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高看得遠,阿里雲serverless成增長新引擎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歲末年初,網際網路大廠似乎都沒有延續往年喝酒慶功、一片歌舞昇平的局面,而是相繼進行內部整頓,並向外界傳達“狼來了”的危機感,甚至令人感覺,雖然2023年春天已至,但寒氣逼人。

而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網際網路頭部企業也意識到佈局雲計算、加速搶佔雲服務市場的緊迫性。例如,去年底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內部講話中提及,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不要被市場份額裹挾,同時公司內部需要根除某些頑疾。而2023新年伊始,京東科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京東雲業務的重要性也再度被提及,其在京東大盤的“分量”也再次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雲服務行業的大哥阿里雲,也於年底開啟了組織架構調整,集團CEO張勇(花名:逍遙子)親自下場擔任阿里雲智慧總裁。阿里巴巴一把手親自“接管”阿里雲,透露出的也是阿里巴巴進一步拔高阿里雲在集團的戰略地位的訊號,更顯示出阿里雲押注雲計算服務的決心。

組織大調整,阿里雲進入逍遙子時代

去年12月底,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發出全員郵件,宣佈組織變革,並確立了阿里巴巴未來一年的發展基調是“進”。

實際上,阿里巴巴一直處於激進的狀態,只是此番組織架構調整,關係到阿里雲智慧的高層,一個是張建鋒不再擔任阿里雲智慧總裁,而是繼續擔任達摩院院長,由張勇親自擔任阿里雲智慧總裁。另一個是程立將不再擔任集團CTO和達摩院常務副院長,而吳澤明將接任集團 CTO,擔任達摩院副院長。由此,阿里雲也邁入了由逍遙子張勇帶隊,與核心高管共同掌舵的“新時代”。

據觀察,阿里雲的組織架構調整,源於阿里巴巴公司大盤的戰略佈局。2022年初,消費、雲計算和全球化便被阿里雲視為未來一定時間內的發展戰略,而云計算僅次於其消費電商業務,擔負著阿里生態增長第二曲線的重要使命。一年多過去,阿里雲的新戰略也正在落地層面發揮著“指揮棒”一般的號召力,讓阿里雲的內部改革,大刀闊斧、魄力十足。

客觀來分析全球雲服務的市場,雖然網際網路大廠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都在現有業務方面遇到了一定的瓶頸,最終都踏入了雲計算同一條河流,但是不同網際網路平臺對其態度、定位卻有著本質的不同。

早在2010年中國IT領袖峰會上,BAT三巨頭的創始人就對雲計算的未來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彼時,馬化騰認為雲計算概念太超前,甚至要過幾百年、一千年後才有可能實現。而李彥宏則表示,相比網際網路,雲計算毫無新意,其實是新瓶裝舊酒。

只有馬雲當時表示,自己對雲計算充滿信心,這是阿里巴巴在電商之外,找到的另一個新礦產。而此前一年,阿里已開始研發佈局,開始挖掘這個只有阿里巴巴看得更清、看得更遠的“金礦”。此後的結局,眾人皆知,阿里巴巴成為了國內的No。1,而騰訊雲緊隨其後,百度雲幾乎沒有太多存在感。

由此可見,阿里巴巴此番再度加碼雲計算業務,可謂是傳承了創始人馬雲十年前的眼光與格局。難能可貴的是,在阿里巴巴的堅守下,阿里雲計算的營收規模、市場份額也一路高歌猛進。

據2022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公佈的最新財報,阿里雲季度營收在跨分部抵銷前和抵銷後分別為267。6億元和207。57億元,相較上一季度的抵銷後營收176。85億元,環比增長17。37%。

財報顯示,經調整EBITA(息稅前利潤和攤銷前利潤)為4。34億元,連續兩年實現盈利。同時非網際網路業務在阿里雲的營收佔比中,已經達到58%,並獲得同比增長28%,主要受到金融服務、電信、公共服務等行業推動。由此可見,阿里雲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斷增強,而且也在加速對雲計算向傳統行業的滲透。

與此同時,阿里雲在全球雲服務市場的份額,也遙遙領先於同一賽道的其他選手。例如,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釋出的資料,2022年上半年,在IaaS市場,阿里雲佔據34。5%的份額,甚至是後三位華為雲、天翼雲以及騰訊雲的總和。

種種跡象表明,阿里雲正在如當初馬雲的預言,成為阿里巴巴的新礦產。而逍遙子親自下場,也將為阿里雲穩固行業地位,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增加籌碼。在戰略地位升級後,阿里雲也令人充滿期待。

用serverless打造增長引擎

作為我國雲計算“四朵雲”之首,阿里雲的行業地位毋庸置疑。在2022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建鋒表示,以云為核心的新型計算體系正在形成,軟體研發正規化正在發生新的變革,而Serverless是其中最重要的趨勢之一,阿里雲將堅定推進核心產品全面Serverless化,幫助客戶更好地實現敏捷創新。

據瞭解,所謂的Serverless並不是不用伺服器。而是將伺服器全權託管給了雲廠商,根據業務流量大小自動彈性伸縮,開箱即用免去維護成本,按使用量計費。使用者無需關心和管理底層IT資源,只要聚焦業務程式碼,根據實際請求處理業務。

站得高看得遠,阿里雲serverless成增長新引擎

由此可見,Serverless架構倡導的理念,是以阿里雲的技術實力為底座,為雲服務客戶在雲上研發並提供全棧式的服務。其顛覆性在於,Serverless架構一改昔日集中研發、分散式研發的模式,在雲上進行組裝式研發,從而實現軟體研發的服務化、模組化、可編排、可組裝,可以靈活應用於多場景,無論是數萬還是數千萬的使用者量級,都可以實現高效率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雲棲大會公佈了自研CPU倚天710的應用進展,併發布了資料庫、Serverless等多項產品和技術升級。據介紹,倚天710已經在阿里雲內部大規模使用,並計劃未來兩年內,阿里雲新增算力的20%將由自研CPU支援。背靠阿里雲的軟體、硬體等技術實力,阿里雲也越來越聚焦,並釋放其技術優勢與服務優勢,為其業務增長帶來了新的動力引擎。

而且,阿里雲聚焦技術後,也在建立競爭壁壘的同時,優化了其商業模式。據阿里雲財報披露,以自研CPU為基礎,阿里雲結合CIPU和飛天雲作業系統的新架構,能夠實現比行業平均水平高20%的效能提升。

而CIPU是阿里雲於2022年6月釋出的雲基礎設施專用處理器,能在資料中心內部,替代CPU來管理和加速儲存、計算、網路等資源。同時,因為其serverless化的加速,業務資源成本也大幅下降。更靈活的技術模式,也將阿里雲的發展速度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據瞭解,目前阿里雲已經擁有超過20款 Serverless 產品,包括函式計算FC、Serverless 應用引擎SAE、Serverless容器服務ASK、PolarDB資料庫、AnalyticDB數倉等。其中函式計算日呼叫次數超過 200 億次,有效支撐歷年雙11 百萬 QPS 洪峰,業務年均增速超 300%,整體規模位居國內首位。

在阿里雲serverless化的策略打法之下,阿里雲也在大踏步向前。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和大型企業都在使用Serverless,也在享受阿里雲的新型服務。

雲計算的軍備競賽,阿里雲有備而來

雲計算行業發展的共識是,寡頭格局正在形成,頭部企業之間的“軍備競賽”正在加劇。無論是大洋彼岸的亞馬遜推進Nitro架構,還是國內的阿里雲加速佈局CIPU+飛天架構,都預示著雲計算行業已經進入下一個技術角逐期。

站得高看得遠,阿里雲serverless成增長新引擎

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騰訊雲不再“唯市場份額”論、阿里雲堅持長期主義都是在這樣的行業趨勢之下的明智之舉。對於這場競賽而言,或許贏得行業標準的制定權、搶奪市場先機夯實雲計算服務模式的基本盤,遠比當前的業績表現更重要。

技術佈局顯然需要花費巨大的資金投入。據瞭解,阿里透露2022財年技術投入超過1200億元,其中大部分用於阿里雲的技術研發中。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雲同樣在技術研發方面加大馬力,試圖對AWS加大投入,完善其基於雲計算的生態體系。

據觀察,阿里雲的Serverless除了廣泛應用的小程式外,還受到電商大促、音影片轉碼、AI 演算法、遊戲分發、物聯網等場景的熱捧,不僅在國內市場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也逐漸在海外市場形成規模效應。

據權威分析機構Gartner預測,2025 年將有50%以上的全球企業採用Serverless架構。要知道,在業內亞馬遜是最早提出Serverless技術的。但是在新的競爭維度與競賽跑道,阿里雲該產品在市場佔有率、技術實力、產品使用者體驗等方面,已有趕超亞馬遜雲的架勢,未來可期。

結語

作為在國內率先佈局雲計算業務的企業,阿里巴巴的眼光之卓越不言而喻。近年,阿里雲取得的不俗成績與迅猛的業績增長態勢,不僅讓行業後來者看到了趨勢所在,更讓Serverless化、無伺服器架構等先進理念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認同,為提振全行業的信心,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值得肯定的是,阿里雲搶先一步,也享受了雲計算時代浪潮的紅利。可以預見的是,阿里雲也將因為Serverless等新技術理念的落地應用,而充滿極大的想象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