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作者:Aires行記

帶星躺平的我在網上刷到了這麼一條新聞,1月9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名單的公示》,全國55個街區入選「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定睛一瞧,咱們廣東的永慶坊和牌坊街入選了這次的「國家隊」陣容,各區域內選的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想必愛逛街的粉絲朋友一定比我去過的都多,快來看看你逛過哪幾條?

什麼是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

有人一定會問了:國家級旅遊街區的評選標準到底是什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行業標準《旅遊休閒街區等級劃分》(LB/T 082-2021),旅遊休閒街區指的是具有鮮明的文化主題和地域特色,具備旅遊休閒、文化體驗和公共服務等功能,融合滿足旅遊和本地居民遊覽、休閒等需求的城鎮內街區。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那麼根據這些具體可量化的標準,選出一些大眾化、商業化並存的街區,也就變得合情合理了。

大眾化 vs 商業化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北京前門大街@「Tonybaby_t」

首批入圍都是知名城市的「標誌性」街區,地處核心區域,而且基本都被改造成了歷史文化街區。北京的前門大街、南京的夫子廟、杭州的清河坊、重慶的磁器口、成都的錦裡寬窄巷子……這些實在是太有名了。

「雖然沒有南鑼鼓巷,但是每一條都跟南鑼鼓巷差不多」「南京人不去夫子廟杭州人不去河坊街」「都是人擠人,騙騙遊客的地方,沒勁」「看到沒有西安回民街我就放心了」

看著這些很妙的評論我不禁思考:為什麼老街猶在,但大家都覺得變味了呢?雖然很多街區翻新後古色古香的,但就連本地人也不願推薦?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或許大眾化的程序就是把歷史的痕跡抹掉吧,近幾年許多百年老街不斷地整修,轉型為新舊並存的街區。古早的小攤販消失了,商業體和網紅店開了起來,許多「千篇一律」「不倫不類」的區域被改造了出來。日漸商業化讓它們變得越來越像了。有些地方充斥著的賣城市周邊的文創店,連鎖奶茶店倒是隊伍排得老長,滿大街販賣著義烏批發來的小商品……外地的遊客抱著希望而來,抱著失望而歸。

但始終還會有人,記得它們原先的模樣。可能不是最完美的,卻是最溫暖和富有人情味的。似乎每座城都有一條烙印著自己名字的大街,我們透過它觀察生活的瑣碎,看老建築的風韻、聽代代相傳的故事。這些老街,承載了人們對於「家」最濃烈的回憶。我們只是遺憾,許多城市的老味道正在慢慢消失……

廣州荔灣區永慶坊

「永慶坊改造得不錯,但我還是更愛以前的老西關」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lclcccc」

「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想真正瞭解廣州,一定要去老西關走一趟。其實哪裡是西關,沒有人能給一個定義。永慶坊就位於擁有百年曆史的恩寧路,這一帶原是西關老城裡氛圍最濃郁的區域。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廣州吃喝玩樂

恩寧路擁有著廣州最完整和最長的騎樓街,被譽為「廣州最美老街」。 曾經的恩寧路能看到家家戶戶特色的趟櫳門,踏著青磚石腳參觀古老的西關大屋,看老人們在大榕樹底下棋,穿街走巷間還能聽到幾句親切的招呼聲……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Eli」

陳年舊屋在歲月的洗禮間顯得破敗,2016年前,這裡成了廣州危房集中區。後經過舊城改造,一排排黃白騎樓粉墨登場,乾淨的街道上不難窺到昔日的老廣味和嶺南風情。它搖身成為老城裡的「新地標」,每天都有年輕人駐足打卡。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Eli」

如今,恩寧路的百年老字號和新晉店鋪和諧並存,詹天佑故居、李小龍故居等西關大屋都完好地儲存了下來。歲月郵局、活版印刷體驗、如雨春筍的咖啡店的出現,讓永慶坊重獲新生般地吸引了不少的新鮮活力。

潮州湘橋區牌坊街

「牌坊街外的方圓幾里,還有正宗的潮汕味」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keep」

潮州的牌坊街位於老城區內,街上立有22座牌坊,每一座牌坊背後都有一個故事。牌坊大多為進士、狀元、尚書等設立,街道上最早的牌坊「柱史牌坊」出現於151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四進士牌坊、狀元牌坊、皇命三錫牌坊、覃恩三錫牌坊,林立的石碑牌坊讓人應接不暇,還能看到騎著腳踏車的老爺爺風姿卓卓地與你擦肩而過。第一次去潮州的時候去逛牌坊街。比較失望的是,在如此好吃的潮汕,在牌坊街上找了一圈,很難找到地道的美食,牌坊街上的店鋪一看就很商業化了,沒有想走進去吃的慾望。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倒是拐進旁邊的小巷,或者沿著開元寺走到西馬路、中山路,腸粉、粿條、砂鍋粥、牛肉火鍋……潮州的美食地圖為你徐徐展開,吃上三天三夜都不過癮!穿梭於潮州古城覓食,或者越過城樓老牌坊爬上潮州古城牆,看廣濟橋的斑斕的夜景,迎著微風徐徐,遇見潮州古老的煙火氣。

哈爾濱道里區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還是哈爾濱人飯後最愛逛的地方」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總有人戲謔:「沒逛過中央大街,就等於沒去過哈爾濱。」前幾年去冰城出差,當地朋友盛情招待,最後還是帶我們夜遊中央大街。他說,別看中央大街這麼出名,他們本地人還是很愛逛。中央大街原名中國大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廣場,南接新陽廣場,始建於 1898年,長1,450米。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雖然它不是哈爾濱最長的一條街,卻非常謀殺菲林,令建築控流連忘返。71棟百年曆史建築分佈在街頭巷尾,涵括了西方建築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築流: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折衷主義,以及新藝術運動建築。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入夜的中央大街真的挺美。浪漫的黃色燈光氤氳出異域情調,踩著長方形的麵包石,聽「華梅西西餐廳」傳出蘇聯風格的音樂聲,冬天兩旁還有免費的雪雕和冰雕可以看。沿街排隊買根馬迭爾或者糖葫蘆,都是專屬於冰城的味道。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當然中央大街上除了幾家老字號紅腸的生意好到沒話說外,走幾步就是專為遊客開的特產專賣店,這儼然也已經是全國步行街的「特產」標配了。但有些地方就是這樣,不論它怎麼變,都是當地人的後花園。

上海徐彙區武康路-安福路街區

「武康路一帶的上海還是很靈,就是網紅多了點」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YoRemi」

《愛情神話》的熱映,人們對於市井和海派並存的上海馬路又多了幾分好感。這次上榜的思南公館街區和武康路-安福路街區還是很靈的。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豬三三」

我愛在簌簌梧桐飄落的冬天,去逛上海的這些馬路,去感受上海人刻在骨子裡的精緻。從武康路走到安福路,再逛到鉅富常。那些獨門獨戶的老洋房裡藏著數不盡的上海故事,而石庫門下的里弄裡又有接地氣的平凡生活。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豬三三」

一條武康路,半部上海史。它原名福開森路,以美國傳教士約翰·福開森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於1907年。武康路被譽為「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曆史」的「名人路」,很多知名的藝術家和名流都曾經居住於此。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豬三三」

武康大樓是最為吸睛的,是很多電影和電視劇的取景地。沿途盛產咖啡店,還有文藝的武康庭,對了巴金故居也在附近。其實武康路一直都很洋氣,硬要說一點美中不足的話,就是現在凹造型的網紅小姐姐和網紅店多了點。

蘇州姑蘇區平江歷史街區

「平江路一帶,是姑蘇日常味道」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一隻拍照的依琳」

對蘇州的喜愛,源於平江路。跟隔壁繁華熱鬧的觀前街不同,平江路從裡到外透露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當然清晨和雨天沒什麼人的平江路,更有韻味。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一隻拍照的依琳」

平江路是一條傍河的小路,北接拙政園,南眺雙塔,全長1,606米,是蘇州一條歷史悠久的經典水巷。早在南宋的蘇州地圖《平江圖》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當時蘇州東半城的主幹道。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NiGaaa」

800多年來,不但平江路的河流形態、街道建制與原先基本相仿,而且還分明地保留著“水路並行,河街相鄰”的水鄉格局。白天漫步平江路上還能看到河邊浣衣的日常,晚上這裡的酒吧開始熱鬧。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Chen陳的攝影日記」

再走一公里,是私藏的定慧寺巷,裡面藏著鮮活的蘇州小巷的味道。一座銀杏絕美的定慧寺、兩座塔(雙塔)、一家藝術館(吳作人藝術館)、幾間老宅子、還有許多蘇州道地美食小攤(蘿蔔絲餅)……平靜愜意的江南日常躍然紙上。

溫州鹿城區五馬歷史文化街區

「商業街到歷史文化街區的正向改造案例」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最後一個點,想寫寫家鄉的五馬街。看到五馬街上榜還是很驚喜的。為什麼寫它呢,是以為這是一個「老街改造」的正向案例,圍觀了五馬街近近10年變化,我竟然覺得它改對了,變得更好了。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五馬街因王羲之「庭列五馬」而得名,有著1,600多年的滄桑歷史。五馬街是溫州著名的商業街,古稱五馬坊,溫州舊城古街道之一,東起解放街與公園路相接,西至蟬街與府前街相交,街長400米,寬12米,街兩側擁有14條小巷。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小時候對於五馬街的印象就是「市裡」,後來慢慢變成了只有皮鞋和服裝店的商業街,跟其他城市的步行街沒什麼不同,就不怎麼逛了。但是時隔幾年後,再逛五馬街,卻發現大有不同。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從蟬街到五馬街再到公園路,以往不成體系的街道修舊如新,乾淨統一了許多。沿街的店鋪和商場也聚集了人氣,真的誘發了新活力。肉眼從過分商業的大街到歷史街區的轉型升級,去逛的市民也多了不少,本地人都誇它變得越來越好了。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圖片來源@溫州瘋吃團

五馬街附近還藏著舌尖上的溫州,繞到後巷或者傻帽河,鍋貼、糯米飯、杏仁腐、小餛飩、燈盞糕……可以一路打卡過去。

因為篇幅的關係,55個街區我也就挑了五個來寫。這不是一篇熱門街區的紅黑榜,也不是純粹的吐槽向,只是比較主觀地談談我走過看過的部分街區的感受。

那些年一起逛過的gai,都變成「國家隊」選手啦?!

還有許多未提及的地方,可能是小眾中的大眾,也或許就是那座城市的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覺得這些老街已經過分商業化,有人覺得改造新生也是一種美好的延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