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由天‖禾穀廟裡有個神秘的"她"(本土散文)

欄目:文棚

點選線上收聽語音版

在中山市東區三溪村的大榕樹下,有一條清代的青石板路,路面已經被歲月打磨得油亮可鑑。沿著這條青石路往上走幾步,我便來到禾穀夫人的面前。

楊由天‖禾穀廟裡有個神秘的"她"(本土散文)

禾穀夫人住在禾穀廟裡。這樣的小廟在中山至少還有3間,一在城北的大陂村,一在城西的龍頭環村,另一在就城東的三溪村。相比前兩間,三溪村的這一座儲存得最為完整。

這座禾穀廟初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廟門上懸掛著“禾穀廟”三個大字,兩側並書一副對聯:恩流四野,澤布三溪。據說三溪村的名字也源於此。廟宇的外牆上雕刻有象徵富貴的牡丹花、多子多福的石榴等灰塑,還有精緻的木雕磚雕等裝飾,頗具古風。

楊由天‖禾穀廟裡有個神秘的"她"(本土散文)

相傳古人不會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是禾穀夫人教會了人們種植水稻。當地人修建廟宇紀念她,並在每年春耕時,把神像抬出來進行遊神活動,目的是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當地村民說,“廟內原來的塑像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破壞了,那是一尊金碧輝煌的塑像,比現在的漂亮得多了。”現存的廟宇大門上有一幅“風雨際會”的壁畫,畫中有兩條青龍張牙舞爪,氣勢逼人,兩側用隸書書寫了兩首古詩,一首是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另一首像是後人所作。小廟四周設有迴廊,雕樑畫棟,還遺留下一些古人的真跡,繪有“長春不老”“壽比南山”等仙翁人物等。廟內正中是一個天井,上堂邊供奉著禾穀夫人的塑像,她溫婉慈祥的看著每一個前來祈禱的人。

時過境遷,我們現在已經很難想象該廟當初落成時的景象,但那一定是熱鬧非凡的。現在廟宇的牆上還張貼著村民捐贈裝修、重塑神像的捐款表。

至於禾穀夫人到底是誰?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天驥考證她為姜嫄:“據屈大均說,在清代,香山縣還有祭祀姜嫄的廟宇。而姜嫄是羌人,是商朝的祖先,她的廟宇,只有陝西武功和廣東香山才有。這說明,很可能在遠古時就有羌族人來到香山,把北方的糧食帶到嶺南。”

遠古的神話多不可考,而姜嫄的信仰還是在中山保留了下來,不得不說,這是本地難得的民間風俗。關於三溪村的傳說,還不止這一樁,有待朋友們靜下心來,繼續尋跡。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圖+2/米朵

◆編輯:廖薇

◆二審:張鵬

◆三審:嶽才瑛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