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參與+數字化管護古樹名木"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每天我都會來看它們,陪它倆‘說說話’。”3月11日下午2點陽光正好,沙坪壩區渝碚路街道綠化管護工作人員陳明像往常一樣來到站西路古樹旁。他輕輕地撫摸著黃葛樹,看看樹皮是否有損壞。

“這兩顆古樹我小的時候就在這裡,大家都叫它們‘夫妻樹’。那時候小朋友經常圍著大樹耍,童年有了好多樂趣。”陳明告訴記者,這兩棵黃葛樹是沙坪壩區渝碚路街道楊梨路社群居民的集體記憶,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牽動著他們的神經。哪怕是外地工作的遊子,回到故鄉時也會來大樹下靜坐片刻,彷彿找到自己與過去的連結點。

“活化石”一樣的古樹名木如何保護好,讓它們“安度晚年”?植樹節前夕,重慶日報記者來到沙坪壩區站西路,打探兩棵古樹背後的故事。

群眾參與+數字化管護古樹名木"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2022年3月11日,沙坪壩區站西路,渝碚路街道綠化管護工作人員陳明和同事將古樹上的樹牌進行加固。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老有所養

像呵護長輩一樣呵護古樹

在沙坪壩區站西路,兩棵巍峨挺拔的黃葛樹十分顯眼,屹立在道路旁,似乎在“注視”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和煦的春風拂面,古樹也沙沙作響,好像在低語沉吟,講述它倆的“前世今生”。

陳明用繩子拴住了樹牌,讓它牢牢地掛在樹幹上。樹牌上有樹名、樹齡、管護單位以及二維碼。“以前大家不知道它倆的確切年齡,也搞不清楚樹種,說什麼的都有。”陳明告訴記者,今年1月重慶市第五次城市古樹名木普查結果釋出,古樹有了專屬的“身份證”。

記者用手機掃描了樹牌上的“二維碼”:綠黃黃葛樹,桑科榕屬,樹齡110年,國內分佈於陝西南部、貴州、四川等地,花期4到8個月……古樹的樹種名稱(含拉丁名)、科屬、樹齡、樹高等資訊都能查到。

記者看到,兩棵黃葛樹上放了不少的紅帶紅布。“居民相信古樹會一直守護這片土地,造福子子孫孫,我們也要像呵護長輩一樣呵護古樹。”楊梨路社群網格員李蓉從小在這裡長大,她見證了居民對古樹的付出。

李蓉還記得,2006年站西路施工時,為了保護沿線兩棵古樹,當時還在建設中的站西路向旁挪移十幾米。“別小看了這十幾米,居民跟政府和施工方溝透過很多次,就挪這一點距離就要多花費50多萬元。”

居民唐珍榮就住在古樹對面,30多年一直義務為古樹清掃落葉。“古樹枝葉繁茂,落葉也多,每週我至少來做一次‘清潔’。”唐珍榮一邊掃地,一邊檢視古樹的生長狀況。“今年我73歲了,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對我們附近居民而言,主要是看管好古樹。”今年58歲的居民鄧遠術長期擔任社群巡邏隊長,“我們社群居民警惕性特別高,一旦看到有人傷害古樹名木,大家都會上前制止。”

幾十年的“護樹”生涯裡,鄧遠術遇到過有人從古樹上摳下一塊樹皮,有年輕人貪玩攀爬樹枝,更有甚者試圖砍伐古樹……“如果古樹毀在我們手中,真是沒辦法給子孫們交代。”為了制止這些行為,鄧遠術不知和多少人紅過臉,吵過架。所幸1米73的鄧遠術身形健碩,能嚇阻不少好事者。

群眾參與+數字化管護古樹名木"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2022年3月10日,在沙坪壩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指揮大廳,工作人員透過智慧古樹管理系統檢視站西路古樹的實時狀態。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病有所醫

既去除病害也為古樹“理髮”

居民們 齊心協力為的是制止傷害古樹的行為,不過要給古樹“看病”還需要專業的人員與裝置。

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綠化科工作人員王鳳婷告訴記者,古樹跟人很類似,生病時要為古樹“治病”,平常也要為古樹“理髮”。“有時候古樹枝葉過於繁茂,影響樹幹吸收陽光,我們會適當修剪,保持古樹通風透光良好。”王鳳婷介紹說,如果古樹不小心染上了病蟲害,工作人員會用配好的藥劑反覆在樹幹上擦拭,就像是給古樹“洗漱”。

“我們還會不定期邀請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來為古樹做全面的‘體檢’。”王鳳婷稱,“體檢”需要更專業的儀器來完成。比如,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的“樹醫生們”常用電阻抗斷層掃描器對古樹進行無損檢測,並透過樹木探地雷達進行根系掃描。

市風景園林科學研究院植物研究所高階工程師田中介紹說,雷達波打到地底下,遇到樹木的根系之後,它就會反射回來一個訊號。從現場測出來的資料還可以看出根系的分佈,如果古樹部分割槽域根系分佈較少,可能會存在土壤問題,工作人員就能針對性做檢查和改良。

遠端監護

古樹有了新的“保護神”

“如果有人半夜來砍樹,我們都休息了怎麼辦?”陳明、李蓉等人也沒辦法24小時呆在古樹旁。“以前只有等古樹出現明顯的病害症狀,我們才能治療,能不能早發現早診治?”王鳳婷希望古樹不僅能“病有所醫”還能“及時就醫”。

2017年,沙坪壩區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古樹名木智慧管理平臺,依託物聯網、遙感分析、智慧感測器等技術與裝置遠端監護古樹名木。

在沙坪壩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指揮大廳,記者看到大螢幕上顯示了該區黃葛樹、羅漢松等80多棵古樹的座標。工作人員只需用滑鼠輕點座標,即可顯示出對應的資料資訊,包括古樹的編號、土壤溫度、含水量、電導率、以及樹木傾斜度、振動度等。

“以前我們只能靠人去巡視古樹,現在我們在古樹上裝了GPS定位、遠端監控裝置和報警系統。”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綠化科工作人員冉悅娟負責協調該中心遠端監護古樹名木。她介紹說,只要古樹出現傾斜、震動,平臺會自動報警,指揮大廳會立即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員前去檢視。

依靠古樹名木智慧管理平臺,古樹出現的病害也能及時發現。“透過遠端裝置我們可以監測到土壤的溫度,從而瞭解古樹根部的健康狀態。”冉悅娟稱,“即便不是大的健康問題,像這幾天氣溫升高,土壤水分不夠,低於相應數值,平臺也會報警讓工作人員跟進。”

【來源:重慶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