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徐霞客遊線標誌地"新增25個!

△人民政協網原創影片

在第11箇中國旅遊日來臨之際,2019-2021年度“徐霞客遊線標誌地尋找與論證行動”終審會5月18日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舉行。經過前期的申報地梳理研究、專家現場考察、本次終審會上的申報地答辯、專家合議等環節,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雲南省臨滄市雲縣、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7個縣、區申報的 25個徐霞客遊線上的自然和文化遺存點最終透過論證成為“徐霞客遊線標誌地”。

定了!"徐霞客遊線標誌地"新增25個!

定了!"徐霞客遊線標誌地"新增25個!

△終審會現場專家提問

定了!"徐霞客遊線標誌地"新增25個!

△終審會現場申報方答辯

經過18日上午嚴肅、嚴謹的現場申報與答辯後,5月18日下午,由中國地質學會徐霞客研究會會長、自然資源部諮詢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寶才主持的終審會專家合議環節,專家經過深入討論投票選出了他們心中的魅力地標,即有可靠資料證明確曾為徐霞客遊歷考察過、能夠反映徐霞客科考行為、彰顯其科學探索精神,在徐霞客科考線路中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遺存點。

最新透過論證的“徐霞客遊線標誌地”分別是:

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1)必寨小尖山(2)阿交合溪(七星橋)(3)仁德片區(含鳳梧山、雙龍潭、尋甸府城遺址、隱毒山)(4)老光山(含潘所海)(5)羊街子。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1)水東古渡古驛道(含梅林渡與梅林村、凌波渡、丹砂渡、張家渡與渡口村、古驛道)(2)嵩華山片區(含嵩華山與金頂古寺、古富村、鏡頭村、洞雲)(3)瀧江富灘河谷(含瑞石飛霞、楊公坪百里賢關、螺灘三關)(4)青原山片區(含紅亭與祖關、淨居寺建築群、七祖塔、陽明書院舊址、天玉山)。

雲南省臨滄市雲縣:(1)縣城象山南麓(2)觀音閣(今聖教寺)(3)砥柱橋遺址(4)“龍砂”“虎砂”(今旗山)(5)“欽命雲州”新城遺址(含明代古城牆遺蹟)(6)馬鞍山。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1)浮蓋山片區(大寺、龍洞、獅峰、犁頭尖、棋盤石、一線天、怪石漫坡、疊石洞群)(2)仙霞古道浦城段(楓嶺、楓嶺關、楓嶺古道、小關、梨嶺、梨嶺關、仙陽、西山故居、揖仙橋、撲樹橋)(3)漁梁驛(明崇禎元年三月十三日,經此。明崇禎三年八月初四日,宿漁梁下街)(4)浦城縣城片區(南浦溪、昔日城區大西門及碼頭、仙樓山、夢筆山、龍潭門、登瀛門、天心勝果禪寺、宋賢真夫子祠)(5)金斗山、觀前片區(明崇禎元年三月十四日,徐霞客至觀前,留下《遊金斗山記》。明崇禎三年八月初五經過此地)。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1)吉水古縣城(含吉水古城牆、上下老街、龍華寺及古碑)(2)水南鎮片區(含三狀元故里、燕山、西團、三獅鎖水口)。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禾水吉安縣段(含永和鎮、橫江鎮、永陽鎮、朗湖石滸村、指陽渡、天河峽谷)。

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1)弋陽縣城老街(疊山書院、四十八代張天師墓、儒學宮、古城門遺址、三川橋)(2)龜峰(含摩崖石刻群、龜峰寺遺址、招隱庵)。

另據本次終審會智庫專家特別推薦,終審會表決,徐霞客尋訪明代著名廉臣張宗璉後裔的目的地江西吉水縣水南鎮西團村被推薦為徐霞客遊線上的“特殊紀念地”。

定了!"徐霞客遊線標誌地"新增25個!

△終審會智庫專家合議現場

定了!"徐霞客遊線標誌地"新增25個!

△終審會智庫專家合議現場

19日上午在寧海慶祝“中國旅遊日”2021 年浙江主會場、“最美風景在路上” 全國夏季自駕遊推廣季啟動儀式暨第十九屆徐霞客開遊節開幕式上,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副會長陳慶江、江西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傅兆良等受發起單位邀約向申報地地方政府頒發了證書。雲南省尋甸縣政協主席肖正坤、江西省吉水縣政府副縣長張學偉、雲南省雲縣政協主席、雲縣徐霞客遊線標誌地論證申報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鍾汝菊、福建省浦城縣政協副主席劉軍、江西省吉安縣政協副主席羅曉忠、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文廣新旅局局長 龍豔華、弋陽縣文廣新旅局局長吳升林上臺領證。多個地方政府領導表示,將繼續透過積極而具有創造性的工作推動徐霞客遊線資源的梳理、研究、保護和利用。

定了!"徐霞客遊線標誌地"新增25個!

△部分智庫專家、特邀嘉賓向申報地地方代表頒發證書

據介紹,徐霞客遊線標誌地尋找與論證行動由《徐霞客遊記》開篇地浙江寧海縣人民政府推動,中華文化促進會、人民政協報社、中國地質學會徐霞客研究分會聯合發起,旨在推動沿線地方政府梳理研究徐霞客線路遺產情況,促進徐霞客遊線遺產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為推動國家層面申遺奠定基礎,也最終造福百姓。此前已有浙江、河南、福建、廣西、江西、雲南等6省的35個縣(市、區)的102個徐霞客遊線的自然和文化遺存點,被認證為“徐霞客遊線標誌地”。加上此次終審會最新論證透過的25個“徐霞客遊線標誌地”,目前“徐霞客遊線標誌地”總數已達127個,不僅僅促進了文物保護,更推動了文物保護理唸的普及,為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文化支撐。

記者:李木元 魯雅靜 徐康輝

影片:徐康輝

編輯:魏芯蕊

稽核:周佳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