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味道:廬山老別墅的故事之賽珍珠別墅

廬山味道:廬山老別墅的故事之賽珍珠別墅

到過廬山的人大都會有這樣一種印象,廬山讓人神往的不僅是那雲霧迷離的自然風光,還有那座名叫牯嶺的山頂小城,以及掩映在山林中的一棟棟風格各異的別墅。走在山林中的石徑上,人們總喜歡往隱藏在樹林深處的別墅看上幾眼,總想去猜測別墅曾經有過怎樣的主人,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就在這種不經意的看過想過之後,人們就會有一種那些人似曾相識卻又非常陌生,那些事彷彿親歷卻又非常遙遠的感覺。其實,廬山的每一棟別墅都有故事,只是它從不輕易示人,如果不和它深交,不與它細讀,你就聽不到它的故事,至少聽不到精彩的故事。

廬山味道:廬山老別墅的故事之賽珍珠別墅

就在李德立開發廬山牯嶺的第二年,美國牧師賽兆祥便來這裡買下了其中的一塊地皮,並迅速修建了這幢別墅。當賽兆祥牧師帶著年幼的女兒賽珍珠第一次住進別墅時,牯嶺盛夏特有的清涼,讓牧師長長地舒了一口氣。1892年,帶著新婚妻子來到中國傳教的賽兆祥,居住在長江邊的一座名叫鎮江小城。鎮江如同火爐般的酷暑,使得瘧疾流行,並先後奪去了賽兆祥三個兒女的生命,給他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如今,牯嶺上的這棟避暑別墅,終於可以讓剛剛出生的小女兒賽珍珠,不用遭受酷暑的煎熬了。從此,每年的夏天,賽兆祥都要帶著賽珍珠到廬山避暑。

涼爽的山風徐徐吹過,看著在別墅前的綠蔭下嬉鬧的賽珍珠,牧師會心地笑著。雖然賽兆祥費盡心血地養育著這位小女兒,但他卻沒有想到,小小的賽珍珠長大後會給他的家族帶來莫大的榮耀。1938年,賽珍珠走上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她的長篇小說《大地》,成為世界上第一部成功描寫中國人淳樸內心世界的文學鉅著。

賽珍珠這樣回憶著自己的童年:“每年6月,當秧苗從旱地秧田移到水田的時候,也就是去牯嶺的時候了。距我家不遠處,有一眼山泉,泉水晶瑩清澈,可以直接飲用,簡直成了我們的高階飲料。”兒時的賽珍珠,在牯嶺每天的任務,就是在早上攀上她家屋後的山嶺,採摘回來一大把鮮花。她喜歡採摘紫萁和百合,但有一種黃色的百合她卻從來不採摘,因為這種百合的花期只有一天,她心疼她生命的短暫。

鮮花裝點著賽珍珠在牯嶺的家,也裝飾著賽珍珠童年美麗的夢想。這幢體量比廬山其它別墅略小,僅有一層樓的石砌別墅,有著敞開式的外廊和傳統歐式的老虎窗,淡雅樸素而富於情趣。在賽珍珠回到美國讀大學的4年時間裡,這幢別墅,連同山野的鮮花和牯嶺的清涼,不知多少次浮現在她美麗的童年記憶中。

廬山味道:廬山老別墅的故事之賽珍珠別墅

1921年10月,賽珍珠的母親在廬山病逝。第二年夏天,當步入中年的賽珍珠再次走進這幢別墅時,心情略微顯得沉重。她經常獨自一人坐在別墅的外廊,若有所思地看著在風中搖曳的枝葉。一天下午,在別墅窗臺前的書桌上,賽珍珠緩緩地敲著打字機:“就從今天起,我要開始寫作了,我終於要動筆了。”這一年,賽珍珠30歲,在廬山這幢石砌的質樸無華的別墅裡,開始了她真正意義上的寫作。

就是這位在中國度過了前半生的美國作家,她把大量的創作熱情傾注給了她再熟悉不過的中國人。正如賽珍珠在諾貝爾獎講壇上所說:“假如我也不為中國人講話,我就是不忠實於自己。因為中國人的生活這麼多年來也是我的生活。我自己的祖國和我第二個祖國—中國,在心靈上有許多地方相似,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對自由、美滿、幸福的共同熱愛和強烈追求。”

1931年,賽珍珠的《大地》出版。這一年,賽兆祥在廬山去世。1936年,43歲的賽珍珠完成了《奮鬥的天使》和《流亡者》這兩部根據自己對父母,也就是賽兆祥夫婦的回憶創作的小說後,離開了永遠留在廬山的雙親,離開了牯嶺的家,回到了美國。

廬山味道:廬山老別墅的故事之賽珍珠別墅

1986年,在上海外國語學院任教的美國人戴維來到廬山,尋找祖父當年的舊房子。他的祖父就是賽兆祥。戴維對這個自己在1922年曾經住過的房子已經沒有多少印象了。當他找到這棟別墅後依舊很困惑。他在別墅四周極力尋找著童年的記憶,突然,戴維的眼睛被別墅牆上的一個石縫牢牢吸引住了。“是這幢房子,我家是這幢房子!”戴維的記憶隧道頓時被照亮了。原來戴維8歲時同姐姐一起在院子裡玩耍,調皮的他發現了石縫裡的馬蜂窩,他撿起一根樹枝捅進去,結果被馬蜂蜇得鼻青臉腫。後來還是奶媽用奶敷在傷口上,讓他止了痛。事隔60年後,戴維還嘖嘖稱奇地說中國的偏方真有意思。

如今,遊人走進這棟別墅,可以在精心佈置的陳列室中感受當年賽珍珠寫作和生活的場景。牯嶺的清涼,曾經孕育了賽珍珠的傳世名著,但是賽珍珠的入住,也賦予了這棟別墅講不完的美麗故事。

文:龔驥

頂部