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貴州格凸河流域,有一個巨大的溶洞­——燕子洞。

在這個天然形成的洞穴中,一層層棺材被整齊地置放在巖壁上。令人驚異的是,這些棺材並非是依靠鐵鏈與繩索,而是純粹依靠人力。

從事這份工作的人被稱為背屍人。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格凸河景區

多種原因,產生崖葬風俗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歷來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

即使那些年輕時就已經出門闖蕩、再也沒有機會回到故鄉的人,在生命的尾聲也依舊思念家鄉的一捧黃土。

然而,格凸河上的喪葬卻是與“入土為安”這個觀念截然相反,非但沒有將故去的親人埋於地下,反而將他們的屍骨放置於懸崖峭壁之上。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溶洞懸棺

這樣的習俗或許會讓大多數人感到不解,然而,格凸懸棺文化的傳承人黃小寶解釋道,這樣的風俗並非一開始便有,而是多種原因綜合形成的。

在很早之前,他們的先輩在與其他部族的戰爭中失敗,並因此逐漸遷徙到如今的地方。

而在遷徙的過程中,免不了有敵方的追殺和野獸的侵襲以及病痛的折磨,以至於許多族人都死在了遷徙的路上。

在族人死後,因為腳下的土地並不是他們的家園,

活著的族人也不願讓這些人屍留異鄉,

他們堅信可以打敗敵人,於是決定將這些死去族人的屍骨暫時放置於懸崖上,以便在來日可以重回家園時將他們帶回。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當然,對於崖葬的風俗也有另一種說法,在那個道德尚未普及的年代,破壞敵人的屍骨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即使是到了相對文明的春秋時期,也曾發生伍子胥掘墓鞭屍楚平王的故事。

再加上

貴州地處百越之地,崇山峻嶺間孕育了眾多野獸,人類死後埋葬進土地的屍體,就變成了野獸眼中不用費力捕獵就能得到的食物。

在當時情況下,時常發生人類屍體被野獸刨出來充飢的事情。

當地人為了使族人的屍骨免遭敵人和野獸的侵害,將下葬的風俗逐漸轉變為懸棺下葬。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這兩種說法在當地的懸棺文化傳承人之間口口相傳。

但直到現在,到底是哪一種說法更為真實早已無法得到考證,但這並不影響格凸懸棺文化的傳承。

崖葬風俗,衍生背屍職業

不論如何,以懸棺所展示的崖葬文化在當地流傳了下來,並且由此衍生出了一個特殊的職業——背屍人

這個職業顧名思義,就是將屍體和棺木背上懸崖的人。

然而在全國的部分省份,也曾出現過與之相似的懸棺下葬文化,可為何只有貴州的格凸懸棺衍生出了這樣的特殊職業?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在與其他懸棺文化的地域對比中可以得出。

我國的懸棺下葬方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木樁式、鑿巖式,以及“格凸下葬”這種利用天然洞穴放置的方式。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木樁式懸棺

其他兩種懸棺,可以在山底或山頂利用梯子或絞索將棺木放置在之前打好的木樁上或事先開鑿的巖洞中。

而格凸懸棺則不同,

首先它的地理位置是在一個天然的巨大溶洞中,下方是水流湍急的格凸河,上方是毫無借力環境的溶洞頂,

其次,由於常年水流的沖刷,使得洞內被水汽籠罩,崖壁也十分溼滑。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下,梯子和絞索就顯得毫無用武之地。

而背屍人要做的,就是不借助於外界的工具去放置棺木,而是憑藉著自己從先輩那裡傳承下來的攀巖技術,自己揹著屍體攀爬上去。

徒手在懸崖峭壁來回穿梭,這樣的方式,就避免的外界工具的限制,從而在這樣相對惡劣的環境下傳承著他們的風俗文化。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木樁式懸棺

當然,除了搬運屍體,背屍人在當地還承擔了另一項工作。

這份工作類似於平常人認知中的祭司,為死者唱誦,指引靈魂的人,他們這項工作被當地人稱為東郎。

一般來說,當背屍人將屍體背上懸崖之後,便要準備為死者準備誦唱儀式。

這個儀式相對簡單,但在當地人眼中卻十分神聖,據懸棺文化的傳承者所說,他們會在唱誦前帶一瓶白酒,把酒倒在碗裡,用來祭祀那些去世的亡魂。

這時他們的手中通常會拿著一把砍馬刀,在身上轉三圈,意思是將自己和死者分開。

接下來便是在地上畫一個“斬”字,意思是為死者斬去了一切凶神惡煞,保佑死者一路平安。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直到這些全做完後,背屍人才會正式開始誦唱,這一步也是整個過程中最為艱難的一步,不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是由於誦唱的時常要達到三天三夜。

這個期間,他們將不停地誦唱,無法休息和進食,只能用之前的白酒來充飢,這對於身體來說是極大的損耗。

至於誦唱內容,已經是當地人都無法聽懂的古苗語,這是背屍人一代代口口相傳下來的。

據懸棺文化的傳承人黃小寶說:

“誦唱的內容大概就是講這個人生下來以後,父母怎樣撫養他長大,他的一生有哪些大事,一直講到他臨死前。講完了以後,再透過唱古歌的方式,將他的靈魂超度到天堂上去。”

背屍職業,背後艱難傳承

對於旁觀者來說,“背屍人”在穿梭在崇山峻嶺中,行走於懸崖峭壁間,視高山峽谷於平地,既新奇又神秘,這樣如同武俠小說中走出來的職業別提有多瀟灑了。

可這僅僅是表面現象,在懸棺文化的傳承者內部,這個職業正面臨著艱難的傳承。

時至今日,在貴州省的格凸河河畔,當地的背屍人只剩下羅開科師傅和它的四個徒弟。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據他們所說,背屍人這個職業從小便得拜師學藝,經過層層選拔和考核才能有機會入門,而若是發現不合格,便會立刻將其請向別處。

因為這項工作,不但是和死人打交道,也是在和自己的生命打交道,倘若發生意外,那將毫無生還的可能性。

正是由於這一點,背屍人的考核第一條件便是得膽子大!

如同之前所說,背屍人常年要和屍體打交道,若是膽子小,光是看到屍體便心生怯意,又怎麼可能帶著屍體攀上陡峭的山崖。

再加上背屍人在攀爬過程中並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一旦開始攀爬,前面是接近垂直的峭壁,後面則是萬丈深淵,他們能憑藉的只有平時鍛煉出的氣力和天生的膽氣。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而這也僅僅是必要條件,入門之後的選拔和考核更為艱難,他們將日復一日地在嚴寒酷暑中訓練,這樣的重複時間往往會伴隨他們的一生。

或許正是這樣的原因,背屍人一脈向來人丁稀少。

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很少有人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從事如此危險的工作,也很少有人能夠在困苦且很難看到希望的苦練中堅持下去。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卻也有一個人偏偏堅定地選擇了這項工作,就是前文提到的懸棺傳承人黃小寶。

他在懸棺文化的傳承逐漸沒落的時候選擇了承擔傳承的任務,主動拜師村裡的大師羅開科,並且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懸崖上練習,終於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背屍人。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在懸崖上來去自如的背屍人從小竟患有小兒麻痺症,先天雙腿殘疾,平時在平坦的地面上走路時都走不快,甚至還有些跛腳。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可見他經受了多少常人無法理解的心酸汗水,堅持了多少常人無法經歷的痛苦訓練,

但也只有經受住這樣訓練的人,才能真正的視懸崖於平地,才能真正的出師成為真正的背屍人。

艱難傳承,傳人另闢蹊徑

雖然有像黃小寶這樣願意為了傳承文化選擇堅持“背屍人”職業的人,也有很多人羨慕背屍人在懸崖峭壁間的敏捷,但更多的人並不會參與或投身這項危險的訓練中。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橫在他們的面前,就是這個行業的報酬十分便宜。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或許會有人感到詫異,明明是擔著生命從事的工作,為什麼沒有與之相符合的報酬。

對此,黃小寶解釋說因為如今寨子裡的族人已經不像從前那樣重視崖葬習俗,倘若收費高昂的話,本就不多的生意就會更慘淡。

風險高,收入低,再加上如今越來越多的族人開始不再重視崖葬習俗,

黃小寶一脈的懸棺文化,以及

他們背屍人的身份面臨著空前強大的危機,甚至有了斷代的危險。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正在他們為這事發愁時,貴州省開始大力開發和建設旅遊大省,格凸河旅遊景點也被列入建設名單,

當地政府為了宣傳當地的特有文化開始請他們為來此旅遊的遊客講解和展示他們的崖葬傳承。

這種扶持使得原本瀕臨絕境的古老傳承既可以作為展示來表演,同時又可以為外來遊客講解自己所在部族的獨有文化,而且在傳承之餘還不用為生計所迫。

這對黃小寶這一脈的師兄弟來說是求之不得的機會。

於是,每年的旅遊旺季,來格凸河旅遊的遊客便可以看到黃小寶師兄弟們在崖壁上攀爬的身影。

貴州格凸河背屍人:揹著屍體徒手穿梭懸崖,溶洞峭壁堆滿棺材

而在表演之餘,他們會重新穿起自己“背屍人”的衣服,依舊會為那些依舊堅持崖葬習俗的族人進行崖葬,

或許在他們心中,

背屍人這個身份是神聖的,因為他們不僅安葬了死者,同時也引領了死者,讓其在死後能夠得到更好的安息。所以即使成為了副業,也永遠不會在心頭抹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