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魯迅文化獎年度詩歌:《河西走廊抒情》

2013魯迅文化獎年度詩歌:《河西走廊抒情》

搜狐網總編輯吳晨光、著名詩人翟永明為年度詩歌獲獎人李亞偉頒獎

12月4日,由搜狐和魯迅文化基金聯合舉辦的第一屆魯迅文化獎頒獎盛典,在清華大學蒙民偉音樂廳隆重舉行。李亞偉的《河西走廊抒情》獲得年度詩歌大獎。

《河西走廊抒情》涵蓋歷史、政治、國家、生死等,有一股由人生遭際和心靈覺悟等凝和而成的龍捲風般的雄渾力道。自詩行之上向我們迎面撲來,讀來令人迴腸蕩氣,唏噓不已。

李亞偉在獲獎後表示,中國的詩歌有兩個古老的源頭,一個是《詩經》,一個是《楚辭》。這兩個源頭經歷了漫長的時間交匯,在進入唐朝時,形成了世界歷史上偉大的文明之一,唐詩。將近一百年前,西方文明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強力推動下進入了中國。我們站在百年後的今天,能看見中國詩歌從五四開始又有了兩個源頭,一個是以唐詩、宋詞為代表的東方傳統詩歌,另一個就是經歷了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的西方傳統詩歌。

在古代中國,尤其是在唐詩誕生前,時空寧靜緩慢,社會和生活也走的非常慢。進入當代中國,尤其是最近30年,中國的當代詩歌發展非常迅速,一些勤奮創新的詩人所創造的成果,甚至超出了一些文化工作者的認知和理解的範圍。

他說:所以我想告訴一些對中國當代詩歌有誤解的讀者,詩歌的閱讀和被欣賞從來都有滯後的特性,因為我們對詩歌的閱讀習慣常常是傾向於前朝的。比如在初唐,那些進士和各地官員們大多數都是詩歌作者,但是他們的主要感興趣還是陶淵明。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要求詩歌的意義在它所處的時代就立即生效或者變現,那是實用主義。詩歌是精神創造,詩歌是為未來創造文明的一種自發的孤獨的勞動。

2013魯迅文化獎年度詩歌:《河西走廊抒情》

年度詩歌獲獎人李亞偉發表獲獎感言

李亞偉想對一些詩歌愛好者說:詩歌確實曾經很熱,但是那不是詩歌的真正情況,詩歌在古代也在某些特殊的歲月曾經很主流,其實那不過是在科舉制和官本位的環境裡知識分子們的生存要件。

他接著總結兩點:第一,中國詩歌一直有著它自己清晰的發展軌跡,它一直在它自身的規律裡發展。第二,中國詩歌正面臨開出最美花朵、結出最美果實的歷史性的時期,因為它已經擁有了再次繁榮的歷史性的文化大背景。

李亞偉,著名詩人。出生於重慶市酉陽縣。後以一首《中文系》被傳抄遍全國各大學的中文系。他在詩歌寫作中表現出的卓越的語言才能和反文化意義,使他被認為是“第三代”詩歌運動最有影響的詩人之一和中國後現代詩歌的重要代表詩人。主要作品:《中文系》《少年與光頭》《異鄉的女子》《風中的美人》《酒中的窗戶》《秋天的紅顏》。

現場朗誦詩歌作品:

第一首

河西走廊那些巨大的家族坐落在往昔中,

世界很舊,仍有長工在歷史的背面勞動。

王家三兄弟,仍活在自己的命裡,他家的耙

還在月亮上翻曬著祖先的財產。

貴族們輪流在血液裡值班,

他們那些龐大的朝代已被政治吃進蟋蟀的帳號裡,

奏摺和鐘聲還一波一波掠過江山消逝在天外。

我只活在自己部分命裡,我最不明白的是生,最不明白的是死!

我有時活到了命的外面,與國家利益活在一起。

第六首

雪花從水星上緩緩飄向歐亞大陸交界處,

西伯利亞打開了世界最寬大的後院。

王大和王三在命裡往北疾走,一直往北,

就能走進祖先的佇列裡,就能修改時間,就能回到邂逅之前。

歷史正等著我,我沉浸在人生的酒勁中,

我有時就是王大,要騎馬去甘州城裡做可汗。

風兒急促,風兒往南,吹往中原,

敦煌索氏、狄道辛氏,還有隴西李家都已越過淮河,看不見背影。

我知道,古人們還常常在姓氏的基因裡開會,

一些不想死的人物,在家族的血管裡順流而下,

部分人來到了今天,只是我已說不出,

我到底是這些親戚中的哪一個。

第八首

嘉峪關以西,春雨永遠不來,燕子就永遠在宋詞裡飛。

而如果燕子想要飛出宋朝,飛到今生今世,

它就會飛越居延海,飛進古代最遠的那粒黑點。

在中國,在南方,春雨會從天上滴滴答答降落人間,

雨中,我想看見是何許人,把我雨滴一樣降入塵世?

我怎麼才能知道,現在,我是那些雨水中的哪一滴?

祖先常在一個親戚的血管裡往外彈菸灰,

祖先的妻妾們,也曾向人間的下游傳送出過期的訊號,

她們偶爾也會在我所愛的女人的身體裡盤桓,

在她們的面板裡搔首弄姿,往外折騰,想要出來。

第十四首

醉生夢死之中,我的青春已經換馬遠行。

在春夢和黃沙之後,在理想和白髮之間,在黑水河的上游,

我登高望雪,我望得見東方和西方的哲學曲線,

卻望不見生和死之間巨大落差的支撐點。

唉,水是用來流的,光陰也是用來虛度的,

東方和西方的世界觀,同樣也是用來拋棄的。

王二死於去涼州的路上,我們不知他為何而死,

當然,就是他在武威,我們也不知他為什麼活著。

在嘉峪關,我看見了衛星也不能發現的超級景色:

逝者們用過的時間大門,沒有留下任何科學痕跡,

從河西走廊到唐朝,其間是一扇理性和無知共用的大門,

文化和迷信一起被關在了門外。

在嘉峪關上,我看了一眼歷史:

在遙遠的人間,幸福相當短暫——

偉大也很平常,但我仍然側身站立,

等著為偉大的人物讓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