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4任大都督,能說明孫權的政治路嗎!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4任大都督,能說明孫權的政治路嗎!

我們前幾篇講過,孫權接替父兄的江東事業,並不是本地土生土長的政治集團,而是外來政治勢力,統治著江東這一片地區。等到孫權接手的時候,其實江東集團內部,已經有3種勢力在交纏制衡著。

這三種勢力分別是:淮泗軍事勢力、流亡士人勢力、江東本地勢力(上一篇有這三種勢力的介紹)。孫權接班前期的時候,周瑜是淮泗軍事勢力的絕對代表,張昭是流亡士人勢力的絕對代表。而在孫權孤兒寡母,無人依靠的時候,周瑜和張昭也猶如擎天柱一般,幫孫權度過難關。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4任大都督,能說明孫權的政治路嗎!

周瑜作為東吳(江東)集團早期的軍事將領,他和其他兩種勢力之間的劃線比較明顯,而魯肅就不一樣了。

我們知道魯肅不是江東本地人,他是當時的江西人,之所以來到孫權身邊,是經過周瑜的介紹,小編估計周瑜和魯肅應該是好朋友,之前周瑜還向魯肅借過糧食呢!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4任大都督,能說明孫權的政治路嗎!

我們知道淮泗軍事勢力之前跟隨孫堅和孫策的時候,也是在江西這一代,所以魯肅和淮泗軍事勢力有共同語言的;魯肅本來也是文人,也就說他是個士人階級,也是從外地來到江東這個地方,那他就和流亡士人勢力這些人,也有一些關係;魯肅本人在當時是非常反對袁術的,再加上袁術稱帝,魯肅非常反對,而江東本地人也非常反對袁術,所以魯肅和江東本地人的政治立場是比較一致的,那麼他就和江東本地勢力也有共同語言。

看來魯肅是和這三種勢力的人,都有共同語言,都能說上話的人。魯肅和周瑜的身份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周瑜是絕對的軍事集團統帥,也是絕對的淮泗軍事勢力。後來周瑜死後,魯肅擔任軍事統帥,魯肅好像就是這三種勢力的橋樑一樣,既擔任軍事統帥,有本來是士人身份,又和本地勢力政治立場一致。

而後來的呂蒙又和魯肅不一樣了。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4任大都督,能說明孫權的政治路嗎!

呂蒙不是江東人,也不是江西人,他是汝南富邳人,就是今天的安徽阜南呂家崗人,這一點就和江東本地人沒有任何關係了;我們知道呂蒙是一個粗人,從小不愛讀書,知道後來稱為軍事將領後,經過孫權幾次說教,才知道讀書學習,還出了一個成語“吳下阿蒙”嘛,這一點說明,呂蒙不是知識分子,和士人群體沒有關係;呂蒙雖然是早期參與孫策的軍隊,但是剛開始只是小兵,不是領導,到孫權時期才當上主要領導。

如果說魯肅和三種江東勢力都可以說上話,那呂蒙就是和三種江東勢力都說不上話,是一個素人。

說到陸遜就比較簡單了,陸遜是吳郡吳縣人,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人。當是江東地區有四大家族,分別是虞、魏、顧、陸,而陸遜就是地地道道的江東本地人。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4任大都督,能說明孫權的政治路嗎!

戰爭時期,槍桿子就是政權的核心啊,而我們看江東的軍事將領,從第一人周瑜,到魯肅和呂蒙,再到陸遜,槍桿子從絕對自己人手裡,一步一步到當地人手裡,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可以說明孫家人建國的道路,就是逐步江東化的道路,從一個外來者,依靠軍事力量,建立起來的政權,逐步過渡到依靠本地世家大族為依靠的政權,而魯肅和呂蒙正好幫助孫權,成功的過度到魯肅手裡。

以上的分析,只是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歷史,得到的結論,而在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呢?孫權是不是就有這樣的考慮呢?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也許當時只是君臣之間的雙向選擇,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也許這就是孫權內心,早就制定好的政治路線。各位認為哪一種可能性比較大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文章歡迎轉發、收藏、點贊、評論,動動手指支援小編一下吧。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4任大都督,能說明孫權的政治路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