畫等稀世珍品。

但是好景不長,一批又一批強盜打開了圓明園的大門,一件又一件珍貴的文物收藏流散於世界各地。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目前在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來自中國的文物有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圓明園。

國內留存的圓明園文物數量遠不及國外,且大部分都是石質品,例如裝飾點綴石件、建築石構件、碑刻等

1976年,海淀區組建了圓明園管理處,該處成立之初,裝置十分簡陋,員工僅28名,但正是這28名熱血職工,在當時的艱苦環境下保護了圓明園。

他們僅靠著鐵鍬、撬槓、鐵鎬和手推車,清運了整整三千多立方米的渣土,他們僅憑一架絞盤,從朗潤園的湖底拉出了五塊石雕巨屏和兩件漢白玉方塔。

隨後,他們又分別找回了留存在北京大學的流杯亭基座和中山公園裡的漢白玉欄杆等石質構件。

從1984年起,圓明園遺址公園建設工程開始啟動,佔地建房的居民和各單位學校被逐個遷移出園。

工程隊和考古學家通力合作,對圓明園遺址進行了有計劃、有條理的清理整修工作,例如挖土造湖、修繕圍牆、清理淤泥、維修道路等

在圓明園的大門被迫開啟時,最先丟失的一定是最輕巧、最顯眼、最名貴之物,而那些笨重的石塊,大型的瓷器等不便於攜帶且看似不值錢的物品,往往面臨著被砸碎、被丟棄的下場,畢竟強盜都有一個原則—得不到就毀掉。

如今看來,這種強盜邏輯的存在是不幸中的萬幸,如果不是它,考古學家們也不能從湖底淤泥和泥土之下找到那些殘存的文物,雖然部分文物只剩碎片,但對於科技化的現代社會來說,復原只是時間問題。

截至目前為止,考古學家和施工人員已經找到了五萬多件文物,整修了綺春園、西洋樓、藻園等遺址。

如園遺址位於長春園宮門的東側,一座仿照南京瞻園建成的建築景群,始建於乾隆時期,嘉慶年間又大規模重修。

考古學家在此發掘出宮門、延清堂、含碧樓、西花園等建築遺址,其中的延清堂佔地面積最大,近深三間,面寬五間,殿前殿後均設有露臺,後露臺有一碼頭,前露臺上有一涼棚,大殿內使用粉彩瓷磚和金磚鋪地。

此外,如園遺址的各處建築臺階均擯棄了傳統的規整形狀的石料,保留了石頭天然的稜角和形態,完全順應了江南園林建築的特點。

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嘉慶御筆石刻、金磚、粉彩瓷磚、玉器、葫蘆範殘片等上千件,其中有兩處碑石均鐫刻了嘉慶皇帝的詩作。

紫碧山房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方,於雍正時期建成,在乾隆年間大規模重修。

考古學家在此發掘出了值房、宮門、含餘清、澄素樓等建築遺蹟,以及瓷片、玻璃、石質建築構件等文物。

除澄素樓外,紫碧山房的建築均是採用整體的一塊梁或板為基礎,再以三合土為夯牆材料而建成的,其修建工藝與文獻資料的記載基本符合。

大宮門遺址位於圓明園的南部,號稱十八園門之首,始建於雍正時期。

考古學家在此發掘清理出了河道、石橋、東西朝房等遺蹟,掌握了遺址的整個結構佈局,彌補了文獻資料的不足。

出土了陶、瓷、石等約3萬餘件文物,其中琉璃的數量最多,其按顏色可分為綠釉、黃釉、藍釉等,但遺憾的是,大部分琉璃構件都有火燒的痕跡。

遠瀛觀遺址位於西洋樓中部,始建於乾隆時期,是一處典型的歐式建築。

考古學家在此發掘清理出了6處房址、6條道路和12個灶。

出土了漢白玉、琉璃、磚石和瓷器等若干文物,琉璃按顏色可分為有黃釉、綠釉、藍釉、醬色釉、黑釉、白釉等,瓷器有白地黑花碗、粉彩碗、紅釉杯等。

同樣位於西洋樓的養雀籠,也是考古發掘的專案之一。

考古學家在此發掘清理出了人行通道、庫房、供排水系統等遺蹟,掌握了遠瀛觀噴泉的運作方式,還首次發現了用於供水的噴泉銅管。

出土了琉璃構件、漢白玉構件、瓷片、玻璃器等文物,其中一個刻著“孔雀牌樓”的黃釉琉璃構件尤為重要,它為養雀籠曾圈養過孔雀一事提供了事實依據。

以上考古發掘成果只是探索圓明園的一小步,未來還有許多的工作要做。

圓明園的興衰是和國家連在一起的,國家繁榮昌盛時,圓明園是“萬園之園”,國家衰亡時,圓明園只是一個沒有門的寶庫。

中國只有強大了,才能守住圓明園,守住自己的瑰寶。

我相信,當初的中國能在戰火中站起來,重建自己的家園,今天的我們也能透過不懈的努力,重現圓明園的盛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