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在渭南市華州區南郊,杏林鎮高家巖村西南,秦嶺北麓有一處太平峪,當地人俗稱為“三十里峪”。在太平峪內,大約1.5公里的地方,路邊的崖壁表面題刻著“濟時靈雨”四個紅色的大字——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2021年10月31日下午,我和朋友路過華州區,從郭子儀牌樓向南約1公里,經過李坡村和高家巖村之後,便來到太平峪山口,周圍沒有進行開發,保持著原本的風貌。

這裡的道路非常狹窄,加上最近降雨量很大,部分路基被沖毀,溪水淹沒到路面,存在著安全隱患。剛進入山口,路邊樹幹上,懸掛著寫有“此處危險請繞行!”的牌子。於是,我們將車停在旁邊,步行走進太平峪內。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向前行走大約五分鐘,看到五龍山播區大門。2007年,在這裡的秦嶺北麓中低山區,開始天然林保護工程飛播造林專案。播種區南北寬1。2公里,東西長6。2公里,總面積11160畝,造林樹種為油松和側柏混播。

古代,太平峪的溪水供華州城內百姓生活所用。近年,這裡實施封山育林、人工林營造和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得到改善。如今,這裡免費對外開放,市民經常到此遊玩。因此,太平峪被譽為“華州人的後花園”。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走進大門,沿著溪水,繼續向前行走大約15分鐘,路邊的石壁上用紅色油漆寫著“靈泉”和“生命之源”等幾個大字。人們騎著摩托,帶著很多大桶,專門來到這裡接泉水。

根據明代《華州志》的記載:“太平峪有五眼泉,一名海眼泉,引細流入於華州城內花果蔬木之需。華州官署四宅之圃,鹹冬夏用之而不更,注城外即有餘入於泮池,前守瑞源陳侯曰:此水細入州而不洩於城外,乃翕聚之靈氣也,厥奇論哉!”由此可見,從古至今,太平峪水質都很好,滋養著華州的百姓。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在靈泉旁邊,向周圍望去,沒有看到任何古代摩崖題刻的痕跡。於是,我們繼續向前走,看到一位老年人,上前詢問,他告訴我:“摩崖題刻就在靈泉旁邊,被樹木遮擋,很容易錯過。

對老人的話,我將信將疑,又向前走了15分鐘,沒有看到摩崖題刻。隨後,返回途中,經過靈泉,我對周圍進行仔細地觀察,在北邊果然看到摩崖題刻,距離靈泉30多米,位於小溪的對面。

這裡的“濟時靈雨”四個紅色楷書大字呈正方形,邊長0。56米,遒勁有力,下方從右向左豎行陰刻說明文字:“光緒庚子,關輔旱飢,辛丑春仍不雨。二月廿七日,率紳史念宗禱於五龍廟,越二日而雨,終晝萬家歡慶,敬報神庥。署州牧李嘉績勒石。”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據說,這裡曾經有一座龍王廟,因西鄰五龍山,也稱“五龍廟”。清朝光緒庚子年(1900)至辛丑年(1901),華州遭遇大旱,百姓忍飢挨餓。農曆二月二十七日,李嘉績率士紳史念宗等人在五龍廟祈雨,過了兩天,天降甘霖。為了感謝神靈的庇佑,李嘉績刻石紀念此事。

離開龍王廟後,繼續向前行走,遊人明顯減少,車輛也很少經過。我向前行走大約五分鐘,路邊出現大大小小的落石,最大的落石比一棟三層樓還高。據說,這裡被稱為“五里關”。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6),華州發生大地震,兩邊山峰緊鎖峪谷,中間亂石堆滿河道,形成這道天然關隘。

繼續向前行走,穿過一座大門,眼前景象更加壯麗多姿,兩側的山體彷彿被劈開,中間的山谷裡草木茂盛。沿著幽靜的公路,還可以繼續向前行駛好幾公里,但是我今天的行程就到此結束了……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華州太平峪:尋訪清代"濟時靈雨"摩崖題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