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一代佳人是怎麼樣勞累致死的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一代佳人是怎麼樣勞累致死的

明末清初,有一條香豔的河叫秦淮河。十里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河畔兩岸,分別是南方地區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另一畔則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一半是才子,一半是佳人。才子佳人成就了這條香豔幾百年的河,而曾經閃耀在河畔兩岸的才子佳人們,像一瓣瓣零落河裡的桃花,隨順水而逝,隨手摘取一朵,便是一段風流韻事。

定情

董小宛便是其中之一,一個美的讓人眩目的一代名妓。董小宛出生於一個富裕的蘇繡世家,從小過小公主般錦衣玉食的生活。當時兵荒馬亂,天災頻繁,董小宛的父親也不幸患上暴痢去逝。母親無力照顧繡莊生意,加上天災人禍,繡莊破產,還欠下了幾千兩銀子的虧空。至此,董小宛開始了賣藝不賣身的樂坊生活。

古代女子最好的出路就是嫁一個好男人,名妓也不例外。董小宛天性淡泊,性格孤傲,與青樓的生活格格不入,她一直期盼著在這個花紅酒綠的世界裡,能快一點遇到心中的那個良人,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董小宛第一次見到冒襄時,是她母親說他多次拜訪,對他印象不錯,於是她只好見了他,也只是傲慢地無心搭理。

第二次相見,是四年後,她母親去逝,她也病得人事不知。得知是冒襄求見時,更是沒有興趣理他。但冒襄執意登門拜訪,董小宛煩不勝煩,只好勉強招待。也就是這次,在董小宛喪母病重的情況下,冒襄溫言安慰,信誓旦旦地要娶她,終於感動了她,一夜纏綿。那一年,他29歲,她16歲。

可惜冒襄不是良人,這段緣份也不是良緣。

第二天一早,冒襄便像平時逛妓院一樣,想要蹓走,但是董小宛已經淡妝鮮衣,要一路相送,冒襄萬般無奈,勉強帶上了她。因為河流乾旱已久,走走停停,一送送了27天。董小宛從此開始了她悲苦的歷程。

拉鋸戰

董小宛認定了冒襄,非他不嫁。可是冒襄卻不想要她,他只是穿梭於花街柳巷,卻從來不想對誰動情,他只想見一個愛一個。這一點,冒襄是一個標準的花花公子。為了擺脫董小宛,他說一是快要考試了,要回去準備。二是父親不在家,家裡一團亂麻要料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怕花錢。

董小宛冰雪聰明,看他推三阻四,便知道他並不是真心對她。可是,她已經把貞潔給了他,她也是進退兩難,欲哭無淚。

他的朋友們看不過去了,憐憫董小宛。其中一個朋友提議把這件事交給上天,擲骰子決定。董小宛備感酸楚,也只好一擲,沒想到所有的骰子都是“六”。冒襄無奈地說,既然是天意,我先回去商量商量迎娶之事。

可是幾個月過去了,冒襄失約,董小宛獨自跑去南京找他。路上又遭遇盜匪把盤纏搶劫,好不容易到了南京,又一直等到他考試完才去見他。而此時的董小宛早已不再出局接客,銀子也已經花光,幾快要飢寒交迫而死。

冒襄卻始終不為所動。這次又落榜了,他便發洩在她身上,又要趕她回去。董小宛卻痴情一片,她想要的是嫁人脫籍。故此,冒襄讓她自己想辦法籌錢贖身,他是橫豎不花錢,束緊錢袋做鐵公雞。

終於,柳如是後來的老公錢謙益聽說了董小宛的事,多方安排,幫她還清欠債,解決了脫籍諸事。就這樣,冒襄不費吹灰之力,不花分毫銀兩得了個美人。幾百年來,所謂的才子佳人,其實不過是最慘淡的現實,開始已經萬般委屈和艱難,以後呢。

歷劫

一代名妓,終於有了歸宿,儘管只是一個小妾,但總算是從了良。如果經過這一系列的拉鋸戰,兩人終於能夠在一起安穩地生活,也算是一段佳話。可是結果卻是事與願違。

冒襄十分扣門,從董小宛進門便一直是居高臨下地對她,始終以恩人自居。為了發揮董小宛的作用,他陸繼賣掉了家裡的粗使婆子,侍宴丫鬟,辭退了繡娘,廚子,雜伇,賬房,兩個兒子的老師和伴讀,這一切活都讓董小宛一個人做,以一當十。

從此,董小宛開始了勞累的丫鬟生涯,白天有幹不活的各種活計,一日三餐,研習菜餚,伺候公婆,正房夫人和公子小姐。晚上還要服伺冒襄洗漱,忍受他天天在外面與妓女鬼混。甚至冒襄追求別的妓女,還要董小宛替他抄詩書。

儘管董小宛的賢惠能幹得到了冒家的稱讚,但卻始終感動不了冒襄。董小宛透過努力,學會了烹製色香味俱全的膳食和糕點,即為後世傳頌的“董肉”,“董糖”,非常有名。

一年後的五月,大清入關,沿江而下,直逼蘇杭,在舉家逃難之際,冒襄拋下董小宛,讓她和幾個丫鬟守家。好在冒襄父母不忍心,執意要帶上董小宛,冒襄才勉強答應。在逃亡之際,冒襄對她呼來喝去,連打帶罵。而他得了痢疾,幾乎要死的時候,還是董小宛煮湯熬藥,端屎端尿,盡心盡力服侍,硬是救回他的一條小命。而她自己勞累過度,昏了過去。冒襄感激涕零,但是卻對董小宛說:“你病成這樣,我只能先帶著父母,老婆孩子先走了,你自己好了再逃命吧”。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後來冒襄母親想到逃難一路多虧董小宛的機智聰敏,將碎銀子和銅錢分散藏匿,典當她的珠寶字畫,多次買通逃命的路,全家才屢次化險為夷。就逼著冒襄回去尋她,當董小宛被尋到時,已經奄奄一息。

劫後餘生,回到家園後,董小宛發現她的陪嫁丫頭和留守的人全部被殺死,憤恨不已,由此性情大變,雖然還和以前一樣當牛做馬,包攬一切重活髒活,但對冒襄卻變得不卑不亢。

在冒家,董小宛是沒有地位的,每次伺候他們吃完自己做的山珍海味後,她只用一小壺芥茶泡米飯,配一兩水菜豆豉。於是,冒襄在他的〈影梅庵憶語〉裡不吝詞藻地讚美董小宛:既有絕世美顏又聰明又賢惠,既出得廳堂下得廚房,又會寫詩,作畫,種花,算賬,做飯,煮茶,制香,女紅,還能陪酒陪玩等,生活則只需吃飽即可,連衣物首飾都不需置備。冒襄在自己的書裡刻意營造出他和董小宛神仙眷侶的恩愛生活。但是半年後的又一次戰亂,冒襄在逃難時,又再次丟下董小宛。

還是冒襄父母不捨得董小宛,一定要帶她一起走。冒襄又說要把董小宛送給一個朋友,冒襄父親罵了自己的兒子,這才帶上了董小宛一起逃離。沒想到不到半個月,冒襄就高燒不起,一病就是150天,這一病全靠董小宛衣不解帶地伺候。但是他不但不感激董小宛的付出,還經常罵她,打她。

直到此時,董小宛或許是真的清醒了,也麻木了。她的一顆芳心,一腔深情,終究還是錯付了。

命殞

之後的日子,因為董小宛的服伺,冒襄過上了神仙一般的日子。但董小宛心中的鬱悶越積越多,她越來越清醒,她開始為自己的以後著想,她決定離開冒家。

只是從進冒家開始,八九年的辛苦操勞,做牛做馬,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壓榨與虐待,早已拖垮了她的身體。在她決定離開這個冰冷的地方,尋找屬於她的光明的時候,卻病倒了。而她病倒的日子,冒襄卻不像她照顧他一樣,而是整天出去尋花問柳,一點也不關心她的死活。

彌留之際,她換上一件從孃家帶來的白綢緞衣服,對著銅鐿發呆,鏡中的女人骨瘦如柴,眼神無光,纖纖細手不知何時佈滿了傷痕,那是各種辛勞留下的疤。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是大徹大悟的:

孤山回首已無家,不作人間解語花。

三吳美人同一哭,悔將水雪誤生涯。

1651年,一代名妓董小宛病死在冒家,年僅27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