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和認知裡,發端於青藏高原的母親河是泥沙俱下泥黃的色彩,雄渾壯闊浩蕩千里,而在三門峽河段,這裡的黃河竟然如此清澈,簡直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固有想象。

有人說,這裡的黃河水變得清澈與流經段的河道結構有關,因為三門峽段的河床上游峽谷有一個很大的轉彎,河道面積增大,降低了河流的流速,於是泥沙就沉澱下來,河水變得清澈起來,同樣的流量,到下游,河道變直,再加上河道變窄,流速快了泥沙自然又捲起了來。聽起來頗有道理,但事實上是因為三門峽大壩的攔截。

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早間年,黃河時常氾濫,造成中原地區常年受災,1957年4月13日,國家開始在三門峽修建大壩,開啟了科學治理黃河的序幕,據說當時我們的建造橋樑技術並不過關,三門峽大壩工程更多是仰仗蘇聯專家的指導。大壩歷史3年修成,也是我國在黃河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氣魄之雄在我國首屈一指,也為世界矚目,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壩”。

三門峽大壩頭靠中條山,腳踏秦嶺餘脈,橫跨豫晉兩省,大壩上有一塊石刻:一步踏兩省,幾乎每一個來這裡的人都要在這裡留影紀念。

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資料顯示,三門峽大壩可控制黃河流域面積68。8萬平方公里,為全河流域面積的91。5%;多年平均來水量佔全河的89%,控制全河來沙量的98%。

大壩的修建也為下游人民帶來了安居樂業的基本保障,因為可以合理分配各個時間、河段的的流速,減少了泥沙沉積,改善水土流失,極大地消除了河床升高的隱患,如果繼續受到水流侵蝕,河堤被水流卷透,就會有決堤的危險。對黃河泥沙的綜合治理,也讓三門峽地區生態環境得到不斷最佳化,黃河泥沙沉澱,水質也變得清澈起來。

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如今,這裡已是國家3A級景區,清澈的河水穿過三門峽大壩,順流而下,成為黃河中游一道獨特景觀。當然,大壩不僅僅是一道風景,還可以用來發電,目前這裡安裝有7臺機組,發電量41萬千瓦。

在景區入口處,有一幅大型壁畫,展示了這段河道的原貌。在原貌的畫面上可以看到水分三股自上而下分流,這就是傳說中的“大禹開三門”。

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民間傳說堯統治天下時,黃河水經常氾濫,百姓深受其害,堯王心裡非常難過,就派大禹來治水;大禹來到這裡,經常到高山上去看地勢,他發現整個地勢是西北高而東南低,心想,水總是往低處流的,於是他舉起划水劍向東南方向劃了幾下,水就朝著東南的方向流去,可是又被一座大山攔住了去路,大禹又輪起了開山斧“啪、啪 啪”三斧子把大山劈開了三個豁口,三個豁口把大山分成了四座石島,因靠右岸的臨水半島很像一隻張著嘴的大獅子,所以叫“獅子頭”,中間的兩座分別叫“鬼門島”、“神門島”,北岸的半島叫“人門島”,所以我們這個地方就成了“三門峽”了。

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大壩的建設,這些傳說中的“鬼門島”、“神門島”、“人門島”都已經成為大壩的基礎,與大壩融為了一體。

站在大壩上向下遊望去,會看到河流中有一塊完好的礁石,這就是著名的中流砥柱石,傳說是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河石柱。黃河冬日水淺時,它可露出水面7米高;洪水季節,它只露出一個尖頂,看上去好像就要被吞沒似的,可千百年來無論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沖刷,它一直力挽狂瀾,巍然屹立在急流當中,自古被譽為“中華第一石”,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

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歷史上,有眾多名人在此留下詩句,後人將之刻寫在了大壩的欄杆上,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專門為這塊中流砥柱石寫了一首《砥柱山銘 》:“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也為中流砥柱寫詩一首,其中前八句為:“大禹鑿鋒後,巍峨直至今。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頂壓三門險,根隨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勢浮沉”。

河水中央還有一座的較大石島叫張公島。張公島在三門峽大壩下邊,和溢流壩下擋水牆連為一體。

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關於張公島也有一個傳說,說是古代有一個姓張的艄公,目睹三門峽水道險惡,浪激波湧,經常發生船翻人亡的慘禍,就在該島上結廬為庵,義務為過往船隻導航,後人為紀念這位好心老人,就給該島起名“張公島”。

作為景區景點,遊客也可以乘坐電梯下到四層,可以抵達大壩底部,然後穿過一條“廊道水晶宮”,從下面近距離觀看雄偉壯觀的三門峽大壩。“廊道水晶宮”其實就是一條幽暗通道,只是在通道的途中兩側有十幾個小魚池,裡面有不少小魚在游來游去,順著通道走出去即是“張公島”。

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這裡的黃河水如此清澈,顛覆了世人對母親河的想象

張公島面積很小,與大壩相依而存,站在島上能看到大壩全貌,欄杆處懸掛有一個標牌:萬里黃河第一壩。一側的河水中央有一片淺灘,一直蒼鷺雕塑一樣站立在那裡,似乎目不轉睛地在盯著河水裡的食物,因為長時間一動不動,當地人稱這種鳥叫“老等”,挺有趣形象的俗稱。

據說這裡在冬春蓄水季節,高峽平湖,碧波盪漾;夏日洩洪期間,巨浪滔天,一瀉千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