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講古】永春東關橋的傳說

【泉州講古】永春東關橋的傳說

永春縣有一座很出名的橋,叫東關橋,又叫做通仙橋,是宋朝時建造的,全長85米,寬5米,橋上面有一條長廊,下雨潑不進。這種橋的形式通常只有雲南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才有,在閩南很很少見。東關橋建在永春縣東美村的湖洋溪頂,從宋代至今,2016年9月15日因超強颱風“莫蘭蒂”被部分損毀,2017年6月份重新修繕完成。

【泉州講古】永春東關橋的傳說

東關橋的建造有一個傳說。宋朝時泉州府的太守到永春巡視,坐船沿江而上,來到湖洋溪,看到兩岸風景清幽,但是行人來來往往只靠一艘渡船擺渡很不方便,就向陪同的永春縣官下令,限伊一年內在此建成一座橋。

【泉州講古】永春東關橋的傳說

永春縣令不敢違命,就交代一個叫做馬用的管家去辦這項事。馬用是個貪財小人,縣太爺本想叫伊去為民造福,他卻利用建橋這項德政工程巧立名目,四處派款、收錢,搜刮民財中飽私囊。他一面按戶按人頭收派錢數,一面又徵用民夫,強迫人去做造橋的民工。人說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可是百姓人出錢還得出力。這年又遇著歹年冬,莊稼人靠天吃飯,五穀沒收,哪裡還有錢糧可出呀?所以弄得怨聲載道,罵天罵地罵官府。三個月過去後造橋的工程毫無進展,若是拖到雨季,洪水氾濫,就更加免想造橋。於是府官催縣官,縣官催馬用,馬用就催民工,催不動就倚仗官勢狐假虎威將民工吊起來打。眾人敢怒不敢言,更加消極怠工。

【泉州講古】永春東關橋的傳說

有一日,馬用正用馬鞭打人,被一個老師傅攔住說:“官府造橋是要造福萬代,你這樣打人哪是辦法啊?”“有啥辦法呀?”“辦法很簡單,就怕你不答應?”“只要橋會造得起來,什麼辦法都答應。”這個老師傅就扛一個米缸來,對馬用說:“每日叫人擔米來將米缸倒滿,百日之內我就可將橋造起來,做不到你找我算賬!”馬用看見米缸沒多大,一擔米即可裝滿,也就答應了,想死馬當做活馬醫,到時上面追究,就由伊去抵賬。哪知頭一日就倒了50擔米,米缸才滿,而民夫在老師傅的帶領下,用力打拼,竟然建成一座橋墩了。馬用既驚訝又歡喜,雖說用去50擔米,但是造橋總算有眉目咯,也就忍痛叫人再挑米去倒。十多天了,馬用算算,一日50擔,十日500擔,百日5000擔,剛剛才賺入袋仔的錢反而花了了,於是就叫人偷偷先擔沙去倒,上面才用米蓋一層。哪知眾民工個個倒頭不幹,老師傅也來交涉。馬用沒法,只好再擔米去倒。百日一到,橋真造好了。

【泉州講古】永春東關橋的傳說

知府和縣官前來視察,下轎後被引上橋面。烈日當空,這些官人大汗淋漓,手下趕緊舉涼傘。哪知突然間一陣旋風將涼傘捲去,風來雨也到,西北雨突然間倒落來,官人讓雨澆得像落湯雞,既狼狽又掃興。正要打道回府,那個老師傅過來攔住說:“老爺,造塔要造到尾,造橋要造到底,咱這裡多風雨,橋面最好要起一座長廊來遮雨擋風,百姓人過橋,一定會感激大人恩德。”知府說:“好,造就造。”縣令奉命,就叫馬用過來,說一句“造,造,造。”說了揚長而去。做官的只動動口,馬用就又有機可乘。老師傅舉一個桶仔來說:“不要緊,這次只要將銀兩放入這個桶仔裡面,放到滿,讓民工做工錢,我擔保一個月就將長廊起好。”馬用吃一次虧,就猶豫起來。老師傅說:“橋造了,米缸和桶仔就送給你。”馬用也很識寶,就答應了,將銀子一直放到五千兩,桶仔才滿,而一個月後,橋廊也真造好了。眾民工分到工錢,歡歡喜喜來和老師傅說感謝,而這個老師傅從大橋落成那天起也就不見人影了,讓所有人四處找不著。人就說這個老師傅一定是魯班祖師爺變的。就因為造這座橋靠神仙幫助,所以才叫通仙橋。

【泉州講古】永春東關橋的傳說

【泉州講古】永春東關橋的傳說

橋是造好了,百姓高興,官府滿意,馬用偷賺的錢數也開了了,沒剩半文。縣官要嘉獎馬用,說伊會辦事。馬用據實稟告。縣官不信,馬用就當堂試驗,哪知一擔米倒落去米缸就滿,十兩銀放下去桶仔就滿。縣官大怒,將馬用打四十大板,罰去永春一都砍柴燒火炭。

【泉州講古】永春東關橋的傳說

(輯自《泉州講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